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窃初犯取保候审后能判缓吗?
如果态度良好,是可以的。如果盗窃公私财物数额比较大,并且行为人有认罪和悔罪的表现的,并且也退赃退赔了。情节轻微也是可以不起诉或者是免于刑事处罚,还要看具体的案件情况来决定。法院判处缓刑的条件是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判缓刑。如果其是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的,应当宣告缓刑。
二、哪些情况对盗窃分子从轻处罚?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必要时,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1、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2、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3、被害人谅解的;
4、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可不认为是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酌情从宽。
三、对哪些盗窃嫌疑人可以执行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
盗窃,盗窃罪,取保候审,能取保候审吗?
105人看过
-
初次盗窃取保候审后又被取保候审的量刑标准
81人看过
-
盗窃罪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盗窃罪取保候审之后会怎么判刑
401人看过
-
盗窃7万初犯能否判缓刑
327人看过
-
缓刑取保候审判决下来后能取保候审吗
125人看过
-
初犯取保候审判缓的概率大不大
448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初犯盗窃取保候审会怎么判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04根据你的法律咨询问题描述,取保候审后,公安机关会继续侦查,等待案件证据调查完毕届时会依法移送到人民检察院,检察院的审查期限一般为1个月时间,特殊情节延长半个月,当然还存在退回侦查的情节,而后再依法移送法院进行审判,你们三人盗窃金额为432元,依法属于数额较大的情节,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你们都是初犯,没有任何犯罪前科,判处缓刑的机会较大,这些情节法院都会在量刑时考虑的。
-
盗窃罪初犯满足取保候审就可以取保候审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2-071、需要满足取保条件才可以。 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
-
盗窃罪初犯从犯取保候审到判刑要多久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09一般三年以下,但是还要结合具体案情。但在像这样的:*-贴吧*法律解答的平台#和一些律师行业人士们详谈,具体的知晓啊。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只是法律的条文规定,还有很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如从犯、自首、立功、和被害人达成谅解、积极退赃等等。刑事案件每个细节都可能导致判决的方向与具体量刑,其中
-
盗窃罪初犯应该如何取保候审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31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就能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初次盗窃取保候审后又被取保候审的量刑标准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14取保候审与量刑没有必然的联系。涉嫌盗窃犯罪,数额较大,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量刑看情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3.8)(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