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帮助犯主观认定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14 09:27:09 113 人看过

受贿罪的刑法理论中,关于协助者或帮助犯的主观认知判定,关键在于他们对协助他人进行受贿犯罪这一行为的明知以及故意程度。

根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所谓帮助犯,即是在共同犯罪过程中,为主要罪犯提供必要援助与支持,从而使得主犯得以顺利实施犯罪或者更加容易地实现犯罪意图的人员。在受贿罪的案例中,帮助犯的行为往往表现为积极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复杂的人际关系斡旋、精心策划并安排各种交易活动等,旨在协助受贿者实现其非法利益的获取。对于帮助犯的主观认知判定,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考察其是否明确知晓自身所从事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协助他人实施受贿犯罪;

其次,探究其是否存在直接的、明确的协助他人受贿的故意;

再次,评估其是否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将有助于推动受贿行为的顺利完成;

最后,考察其是否与主犯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犯罪目的和利益追求。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帮助犯的主观认知判定,必须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和充分的证据材料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若能证实帮助犯确实具备了上述的主观明知和故意,并且其行为对受贿行为的成功实施产生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那么该帮助犯便可被视为构成受贿罪的协助者或帮助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2日 11: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犯罪中止主观上的认定是什么?
    一、犯罪中止主观上的认定是什么?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二、种类(一)根据其发生的时空范围,可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1、预备中止即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如为杀人买刀后中止。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时的中止,如强奸行为人基于被害人的说服而停止
    2023-04-28
    67人看过
  • 无主观帮助构成帮信罪吗
    一、无主观帮助构成帮信罪吗?无主观帮助不构成帮信罪,帮信罪是故意犯罪,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才构成帮信罪:1、犯罪嫌疑人是年在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能构成帮信罪。2、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自己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帮助的行为;3、所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4、客观方面表现为,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情节严重的行为。二、帮信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四)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六)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三、涉嫌帮信罪拒不认罪可以定罪吗?嫌疑人拒不认罪,但证据确实充分的可
    2024-01-11
    289人看过
  • 帮信罪怎么认定主观是否明知
    一、帮信罪怎么认定主观是否明知对于参与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这一罪名的判定标准中,涉及到的“明知”概念,不仅涵盖了行为人在主观意识层面确切得知他人正在或将要借助信息网络来进行犯罪行动,还包含有可能知晓他人实际上存在借助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可能性的情况。这两种情形在主观认知方面均强调行为人必须明确了解相关事宜,只不过对于他人是否会实际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犯罪以及具体实施何种类型的犯罪行为的认识程度有所差异。前者所指的明知对象及其内容具备较高的确定性,而后者则相对模糊不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完全符合故意犯罪的基本定义,同时也遵循了责任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二)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毒品
    2024-04-14
    378人看过
  • 帮助犯是共同犯罪吗,帮助犯是主犯吗
    一、帮助犯是共同犯罪吗帮助犯是共同犯罪。帮助犯就是帮助他人进行共同犯罪的一种,并且其行为就是故意的,帮助犯是属于共犯的,应按照共同犯罪进行处理,但是如果该帮助犯在共同犯罪中处于帮助作用,则按照从犯处理。对于帮助犯,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就以从犯论处;如果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应以胁从犯论处。二、帮助犯是主犯吗帮助犯不是主犯。罪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根据分工决定的,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迫从犯,帮助犯一般被认定为从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开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由三人以上共同犯罪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三、帮助犯的构成要件帮助犯的构成要件如下:1.成立帮助犯要求有帮助的行为和帮助的故意,共犯从属性说还要求被帮助者实行了犯罪。2.如果帮助行为与正犯的行为结果之间不具有
    2023-06-20
    371人看过
  • 受贿罪的帮助犯量刑有哪些
