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出院在家休养期间怎么赔偿
1.受害人出院后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出院后就不能再要求赔偿护理费;
2.若受害人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或出院后医生叮嘱需要进行护理的,可以要求赔偿护理费用,但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3.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发生车祸那么相关的责任人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赔偿,回家调理这段时间的护理费用是否需要赔偿,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来进行判断。
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民事诉讼时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如果受害人向侵权者主张权利,则时效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
三、交通事故赔偿应准备什么材料
交通事故赔偿应准备的材料如下:
1.受伤者身份证、户口本;
2.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3.门诊病历本;
4.医院住院病历;
5.医疗费发票、后续医疗费证明,残疾辅助器具费发票;
6.关于休息误工的医疗诊断证明、劳动合同、工资单或者收入证明、个人所得税交税证明,扣发工资收入证明(如果有);
7.关于需要护理的证明、护理费发票或收条;
8.交通费住宿费票据;
9.关于需要营养的诊断证明(如果有);
10.司法鉴定书和鉴定费发票(如果已鉴定);
11.未成年子女或年迈父母的户口本、以及视情况提供家庭兄弟姐妹户籍证明(如果有);
12.视情况提供其他材料。
-
出院后在家疗养的交通事故赔偿问题
170人看过
-
交通事故伤者在家休养期间误工费该如何赔付?
487人看过
-
交通事故没住院在家休养有误工费吗?
323人看过
-
交通事故休养时间
103人看过
-
交通事故出休养误工费是否需要赔偿
474人看过
-
交通事故出院注意营养有没有赔偿
156人看过
-
交通事故受伤医疗期间家人在医院出院怎么赔偿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30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
-
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 在家休养一小时内出院, 出院后, 还有赔偿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04根据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以及具体伤情,最后可能赔偿以下多个法定赔偿项目: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住宿费、交通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失费、其他财产损失等费用。 因为你所述信息很少,我无法给你作出个确定性的结论,但是如果你的情况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就有很大可能被认定为工伤的。但是最终结论还是需要由劳动部门的专业认定。《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认定工伤的有七种法定情形: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
-
在休假期间被撞了,工伤休假期间出交通事故赔偿可以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3-04-011、不能认定是工伤的。 2、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
-
交通事故伤者在家休养期间误工费该如何赔付?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11遇到交通事故在家休养,延误工作或不能工作,受害者可以要求赔偿误工费。 误工费根据受害者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者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误工费的计算方法根据患者是否有固定收入分为两种。 受害者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者无固定收入的,按近三年平均收入计算; 受害者不能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上一年度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职工的平
-
在家疗养出事故怎么赔偿?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29未买交强险出事故了,由个人进行赔偿,受害人有权要求其在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投保义务人和侵权人不是同一人,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和侵权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