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秩序保留的实质和结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08:20:28 476 人看过

1、公共秩序保留的法理来自一国私法可以具有域外效力,但公法不具域外效力这一基本原则。一国的公共秩序的基本内容与含义应当属于公法范畴,因为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当然不允许外国私法进入或违反,否则在效果上就无异于承认外国公法可以有域外效力。强制性的法规一般不具有域外效力,而私法在性质上属于任意性规范,只要其内容不违反法院他社会公共利益,就可能通过冲突规范之援引被外国法庭所适用。1928年,美洲国家会议通过的《布斯塔曼特国际私法典》中第3条将各缔约国的现行法律和规则分为三类:即国内公共秩序法,国际公共秩序法和任意法(或私法性质的程序法)。由此可见,公共秩序法应属公法性质的法律。

2、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实质上处理的是私法与公法的关系问题,私法处理的交易不能替代公法所处理事项。例如抑制刑事诉讼不能私下协议决定,此乃公众利益所在,私法之适用与判决亦不能破坏公法规则。

3、民商画为私人交易范畴,不能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社会混淆私法与公法的界限。

4、法律适用方面的公共秩序保留与裁决执行方面的公共秩序保留,这两者在保留的客体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前者是指外国法违反公共政策,后者是指法庭支持的私人交易结果违反公共政策。在适用上前者更为严格,因为两国法律规定的区别不构成保留的理由,而交易结果的正当与否,更容易导致执行中的保留问题。

5、一国法院通常会拒绝适用具有某些公法效果的外国私法,或者是违反本国公法规定的外国私法。例如美国有时会将外国私法中带有惩罚性的规则借助识别制度将其定性为刑事法规而拒绝适用。国内亦有的学者认为无论如何,此种认别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与公共秩序保留相同的作用,因为一国亦可以外国的某些禁止性规定违反本国的公共秩序为由予以排除。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将外国法识别为刑事法规,意味着此种法律具有严格的属地性,因而不能为内国法院所适用;这实际上是将该禁止性规定定性为外国公法而拒绝适用。

