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异于诉讼和审判,仲裁需要双方自愿,也异于强制调解,是一种特殊调解。仲裁是自愿型公断,区别于诉讼等强制型公断。商业仲裁是指买卖双方在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签订书面协议,自愿将纠纷提交双方所同意的第三者予以裁决,以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协议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的,它通常作为合同中的一项仲裁条款出现
另一种是在争议之后订立的,它是把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给仲裁的协议。这两种形式的仲裁协议,其法律效力是相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a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a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协助抽逃出资主体是谁
协助抽逃出资主体是谁,需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来判断。犯罪主体:公司发起人、股东,即为特殊主体。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抽逃出资罪,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股东抽逃出资的表现形式:
《公司法》第35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公司法》第115条: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过子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
《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0条: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
股东抽逃出资应对措施
496人看过
-
抽逃出资构成要件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188人看过
-
抽逃出资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219人看过
-
成都违规行为的具体处理措施
433人看过
-
荆州十项措施规范外资企业出资行为
171人看过
-
抽逃出资罪抽逃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246人看过
-
规定的吸资抽逃出资行为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3-05-06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去正常经营的; 2、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3、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4、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
抽逃出资罪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3-11-25抽逃出资罪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我国的《刑法》以及我国的《公司法》。如果是股东抽逃出资的,该抽逃出资的行为,在很多的时候会对公司以及股东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抽逃出资的金额巨大的,就会构成抽逃出资罪。
-
股东的行为构成抽逃出资,抽逃出资的形式有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09抽逃出资的形式有 1、公司资本验资后控股股东利用其强势地位,强行将注册资金的货币出资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2、股东通过其控制的其他民事主体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增加交易成本,变相获得公司财产或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如公司与股东间的买卖关系,公司将股东注册资金的一部分划入股东个人所有 3、将注册资金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在验资完毕后,将其一部分或全部抽
-
抽逃出资的行为有哪些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认定为股东抽逃出资行为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51、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2、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3、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4、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5、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二条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
-
抽逃出资罪的具体界定问题湖北在线咨询 2024-11-21本罪属于选择性罪名,只要行为人违反公司法规定,实施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且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就可能构成本罪,不必同时具备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 界定为构成本罪,需满足以下情形之一: 1. 抽逃出资,给公司、股东、债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1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 2.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无法正常经营的; (2)公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