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犯罪中止还构成犯罪预备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8 15:13:46 239 人看过

一般来说犯罪中止是可以构成犯罪预备的,这个犯罪预备也是犯罪中止中的一个情况,如果自己在犯罪的过程中良心发现,没有造成任何的损害,就停止了的话,一般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还未正式实施犯罪。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已经正式开始实施犯罪。

一、非法经营罪可以犯罪中止吗

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

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

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二、聚众斗殴犯罪终止量刑的标准是什么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从中国刑法的规定来看,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显然,中国刑法也同许多国家的刑法一样,对中止犯,是“应当”从宽,并且,从宽的内容也差异极大,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减轻的待遇。各国对犯罪中止的处罚均远轻于对犯罪未遂的处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各国法文化传统以及刑法价值观的巨大的差异,在这一点上都烟消云散。各国立法者庄严宣布:对中止犯就应大幅度从宽处理。尤其在中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不仅比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处罚轻,而且与整个刑法所规定的其他法定从宽情节相比,也是独一无二属于最轻的。聚众斗殴犯罪中止量刑参照聚众斗殴罪的量刑标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08: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预备未遂中止是犯罪吗
    是的,属于犯罪状态,这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所以犯罪是存在的,但要看严重程度。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犯罪未完成是否是由于犯罪分子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至于犯罪未遂和预备阶段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也就在这里。刑罚的本质目的是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者的惩罚来威慑和预防犯罪。虽然犯罪预备尚未实施,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有明显的潜在危害。如果不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施,对社会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预备犯也应当受到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预备犯也应当受到刑事处罚,但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犯罪未遂】犯罪已经开始实施。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未成功的,为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既遂犯的处罚。第二十四条【中止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
    2023-08-06
    287人看过
  • 预备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区别
    一、犯罪预备的含义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二、预备中止的含义根据发生的时空范围不同,可将犯罪中止分为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三类。(1)预备中止。是指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其存在的时空范围是始于犯罪预备活动的实施,终止于犯罪实行行为着手之前。具体来讲,是指行为人在犯罪为了实行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2)实行未了中止。是指发生在行为人着手犯罪实行行为以后,实行行为尚未终了之前的犯罪中止。具体来讲,是指行为人在着手犯罪实行行为而未终了之前,自
    2023-04-12
    149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包含预备犯
    犯罪中止不包含预备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重大犯罪中止会判几年视具体情节而定,犯罪中止依然是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预备阶段或者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在实行行为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二、如何认定是强奸未遂中止实行强奸行为的当事人,若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即为犯罪未遂;其自动放弃犯罪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即构成犯罪中止。我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三、准备绑架他人但是没有实施算什
    2023-03-14
    378人看过
  • 预犯罪、中止犯罪、未完成犯罪、完成犯罪
    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2.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3.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4.已经实行终了或是已经造成某种危险状态、损害结果的,是犯罪既遂。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案情王、张二人预谋抢劫,2002年11月某日晚8时许,王、张拦截出租车一辆,欲在乘车过程中伺机对女司机进行抢劫,当车行至郊区某检查站时,检查人员对王、张二人进行询问,见二人神情慌张,并发现二人随身携带有水果刀和螺丝刀及绳索等物,遂将二人带至派出所讯问,王、张二人交代了预谋抢劫出租车司机的事实。根据上述案情,在对本案二被告人犯罪形态的界定问题上,法官之间存在分歧。刘法官:我认为,上述二被告人的行为应该界定为犯罪未遂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023-07-16
    457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中有犯罪未遂吗?
    犯罪预备中没有犯罪未遂,犯罪预备本身是犯罪形态,和其他犯罪形态无法共存。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和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一、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未遂是欲达目的而不能;犯罪中止是能达目的而不欲。二者主要有以下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
    2023-06-20
    481人看过
  • 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都有什么不同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3、停止的时间点不同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4、停止的原因不同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是由于行为人自己自动放弃犯罪而造成的。前者是“欲而不能”而后者是“能而不欲”。一、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根据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可以把这类行为概括为以下几种:(1)为实
    2023-04-10
    475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中止犯刑法不处罚吗?
    一、犯罪预备中止犯刑法不处罚吗?1、中止犯罪可能会被减轻处罚,也有可能会被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2、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1)犯罪行为没有完全实施完毕的中止,主要包括在预备阶段或者在犯罪实行行为尚未完全实行完毕的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2)犯罪行为已经完全实施完毕,但在犯罪结果发生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犯罪中止的处罚是: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二、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有什么区别?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区别包括发生的时间不同、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刑事责任不同、行为结果不同。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犯罪开始实施后,犯罪预备阶段没有犯罪未遂,中止犯罪要求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
    2024-02-10
    497人看过
  • 构成危险犯有犯罪中止吗
