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在全国政协工会界别联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苏立清对劳动报酬比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连续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写进去了。但在落实中,有关部门做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当给大家一个交代,可惜,到现在也没有看到权威数字。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不应该回避。苏立清委员说。
苏立清委员的这番话,在工会界委员中引发的热议延续到了今天。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连续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重申了这一原则。然而,委员们认为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全国政协委员盛明富以最低工资为例说,虽然如今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22%,许多地区的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的比例依然停留在数年前的30%左右。而国际通行的标准是40%至60%。
企业利润增加了,财政收入增长了,职工通过劳动换取合理报酬却没涨,这说不过去。提高比重需要刚性标准。盛明富委员的观点得到了一组数据的印证:2001~2010年,我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241%,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15%,财政收入增长了407%。收入持续走低,在分配问题上又缺少话语权,让工人们感到自身价值被低估。
全国政协委员马兰翠表示,目前,最低工资标准是对提高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最具约束力、强制力的做法,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更加重要。
强烈呼吁制定工资法,进行顶层设计,对工资分配做出制度上的安排。两会刚刚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滕一龙就提交了一份《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工资立法进程的建议》,他认为,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制度建设的法制化程度较低的状况,因此要通过立法改变这一状况,严格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不能只笼统地讲要提高,需要一个路径图,要让人们看到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真正在增加。苏立清委员疾呼。(中工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郑莉赵永智)
-
提高劳动报酬在什么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
186人看过
-
如何着手提高劳动报酬?
343人看过
-
劳动仲裁时需要提供劳动报酬吗
416人看过
-
解决劳动报酬争议的途径
302人看过
-
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途径是什么
314人看过
-
劳动者工资应逐年提高(图)
315人看过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根据与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得其劳动所得的对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 (1)货币工资,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 更多>
-
人生成长路径图说明智慧成长路径图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15邓宁—克鲁格大师的人生成长路径图 来帮你凝练出智慧之路, 第一次看到这图,仿佛就是自己成长阅历的验证。我把这分为五个阶段,逐一剖析。 愚昧之峰: 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通俗点就是愚昧之人,自我过度膨胀,目中无人,高傲自大。 自信崩溃: 第二阶段,过度的闹腾之后,只剩一地鸡毛,曾经的风光无存,自以为的朋友兄弟,各奔东西。 沉重的打击,接近崩溃边缘,无力反击。那么,反思自我,逐渐知道,自己
-
没有劳动合同, 没有提供劳动报酬, 劳动者应该怎么维权索要劳动报酬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11、当事人可以通过工友证言、工资卡、考勤卡、工作服、岗位证等方式证明当事人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2、向当地的人民法律申请支付领,也可以向当地的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第八十二条用
-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报酬需要劳动仲裁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1-12-24劳动报酬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来解决。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用、经济补偿或赔偿;劳动关系确认争议;解雇、辞职、辞职争议;其他。
-
劳动者是否必须提供劳动报酬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3必须有,劳动者只要提供了劳动,就有取得报酬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
-
拖欠劳动报酬的劳动仲裁需要多久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17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是一年,但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 劳动者申请仲裁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