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非婚生子女不符合生育政策要求,因此应当根据国务院和各个地方的法规规定办理登记非婚生子女的户口,并且缴纳社会抚养费。
一、非婚生子女如何落户?
在非婚生子女上户口的问题上,具体解决方法各地方各有不同,一般来说,非婚生子女上户口时除了要有出生证明以外,有的地区还需要有进行身份公证或者亲子鉴定等,此外,在需要生育证的地区,父母要先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计生办缴纳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计划外生育罚款)、落实计划生育措施;之后才可以凭计生部门开出的证明到公安机关上户口。
二、未婚妈妈给孩子上户口的情况说明书怎么写
对于以往因各种原因未落户口的人员,要在认真调查核实后,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如实进行人口普查登记和常住户口登记。二、对在人口普查登记过程中如实申报的政策外生育的人员,可按本省(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较低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生活困难的家庭,经当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所以具体的办理还是要咨询自己当地的派出所与计生部门。
三、没有离婚的孩子上户口可以吗
没离婚和别人生孩子要户口如果无出生医学证明,孩子的母亲要持派出所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到相关司法部门做亲子鉴定,然后持亲子鉴定书,到派出所申请办理出生登记。因为非婚生子女并不符合生育政策要求,因此应当根据国务院和各个地方的法规规定来办理登记非婚生子女的户口,并且缴纳社会抚养费。
-
抱养的孩子上户口孩子怎么上户口
300人看过
-
二婚孩子怎么上户口孩子户口怎么迁
348人看过
-
孩子户口性质怎么决定
118人看过
-
集体户口怎么上户口(自己孩子户口)
393人看过
-
同性恋领养孩子需要什么条件
433人看过
-
孩子户口没上离婚了怎么上户口本
449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二婚孩子怎么上户口孩子户口怎么迁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01二婚子女户口迁移必须在当事人配偶和当地集体同意接受当事人户口的前提下,未成年子女户口才能随迁。二婚子女户口迁移流程如下:1。首先携带基本证件(资料):当事人户口本及身份证原件、迁出地集体出具的同意户口迁出证明、迁入地集体及户主出具的同意接收证明。还有其他证件和资料。2、携带上述资料和证件,到户口迁入地辖区派出所户籍科申请户口迁入,填写未成年子女随迁单,然后到户口迁移地派出所户籍科申请户口迁移证,注
-
什么是孩子户口性质?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18孩子的户口可以随父,也可以随母: 1,如果夫妻双方的户口都是非农业(已经转户)的户口性质的,孩子就是非农业的户口性质; 2,否则,户口跟随哪一方申报的,就是哪一种户口性质; 3,孩子没有享受到拆迁安置政策,是因为出生时间晚于拆迁划定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第五条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
-
同性恋与异性后孩子归属哪一方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9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如果双方对孩子抚养权问题,不能协商解决,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法院会本着对孩子有利的原则进行判决,如生活条件,抚养能力等。以下是相关依据: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
-
未婚先孕孩子户口怎么上,孩子户口要户主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24未婚先孕所生子女如何上户口,孩子户口可以随父随母户口,计划外生育及非婚生子女入户需提供以下材料: 1、婴儿父、母的入户书面申请; 2、婴儿父母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非婚生不需提供结婚证; 3、婴儿出生医学证明或亲子鉴定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非婚生子女必须出具亲子鉴定证明,由公安机关指定鉴定机构鉴定后出具); 4、婴儿父母一方属于外地户口的,外地户口一方户口登记地公安机关应出具婴儿未
-
孩子读书和户口都在男方家孩子户口怎么上孩子的户口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081、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12条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该在其户籍所在地的对口学区就近入学为原则; 2、当事人需要转学籍就读的,应该先办理转户口手续,才能入读; 3、具体的转学籍手续及资料,可以带上本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等,咨询转入地的学校负责人或者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对方的答复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