    一、危险犯有犯罪中止吗【危险犯不能构成犯罪中止的】危险犯是以对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时,就是危险犯的既遂。危险犯是与实害犯相对应的概念:以对法益的实际侵害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称为实害犯;以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是危险犯。刑法典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个条文规定了危险犯,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暴力危险及飞行安全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险犯,它们是因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或者侵害的对象特殊而受到刑罚处罚。二、过失犯与危险犯的区别是什么对于危险犯的概念,目前我国学界和法界的通说为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的标志的犯罪。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造成的危险状态是特定的,在我国上表现为法
    2023-02-23
    238人看过
  • 犯罪中止预备未遂是不是犯罪
    犯罪中止预备未遂是犯罪。犯罪的形态有4种,分完成和不完成状态。包括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这四种形态都构成犯罪,且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一、实施强奸已经停止作案了怎么定性区别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标志是看罪犯是否自动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的行为状态;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状态。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关键看中断犯罪是被迫还是自动停止。如果是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停止则属于犯罪中止。二、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的关系是不同的犯罪阶段的犯罪形态不同,故意犯罪是一个过程,存在不同阶段。犯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行阶段。犯罪形态与犯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没有犯罪阶段就不会有犯罪形态,没有犯罪形态也不会有犯罪阶段,
    2023-03-14
    327人看过
  •  "犯罪预备:中止与犯罪中止的区别及认定"
    在犯罪过程中,如果一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那么他/她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预备中的中止也属于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在犯罪过程中,如果一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那么他/她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预备中的中止也属于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中的中止属于犯罪中止吗?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在犯罪预备过程中,如果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属于犯罪中止。因此,犯罪预备中的中止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采取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犯罪预备中的中止也属于犯罪中止。对
    2023-08-27
    305人看过
  • 犯罪预备时的犯罪中止会被判刑吗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尤其在中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不仅比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处罚轻,而且与整个刑法所规定的其他法定从宽情节相比,也是独一无二属于最轻的。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别如下:1、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2、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是由于行为人自己自动放弃犯罪而造成的。前者是“欲而不能”而后者是“能而不欲”。3、概念不一样。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4、处罚不一样。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
    2023-02-16
    390人看过
  • 《刑法》中犯罪预备存在中止吗?
    一、《刑法》中预备犯罪存在中止吗?《刑法》中犯罪预备是存在中止的。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预备在预备过程中的中止同样属于自动放弃的范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犯罪预备是犯罪吗?犯罪预备是犯罪。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
    2024-01-29
    308人看过
  • 实行不构成犯罪会有预备犯吗
    可能会属于预备犯,预备犯是指行为人仅在预备阶段就停止犯罪的人。根据《刑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遵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简记从、减、免)。显然,预备犯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由于预备犯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没有造成犯罪结果,其社会危害性通常小于“既遂犯”的社会危害性,故对于预备犯,可以从宽处罚。“可以”是授权性法律规范的表达方式,具有允许、许可的意思,但同时也表明了刑事立法的倾向性意见。这儿,《刑法》虽然用的是可以,但可以理解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是法定的,一般情况下司法机关必须这样为之。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行为人准备实行特别严重的犯罪、手段特别恶劣时,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也是法律所规定“可以”应有之义。)至于究竟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应当对犯罪预备的整个案件进行综合考察后来决定。主要应考虑的情节有:一是犯罪预备行为是否已经完成;二是犯
    2023-06-14
    134人看过
  • 犯罪预备罪是犯罪预备犯吗
    不是;但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共同犯罪必须犯罪预备罪吗不构成。如果没有实施犯罪的,则不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犯罪预备是犯罪的最低限度的进展要求,如果没有实施犯罪预备,那么不构成犯罪,也就没有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023-08-18
    24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是预备犯罪还是中止犯罪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2
      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上述情况应当是犯罪人自动放弃了犯罪,属于犯罪中止,因为没发工资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
    •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定罪吗?是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中止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6
      犯罪预备阶段存在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两种停止形态。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犯罪行为未着手,是犯罪预备。主观放弃而未着手,是犯罪中止。根据此案件的特征,判断为犯罪中止。
    • 是中止强奸案还是构成强奸罪预备犯罪?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8
      一、犯罪预备本身就是概念,只是作了预备而没有实施犯罪的,就是犯罪预备,既不犯罪未遂也不是犯罪中止。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的法定概念: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三、《刑法》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行为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
    • 犯罪预备犯罪的犯罪构成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1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构成犯罪预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的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
    • 中止了犯罪预备也是犯罪的中止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07
      犯罪预备的终止不是中止,犯罪预备的终止依然处于犯罪预备阶段。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指的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的行为,而犯罪预备还没进入着手犯罪阶段,两者属于不同概念。 《刑法》第二十二条 《刑法》第二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