6、在司法协助领域,尤其是执行外国裁决方面,公共秩序保留运用更多,但不能仅从判决结果,确定是否违反公共政策,也会涉及到对判决本身的审查,不进行实体审查,发现不了可能存在的司法不公现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3日 19: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公共秩序是指什么秩序?
    公共秩序是指人们在工作、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以维护公共事业和集体利益,是实施后对每个人都有益的秩序。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秩序、交通秩序等。社会公共秩序代表着所有公众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要求。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鲜明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024-05-11
    427人看过
  •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公共行车秩序会受到什么处罚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公共行车秩序的处罚如下:一、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二、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对首要分子要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4-04-27
    289人看过
  • 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都肯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但是公共秩序是一个笼统的、含糊的概念,因此,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也是一个极具弹性的制度。在不同国家里,公共秩序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历史文化传统各不相同的国家,对公共秩序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什么条件下以及在什么特定问题上运用公共秩序保留都是不确定的。为了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任意发挥,防止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被滥用,各国在运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应着重考虑适用外国法的结果是否违背法院国的公共秩序。在依法院国的冲突规范适用某一外国法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该外国法本身的规定与法院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以此为理由不问具体案件与适用该外国法的结果如何,便排除适用该外国法;另一种是不注重该外国法规定的内容是否违反法院国的公共秩序,而注重外国法适用的结果是否违反法院国的公共秩序。第二种情况是值得肯定的
    2023-06-06
    134人看过
  • 公共秩序维护
    1、小区主出入口24小时站岗值勤。2、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每1小时至少巡查1次;配有安全监控设施的,实施24小时监控。3、对进出小区的车辆实施证、卡管理,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停放。4、对进出小区的装修、家政等劳务人员实行临时出入证管理。5、对火灾、治安、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有应急预案,事发时及时报告业主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并协助采取相应措施。公共秩序维护内容1、门岗室美观整洁,人员统一着装,设专人24小时值勤,其中主出入口不少于12小时立岗值勤。对本区机动车出入验证;对外来机动车登记换证。2、按照规定路线和时间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不少于12次,对小区重点部位每小时巡查一次,并做好巡查记录。巡逻过程中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发现火警或治安隐患、事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3、小区内公共娱乐设施、水池等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4、对出入小区的机动车辆进行引导,行驶有序并停放在指定位置。非机动车辆停放整齐。5
    2023-08-10
    199人看过
  • 公共秩序罪拘留期限是多长?
    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被刑事拘留,按照规定刑事拘留最长不超过37天。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扰乱公共秩序罪与寻衅滋事罪区别1、犯罪形式不同:寻衅滋事罪不要求聚众,后者必须是多人以上以聚众形式出现。2、客观方面不同:寻衅滋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后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冲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不同:寻衅滋事罪的所有参与者都要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后者只追究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2023-07-07
    460人看过
  • 扰乱公共秩序罪是什么,扰乱公共秩序罪的定义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概念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这里所说的社会秩序不是广义的一般的社会秩序,而是指特定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具体是指国家机关与人民团体的工作秩序,企业单位的生产与营业秩序,事业单位的教学与科研秩序。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聚众的方式扰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正常活动,致使其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3、聚众是指纠集多人实施犯罪行为,一般应当是纠集3人以上,有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有积极实施犯罪活动,行动特别卖力,情节比较严重的积极参加者,在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过程中,有时还会有受蒙蔽的群众,被威胁的一般违法者、围观者、起哄者,纠集3人以上是指包括
    2023-08-05
    135人看过
  • 在外国仲裁中限制适用公共秩序保留
    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参考英美国家的司法实践,我国法院既要给公共秩序保留一席之地,又要顺应《纽约公约》的发展趋势,严格限制其适用。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应区分国内公共政策和国际公共政策。与国内公共政策相比,国际公共政策的范围较窄,也就是说,一些构成违反国内公共政策的事项,并不一定就违反国际公共政策。在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一般应适用更有利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国际公共政策。2、应该逐渐抛弃随意性及可变性较大的公共政策的主观标准而采用更加合理的客观标准。即不再以外国仲裁裁决的准据法本身与我国公共政策不一致为由拒绝承认和执行裁决,只在承认和执行裁决导致危害我国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运用公共秩序保留拒绝承认和执行。3、应狭义地解释公共政策,将公共秩序保留限制在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会明显违反我国法制基本原则的范围内。此外,国家立法机关在立法时应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关公共政策的内容向具体
    2023-06-06
    303人看过
  • 论经营秩序改革
    企业服务机构是指从事市场化生产经营或者中介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服务机构。商业服务机构转型范围主要包括:酒店、宾馆、疗养院、物业管理等物流服务机构;以接待服务为主的各类培训机构;工程建设(维修)、产品设计、技术服务、物资供应、工业、交通运输和环卫等服务机构;剧院、展览中心、展览馆、旅行社等商业组织;农场、花园农场、养殖场、林场等经营性机构;各类俱乐部、新闻出版、发行等文化产业经营机构的企业化改造有三种形式,企业化改造的主要形式包括:先售后入股。经评估的经营性服务机构存量资产,按照资产净值出售给机构职工。在职工购买股票资产的同时,鼓励职工增资扩股。允许社会法人和自然人进行定量投资。净资产金额较大,职工难以一次性认购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购租配股相结合的方式。单位职工不能足额认购的,允许出售给社会法人或者自然人进行兼并重组。通过市场竞价或者由主管部门与合并方协商,由合并方自费购
    2023-05-07
    318人看过
  • 什么是公共秩序和良好风俗?
