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22:24:11 441 人看过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相当数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一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使他们被变为纯粹的失地农民。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村农民生存保障体系,失地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就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安全发展的一个极为严重的制约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现状

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化格局,农村农民基本上被排除于一般的社会保障之外,受制于传统的城乡差别的制约和影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无法享有就业、医疗、养老等系列的社会保险和政府补贴,目前以农民互助和国家救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无论在体制层面上,还是在功能层面和完整性上就无法应对农民的生活保障需求,农村农民仍把土地作为维系基本生活最直接的手段元素。然而,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需求,大多数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就业岗位、住房、生活保障和集体资产,特别是失去了维持农民生存和发展的低成本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却享受不到土地增值带来的利益,形成失地又失业。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产生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单一补偿方式难以适应保障需要。土地被征用后的补偿方式绝大多数采用货币形式。失地农民也是一次领取土地补偿金,对于长期以地为生的农民而言,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家园。仅仅依靠补偿金只能解决近忧。而从现有体制上来看,除了货币补偿以外,国家缺乏系列和配套的保障体制,因而也难以维系百姓长远的安生立命的需要。

2、征地补偿不反映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损失。《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同时还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尚不能使需安置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将补偿费增至被征土地前三年年均产值30倍。目前从各地地价情况分析,土地成本价和出让价之间的增值利益大多被开发商或政府获取,而失地农民获取相应的土地补偿费根本无法解决住房安置问题。百姓居无定处,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难以保障,从而形成了失地农民阶层,长期下去将是一个极为不安定的社会因素。

3、土地主体权利弱化。我国目前土地所有权在性质上分为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而农民集体所有只是法律上虚置的主体,真正掌控或操纵土地的则是手中具有绝对权利的政府部门,土地的征用和补偿事宜,还是政府部门说了算,而真正的土地使用者农民始终无法改变或抗拒政府的征地行为。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农民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4、土地征用流转程序不规范。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加快土地使用效能的转变,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极少数农民将承包地流转,成为失地农民;极个别村组集体只顾眼前利益,将集体所有的土地一次性转让收取一次性租金,形成集体经济空壳村;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性质,擅自建房出售和出租,使有限的农地被占用;有的地方曲解新农村建设的涵义,大量占地建房并规模化出售,滥占耕地,造成有限的土地资源被严重侵蚀浪费。

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建议

失地农民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农民了,只是由于户籍和身份的原因才仍被当作农民。当他们完全失去土地时,就已经和城市居民没有本质的区别了,他们一样得承受市场经济下存在的巨大风险。伴随着征地范围过宽,公益范围的无限扩张,土地补偿机制(分配、使用、管理)的混乱以及对失地农民的安置保障机制的不规范、不完善。因此,必须为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但是要建立一个与城市居民相似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目前只要设计一个与城市居民相对较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会保障相衔接的可操作的方案。

1、合理剥离安置失地农民。失地产生农民问题的最直接根源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从解决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入手。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政府必须作为责任主体,从行政上和法律上规范政府保障职能,组织协调失地农民保障与社会再就业机制,将失地农民从三无(无住房、无土地、无就业岗位)群体中剥离出来,与城市居民实行无差别待遇,以土地换就业为切入点,培训农民谋生就业技能,使失地农民得到及时合理的安置,这是解决失地农民社会问题的基本性前提。

2、明晰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征地和公益范围的扩张,势必涉及到农民土地征用的实质问题,产生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直接最本源的原因在于现存农村土地产权结构上存在的弊端。现有的土地法律法规虽然规定的土地所有权的形式,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规定只是法律虚置的形式,按现有的土地管理体制,农民是无法主宰驾驭自己对土地的使用权,即农民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不被尊重和保护。公益的不断扩张侵蚀,使公益与私益产生严重对立。在负责任的政府和法律健全的国家中,私益与公益发生冲突时应当取私益为至上。因此,强调公益征地发展国家经济的同时,必须赋予农民在土地利益交易过程中平等的地位。从法律上确定农民独立的土地利益者地位,明晰产权,减少或最大限度减轻对农民土地利益的侵害。

3、建立健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涉及的范围小,项目少,标准过于低下,反映不出土地交易的真正价格和农民因失地遭受的各方面损失,这固然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并不能以此为借口,将土地交易过程所产生的巨大增值利益归于中间商和政府。应当从土地对于农民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生活保障的双重功能的角度出发,既真实地反映出土地的市场价格,也要反映农民因此遭受的劳动损失、住房损失、集体资产有形和无形损失、社会就岗就业和长久生活生存必备的损失。从体制、机制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多个层面上建立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使农民失地变得更加富有而不是今不如昔,这就是改革目前的补偿制度,增加给予农民的征地补偿幅度和范围。

