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是行政法规还是法律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2 16:12:18 262 人看过

一、劳动法是行政法规还是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的实体法,它本身不是行政法规。但劳动法体系中包括行政法规与配套法规。

我国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它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以上两法的司法解释与实施细则,还包括国务院和劳动部(劳动社会保障部)的行政法规等组成劳动法体系。

劳动法(及劳动法体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些法律条文规范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劳动法的效力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

(1)用人单位的范围:中国境内企业。

包括从事产品生产、产品流通和服务性活动在内的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的经济单位,包括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如工厂、农场、公司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

指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

(2)劳动者的范围:与中国境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法律(参见该法第一条)。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共分8章98条,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7日 20: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者相关文章
  • 珠海市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政处罚条例
    第一条为保障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广东省劳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台、港、澳以及外国企业常驻珠海代表机构等(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及个人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第四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每日超过3小时或者每月超过36小时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按每名劳动者每超过工作时间1小时处以2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第五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第六条违反《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或者《广东省经济特区劳动
    2023-06-10
    182人看过
  • 产假是根据劳动法规定的还是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女职工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草案将女职工享受的产假从90天延长到98天,并规范了相关待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多胞胎的,每多生一个婴儿,产假增加15天。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新劳动法产假规定1:产假天数《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
    2023-08-08
    329人看过
  • 劳动行政处罚法律依据
    行政强制措施
    第一条为规范劳动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和监督劳动行政部门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第三条劳动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以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第四条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但可以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在作出处罚决定时若引用该规范性文件,必须首先引用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第五条劳动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劳动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的通报批评,应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第(七)项的规定视为独立的行政处罚种类。第六条责令改正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行政管理措施。实施时,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
    2023-02-27
    243人看过
  • 行政立法是否算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包括,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实施的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其行为形式体现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规范文件和非规范文件。行政裁决是行政法律行为吗?行政裁决是属于行政法律行为;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律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裁决的种类有:1、侵权纠纷侵权纠纷是由于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他方侵犯而产生的纠纷。平等主体一方当事人涉及行政管理的合法权益受到他方侵害时,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机关进行制止和决定赔偿,行政机关就此争议作出裁决。法律明文规定行政主体在对违法行为做出处理的同时,对违法行为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损害可依法做出强制性赔偿裁决。如《水污染防治法》第55条规定
    2023-07-05
    107人看过
  • 劳动工伤法律劳动工伤法律是应该怎样规定的?
    一、劳动工伤法律是应该怎样规定的?法律规范对工伤的规定如下:《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
    2023-06-16
    400人看过
  • 劳动法有多少法律法规
    劳动争议调解
    一、劳动法有多少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工会法》《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集体合同规定》《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
    2023-04-12
    279人看过
  • 禁止吸烟是规则还是行政法规?
    禁止吸烟是属于规定。规定,是为了限制人的一些行为而制定的制度。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规定是规范性公文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它是领导机关或职能部门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订相应措施,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法规性公文。规定是局限于落实某一法律、法规,加强其项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而且内容细致,可操作性较强。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发文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号: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04号发布日期:2008-3-31执行日期:2008-5-1(《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已经2008年3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市长郭金龙二八年三月三十一日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倡社会公德,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根据《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
    2023-07-03
    125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与现行法律、政策的规定有何冲突
    1、《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劳动保障法律制度更加完善。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是如此《劳动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具有同等效力的法律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优于《劳动合同法》的原则,如果某些规定存在冲突,则与《行政法规》相比,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现行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政策,《劳动合同法》具有较高的效力。因此,如果某些条款之间存在冲突,应以《劳动合同法》为准。劳动合同的作用是什么?劳动合同是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合理使用劳动力,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劳动合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利的重要保障。劳动权是劳动者获得职业的权利。这是工人生存的权利。中国宪法规定“中华
