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党和国家的关爱和人民群众的呵护下,一批批青少年茁壮成长。但在司法实践中,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屡见不鲜,让人惊讶与痛心。作为一名在基层检察院工作多年又分管批捕、起诉工作的负责人,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智力、体力和自控能力较差与其他成年人犯罪显然不同,对其的处罚应该慎之又慎,既要深刻地揭露其犯罪的严重性、危害性,还要十分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应本着教罚并重的精神,除情节重大者给予刑事处罚外,一般以实施保护性处分为原则,以达到教育、挽救之目的。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强。一般来讲,他们的认识能力低,辨别能力差,抵制能力弱,往往分不清是非,辨不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目无法纪,不惜以身试法。因而,他们既容易接受正确的观点和新思想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也容易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走上坑国害民的歧途。这一鲜明的特点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绝对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把未成年人犯罪同成年人犯罪一样对待,不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政策,就会出现许多弊端。一是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二是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三是造成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当他们一旦起诉判刑投劳后,就会使他们长期脱离社会、家庭、学校的正常教育和亲人的温暖,容易自暴自弃,心灰意冷,甚至破罐破摔,使一个本来可以挽救过来的人走向反面。如一名14岁的学生,在严打中,因盗窃而被判刑投劳,在狱中经常哭闹、喊冤,甚至自杀。结果狱中又给加刑。连续十余年的狱中生活,使其不但没有接受改造,反而学了许多经验。刑满后,恶习未改,又因诈骗而再次入狱。
检察机关在行使不起诉权时,应该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性处置原则。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六字方针和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惩教结合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应坚持寓教于审,审教结合,在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挽救工作上狠下功夫。犯罪的未成年人一般来说自尊心强,感情丰富,容易冲动。同时也存在着意志薄弱,感情用事等特点。我们要针对犯罪者的思想根源、既往表现、作案动机、目的及危害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前途教育。要以真挚的感情打动和感化他们,用中肯的言辞感染他们,唤醒他们泯灭的良知,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家庭、给被害方和社会带来的不幸和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未成年犯罪人采取适用不起诉决定时,更有说服力,教育效果才会更佳。因此,我们对未成年人适用不起诉权,实行保护性措施,有利于未成年犯罪者悔过自新及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更好地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刑事政策。如我们2001年审理的一起抢劫案,不起诉之后,继续在校读书,加之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帮教,使其改邪归正,成为学校的高材生。
应该放宽不起诉标准,扩大对未成人犯罪适用不起诉的范围。
在过去,也曾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适用刑罚作过多次探讨,但意见分歧较大。加之检察机关还要将不起诉率的高低作为案件质量高低甚至还要作为年终工作评比条件来认可,只好起诉处理。结果法庭判决缓刑的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60%,判实体刑的仅占40%。其中,判拘役6个月的比重也相当大。这样,既不利于对青少年的教育改造,又给法院、劳教部门增加了许多工作量,造成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重要的是,一经法院判决,既便是作出免予刑事处罚或缓刑的判决,也会给未成年人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有前科的烙印,在社会上给人们造成不良印象,给其家庭、事业、婚姻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带来许多困扰和忧虑,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前途、进步和发展,成为终生一大污点。
-
浅谈对少年犯罪的量刑
296人看过
-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423人看过
-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否应该保护犯罪的未成年
136人看过
-
浅谈未成年人的房产抵押问题
345人看过
-
性侵犯罪者: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惩罚
190人看过
-
浅谈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353人看过
司法保护是指人民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专政机构通过依照法律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 一般司法保护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特殊司法保护是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维护合法权益,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 更多>
-
什么是犯罪?谈谈你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认识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02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具体讲就是刑法总则第十三条规定的概念。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代不可忽视、应受高度重视的问题,未成年可塑性很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肩上担着重任。未成年犯罪,首当其冲的是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纠正其错误行为,以防误入歧途。在教育手段与方法方面,应该慎重选择,过于严厉或许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排斥,反而适得其反,过于温和,有可能效果
-
司法机关主动保护未成年人的证据,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什么责任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1司法保护和诉讼没有关系也和非诉讼没关系所谓的司法保护是指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2、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公安
-
2022年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121、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就是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调整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公民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各项活动的专门法律。 2、中国未成年犯罪保护法内容包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以及总章和附则等内容,
-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法律给予了哪些特殊保护?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五十五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第五十六条公安机关、
-
如何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作了规定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26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学校、家庭,更要涉及社会这一大环境。社会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的作用也就体现在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作了如下规定:第二十条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