    公共秩序和良俗分别是指:公共秩序是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是指国家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良好的公共秩序习俗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良好的习俗,不得违反国家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公共秩序和社会秩序区别内容区别:公共秩序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等。如:机关团体正常工作秩序、办公秩序,企业生产秩序,商场、公园、影剧院的秩序等。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如: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对文物、毒品的管理。区别:社会管理秩序是对静态物体的管理秩序,公共秩序是动态的对人们的活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3-07-10
    398人看过
  • 公共秩序危机的应对
    法律综合知识
    公共危机和公共秩序混乱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而且以前发生的危机事件留下了前车之鉴,用无数血的事实告诉人们,尽管公共危机发生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只要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就可以大大减少危机的出现。因此,作为公共危机管理者的政府要有的放矢地做到以下几点:1.对可能发生的涉及公共安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预测其类型、级别、概率、影响范围;2.详尽地制定应对涉及公共安全风险的预案,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救援力量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3.定期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4.公共动员必须广泛深入。一是信息发布,使公众知情;二是防灾教育,告诉公众如何疏散;5.在国家的紧急状态法出台之际,北京市也要制定相应法规与操作细则。避免危机要监控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当预感危机将要发生时,作为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应迅速采取应急措施。1.在大型群众聚集场所,如大型演出现场、大型商场等,要及时采用隔离设施阻止人群过
    2023-06-06
    78人看过
  • 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罪是什么性质的案底
    侵害社会公共秩序罪属于一类别性质严重的刑事犯罪记录,其行为对社会整体的公共安全、基本秩序以及公共福利都能带来相当大的损害。此类犯罪涉及许多不同的具体犯罪类型,例如群体性斗殴、寻畔滋事、以各类危险方式危害公众安全等等。具备这类犯罪纪录的人将会遭受多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从法律角度看,他们有可能要承担更为严格的刑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乃至死刑等严厉制裁措施。而在日常生活领域里,这种记录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求职、信用记录以及子女入学等各项事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罪;组织、资助非法聚焦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
    2024-08-01
    300人看过
  • 扰乱公共秩序罪拘留7天合法吗?
    一、扰乱公共秩序罪拘留7天合法吗?扰乱公共秩序罪拘留7天合法,一个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最高为15天,若有几个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最长不能超过20天。按照所说的只是拉了横幅没有其他行为的话,应该是够不上犯罪标准的,应该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是指聚首纠集多人扰乱公共场所和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行为。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及处罚是什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
    2023-06-17
    437人看过
  • 公共秩序保留对外国法排除后的法律适用问题
    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在因违背法院地公共秩序而排除外国法适用的情况下,应用法院地法取而代之。这一观点也为多数国家的法典和实践所采纳。这种观点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公共秩序排除外国法适用的情况下,案件将会无法可依,但法院却不能以此为由拒绝审判,这时,法官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本国法了,因此,以之来代替原来的准据法,不失为方便之举。然而,很多学者指出,一概以本国法代替,未免过于绝对,而且实践中也有不少弊病。首先,从内国冲突法的精神来看,既然有关的法律关系应该适用外国实体法作为准据法,就表明该法律关系与外国有更多的关系,适用外国法更为合适。其次,如果一概以本国法取代之,则会助长法院适用公共秩序保留的积极性,因为法官总是希望适用较为熟悉的法律来处理案件,这时以公共秩序为由来适用内国法,无疑最为方便。最后,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适用内国法未必就能保护其权益,有时灵活变通地适用另一外国法更能取得案件的合理解决
    2023-06-06
    495人看过
  • 拆迁的现实秩序
    拆迁许可证
    尽管法律文本搭建了一个支离破碎、互相矛盾的策略空间,但这并不能阻止拆迁行为实际上的进行。中国社会历来就不具备离开法律办不了事的文化,亦不会因为法律文本的种种问题而影响绝大多数现实活动的展开,书面规则是一套,实际中往往又有一套潜规则。考察这些活着的规则,应当实证地从行为人的策略着手。1、政府的规则政府制订政策的过程本身即体现了法律在其心中的效力和对法律的认识,这在本文第二部分已经阐述。在本文中,政府可分为上层规则制订者与基层执行者(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两类,两者的关系类似于委托人-代理人模型所刻画的关系,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的行动目标并不统一。基层执行者需要可操作的直接进行管理的文本,因此,法规(主要即为《条例》)和政策是实际奉行的法律。就我们搜集到的案例来看,还从没有一个案例中基层执行者主动援引了宪法和法律。2、拆迁人的策略同样地,没有拆迁人会主动想到宪法、民法和其他法律来完成拆
    2023-04-22
    29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影响公共场所秩序和公共行车秩序属于什么罪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06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公共行车秩序的处罚如下: 一、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二、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对首要分子要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中国公民婚后住房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怎样的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6
      该分居协议按照阿根廷法律允许的方式达成,故我国应予承认
    • 结论质证的结果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20
      司法鉴定结论质证的结果主要有几个方面:司法鉴定结论的内容层面。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能够当即认定的,应当当即认定;当即不能认定的,可以休庭合议后再予以认定;合议之后认为需要继续举证或者进行鉴定、勘验等工作的,可以在下次开庭质证后认定。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一方当事人要求补充证据或者申请重新鉴定、勘验,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准许。补充的证据或者重新进行鉴定、勘验的结论,必须再次开庭
    • 扰乱公共秩序罪是什么,扰乱公共秩序罪的定义
      湖南在线咨询 2021-06-23
      (一)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概念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 (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这里所说的社会秩序不是广义的一般的社会秩序,而是指特定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具体是指国家机关与人民团体的工作秩序,企业单位的生产与营业秩序,事业单位的教学与科研秩序。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 公布和实质审查的顺序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4
      先公布,再实审。《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要求提前公布的,初审没问题就要立即公布,此时实审还没开始。《专利法》第三十四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第三十五条: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