    2023-05-07
    312人看过
  • 行政处罚属于民事法律还是刑事法律?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不属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偷东西是民事还是刑事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偷东西就是盗窃。如果盗窃金额达到了数额较大的起点,那公安机关就会进行立案追诉,该盗窃者也要负刑事责任。所以当偷东西的行为满足了一定的条件,那么也应该属于刑事案件的范畴。但是如果没有达到刑事处罚的标准,那就属于治安案件,但不属于民事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第八条
    2023-07-14
    111人看过
  • 行政法律规范的法律控制
    行政法律规范是调整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过20多年的行政立法实践,我国已经形成由宪法统领、自上而下呈金字塔形的行政法律规范体系。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律体系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继受于大陆法系,不承认不成文法源。主流观点认为,行政法律规范一般只是限于成文行政法律规范。目前国内学者多把行政法律规范的种类限定为以下几种:宪法、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法律解释、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我国法律对行政法律规范规定相关的监督制度,但对行政法律规范并没有实现成功的法律控制。笔者认为,对行政法律规范的法律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立法控制立法监督即权力机关监督。根据议会主权原则,各国几乎都设有议会对行政立法的监督,议会作为立法权的完全享有者对其授出的立法权享有当然的监督权,
    2023-06-06
    305人看过
  • 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处罚罚法规定是哪些?
    一、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处罚罚法规定是哪些?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二、具体解释所谓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是指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事实,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才发现的,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要正确理解该条的规定,应把握三点:(1
    2023-04-13
    428人看过
  • 劳动法关于内退的最新法律法规是什么?
    一、关于内退的最新法律法规是什么?《劳动法》中并没有内退的法律规定,内退,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己制定的内部退休政策,所谓内退,是企业自己搞的,依然是企业的职工,依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到法定年龄,再办理退休。内退是在企业内部退出岗位休养的简称。用人单位安排职工内退,无论是条件还是程序,都是由相应的法规规定的。如不符合规定的条件,不履行规定的程序,用人单位无权擅自决定安排职工内退。因内退问题在现实中产生的许多法律纠纷,很多内退的职工或企业都很关心内退的一些法律上的规定,笔者作为劳动法方面的专业律师,经常会接触相关的案例,现结合办理过案件所适用的相关法律规定,对内退问题的法律依据及规定作以总结。1、国务院《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可见,“内退“有三个条件即男到达55周岁、女到达50周岁以上
    2023-04-13
    427人看过
  • 行政不作为,追责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
    一、行政不作为,追责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行政不作为,追责法律法规是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对于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处理方式应有六类,即裁定驳回起诉、驳回诉讼请求、判决履行、确认违法、责令采取补救措施、责令赔偿。依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应当考虑被告所应履行的法定职责在判决履行后是否能够实现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救济。如果能够达到救济目的,应当判决行政机关予以履行。二、行政不作为的危害1、行政不作为直接侵害了行政相对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由于行政不作为行为的隐蔽性,“行政不作为”现象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有不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思想混日子;有的游手好闲,不想主动开展工作;有的麻木不仁,不为服务对象着想;有的“有利则为,无利不为”等等,如此“不为”,意味着政府背离了公共权力机构的职能,这不仅直接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利益,也影响了正常的行
    2023-04-13
    350人看过
  • 法律规定什么是羁束行政行为?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行政行为的适用条件、程序、范围等内容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行政主体在实施该项行为时只能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没有自由选择、裁量的余地,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参与其间的行为。例如,《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五项规定: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额减征30%。如果某作家著作出版后获得稿酬时,税务机关只能按照法定税率征收,该行政征收行为就是羁束行政行为。一、区别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从定义看,两种行政行为的区别仅仅在于裁量余地的大小。事实上,区分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对于分析和研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具有积极作用。在法律适用上,羁束行政行为发生合法与否的问题,该行政行为受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制约;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一般只发生合理与否的问题,该行政行为受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制约。另外,如果说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决定了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对行政行为
    2023-06-19
    132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者
    词条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劳动者
    相关咨询
    • 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政法规的,劳动行政部门有什么法律责任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28
      1、涉嫌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或支付赔偿金等。 2、依据:《劳动法》第八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
    • 条例到底属于法律还是行政法规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29
      法律分析 条例是行政法规。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即团体制定的章程,属于行政法规,由国务院依法制定。
    • 行政助理劳动合同都有啥法律法规?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0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行政助理劳动合同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
    • 劳动争议诉讼,属于劳动法的行政诉讼,还是行政诉讼?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18
      劳动争议诉讼不是行政诉讼,而是民事诉讼。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起诉权。必须受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 行政法规是和解还是执行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29
      所谓执行和解就是指在指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和被申请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从而终结执行程序。 在民事强制执行中,执行和解是法律允许的,但是行政强制执行,法律则不允许执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