4、建立失地农民社会综合保障体系。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里,由于经济基础还不丰厚,生产力水平又不十分发达,各地区发展水平又不平衡,因此,地区经济差异和失地农民的社会生活需求,承受能力也不平衡,要完整地反映失地农民的生活生存保障问题也不可能全面。但是,国家可以从制度上设置,按分类分层次明确扩大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基本生活条件上加大投入力度,将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问题纳入国家整体保障系统之内,缩小城乡差别,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融入土地征用和公益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使农民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城市化建设中,实现无差别保障。可以从土地增值收益中提取一部分利益作为保障资金,加大农民的就业和生存能力,使失地农民由农民向城市市民的转变,以便国家有针对性的持续地实施社会综合保障功能。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建立和谐社会,缓解征地矛盾,长远地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等问题,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既可以使他们获得基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又可以促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8日 11: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农村土地制度相关文章
  • 福建被征地农民有哪些社会保障
    保障哪些人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被征地农户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户籍的被征地农民。名单怎么报1、保障对象具体名单由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2、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在村(社区)公示7个工作日3、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查4、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确定5、提交县(市、区)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由其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保障对象办理登记手续,并提供相关凭证。未满16周岁(未成年年龄段)按照规定领取安置补助费,不作为被征地农民保障对象。年满16周岁未满60周岁(劳动年龄段)■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全日制就业的,按照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或者灵活就业且符合规定的,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属于企
    2023-05-05
    183人看过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的崭新视角
    曾庆洪曾庆洪——西南大学助理研究员。「内容提要」失地农民是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权利异常贫困,同时与其他社会主体有明显的利益差距,需要政府有一种制度安排能实现利益反哺和权利救济的双重目的。本文试图在原则确立、主体划分、框架搭建和政策促进等方面予以论述,进而从宏观上构想一个相对合理的制度体系。「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利益反哺权利救济制度安排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下,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差距不断拉大,广大农民的利益也越来越难以得到实现,同时也形成了权利的差序格局,农民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和文化权利等都处于这个差序格局的末端。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失地农民成为一个权利更为贫困的弱势群体,因为特定权利的丧失,一下由原本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边缘滑到了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既得利益和期待利益都大幅度减损。这时,为应对利益获取和权利保护带来的挑战,一种
    2023-05-05
    96人看过
  • 失地农民社保政策
    一、农村失地农民社保政策办理条件: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时对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失地农民。1、对于男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上,女性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每年养老保险金水平,按15年期限,从政府土地征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资金用于养老保险费用的支付,个人不负担缴费。从失地的当月起,开始领取养老保险。2、对于男性年龄在45-60周岁之间,女性年龄在40-55周岁之间的失地农民,每年所需缴纳的费用由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共同承担。政府出资应在50%以上,集体出资应在30%左右,个人出资在20%左右,坚持政府保障为主,个人保障为辅的原则。失地农民达到缴费年限后,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
    2023-04-03
    289人看过
  •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怎么办?
    1、国家福利模式,责任主体是国家,筹资来源是一般税收(不是单独开征社会保障税),待遇确定根据个人和家庭需要,与个人能力、纳税多少不相关。2、社会保险模式,责任主体是劳资双方,筹资来源是社会保险缴费,待遇确定根据个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强调缴费义务与待遇享受权益的相关性。3、个人储蓄型保障制度,责任主体是个人,筹资来源是个人工资强制储蓄,待遇完全取决于个人储蓄和投资回报的多少,强调个人储蓄的账户资产归个人所有,不能调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定位当属第二和第三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一、养老保险人去世了有赔偿吗?交完社会养老保险人死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具有强制储蓄性质,属于个人所有,个人死亡的(包括退休前和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也是职工参保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
    2023-03-20
    100人看过
  • 政协委员呼吁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张元富3月9日建议,研究制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条例,提高立法层次,明确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据新华社报道,张元富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最宝贵的家庭财富,失去了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就业岗位,失去了上能养老、下能抚幼的长期生活保障资源。要使农民得到广泛、持久、可靠的保障,必须建立政府主导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上述报道中,张元富提出3点建议,包括非公共利益需要,政府不得动用征地权,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优先建立基本养老机制,在失地农民自愿基础上,将其纳入城市户籍管理;政府和征地企业要从土地增值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对失地农民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社会救助等。中央电视台此前采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他表示,新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明确把农民
    2023-04-24
    285人看过
  • 如何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一、首先,是征地报批前的工作,征地机关需要进行项目征地调查,编制被征地农民缴费补贴实施方案审核表,经国土、财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做出审核意见后,由国土部门按规定报市县政府。具体流程如下:(一)发布拟征土地告知书市县国土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养老保险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征地调查。(二)项目征地情况调查乡(镇)、区政府根据市县国土部门发布的拟征土地告知书,在10个工作日内对项目拟征收农用地和享受缴费补贴人数等情况进行调查,组织村(居)民小组填写《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调查表》,经村(居)委会、乡(镇)、区政府逐级审核后,由乡(镇)、区政府汇总填报《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乡镇调查汇总表》,上报市县国土部门。(三)编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实施方案审核表市县国土部门将被征地农民缴费补贴计入征地成本,列入征地补偿预算,
    2023-03-24
    81人看过
换一批
#农业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简称为农地。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 更多>

    #农村土地制度
    相关咨询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合法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14
      没有法律效力。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擅自制定超越职权的违法行为。区人民政府无权规定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制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具体办法的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但作为县(区)级政府的被申请人没有制定权限。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明显违反了国办发〔2006〕29号文件的规定,确定了保障对象的主体。
    • 被征地农民如何办社会保障金
      甘肃在线咨询 2021-07-06
      第十九条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被征地农户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户籍的被征地农民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扩大保障范围,具体对象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第二十条保障对象具体名单由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在村(社区)公示7个工作日,经乡(镇)人民政
    • 农村失地农民社保政策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13
      1、对于男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上,女性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每年养老保险金水平,按15年期限,从政府土地征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资金用于养老保险费用的支付,个人不负担缴费。 2、对于男性年龄在45-60周岁之间的失地农民,每年所需缴纳的费用由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 农村被征地的社会保障
      新疆在线咨询 2021-07-05
      第十九条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为界限,将被征地农民划分为下列三个年龄段: (一)16周岁以下(未成年年龄段); (二)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劳动年龄段); (三)60周岁以上(养老年龄段)。 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被征地农民每个年龄段人员比例,应当与被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各该年龄段人员比例基本相同。第二十条未成年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按照当地安置补助费标准一次性领取生活补助费,不再作为被征地农民
    • 失地农民的社保政策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1-29
      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时对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失地农民,征收部门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