    一、受贿罪的帮助犯量刑有哪些针对受贿罪行为的共犯,也即常言道的帮助实施者——他们通常是负责为行贿者提供种种方便或是协助行贿的人员。在我国现行的刑法框架内,对于这类以受贿罪为代表的共犯行为,我们会根据他们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发挥之具体作用和犯罪情节的严重性予以相应的量刑。通常来说,如果这些帮助实施者在犯罪活动中扮演的是辅助角色甚至只是次要角色,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从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对于从犯的处理,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应当给予从轻、减轻处罚亦或是免除处罚。然而,关于具体的刑罚期限,这仍然需要综合考虑涉案金额、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而由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最终的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受贿罪的帮助犯怎么判对于受贿罪的帮助犯这一角色,即那些为受贿犯罪
    2024-08-01
    233人看过
  • 应该怎样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主观明知?
    1、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主观明知时,需要综合判断主观明知,重点审查行为人提供信用卡或转账的行为是否具有正当理由。行为人是否具有正当理由不能仅凭其供述和辩解,应结合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交易对象、与被帮助对象的关系、提供帮助的时间和方式、获利情况等方面综合认定。以行为人提供信用卡等网络支付工具为例,从行为人认知程度、既往经历方面来看,如果行为人20多岁,正常上学毕业,对信用卡的常见用途充分了解。从行为方式方面来看,行为人专门办理手机卡,绑定并开通大额转账功能的信用卡,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其信用卡不得出租、出让和买卖,行为人仍继续办理。从与使用信用卡人的关系方面来看,行为人与对方没有见过面,不熟悉,真实姓名、家庭住址一概不知,对使用信用卡干什么不关心。从个人获利情况方面来看,行为人之所以将自己的信用卡提供给他人,是他人承诺一次性或按月给其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使用费。如果符合以上情况
    2024-02-03
    351人看过
  • 如何区分受贿罪主从犯认定
    受贿罪的从犯就是在受贿中起次要作用的行为人。《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第三百八十八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
    2023-02-07
    455人看过
  • 受贿罪怎样认定客观方面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受贿罪所体现的客观行为的认定标准如下: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为受贿罪的客观行为。构成受贿罪,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可以判多久?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既遂一般的量刑标准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二、大学老师收钱办事算受贿吗大学老师收钱办事是算受贿的,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
    2023-06-22
    132人看过
  • 行为人主观故意帮助逃逸什么罪?
    行为人主观故意帮助逃逸,已经涉嫌构成包庇罪,行为人主观故意帮助逃逸涉嫌构成包庇罪或者徇私枉法罪,行为人存在帮助犯罪嫌疑人逃逸,以达到躲避法律制裁的目的,同样属于违法犯罪行为,需要根据逃犯或帮助人的身份不同,帮助逃犯逃跑所涉嫌的罪名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罪名:1.窝藏、包庇罪;2.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3.徇私枉法罪。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包庇罪只能由作为方式实施,单纯不提供证言、沉默不语或者不出庭作证行为,不属于“做假证明包庇他人”的行为,不成立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如果是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
    2023-06-19
    139人看过
  • 行贿罪犯罪主观方面
    行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关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实施这种行为,意图谋取不正当利益。行贿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正当利益是针对正当利益而言的,是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不应当得到的利益,包括非法利益。例如:行贿人为了走私而行贿于海关人员;为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而行贿于工商人员、技术监督人员;明知自己或者他人不符合升学、招工、提职、农转非的条件而行贿于有关人员;为了减、免税而行贿于税务人员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构成行贿罪的必要条件。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人根据法律、政策符合条件,有资格,也应当得到某种正当利益,如招工、晋升、分房、办理某种手续等,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着不正之风,一些人不给钱不办事,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得已送
    2023-06-11
    375人看过
  • 帮信罪如何认定主观故意
    一、帮信罪如何认定主观故意?1、帮信罪的明知应该从以明知的程度、明知的属性、以及故意的角度来进行认定。(1)从故意的角度看,帮信罪的明知应该是概括故意中的明知,即对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明知,但该种行为构成何种罪名并不要求;(2)从明知的属性看,明知是一个现实的认识,也是帮信罪行为人的客观认识;(3)从明知的程度看,明知是确定的明知,如果只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怀疑或模糊知道他人可能会实施犯罪,则不能认定为帮信罪中的明知。2、在认定行为人主观明知时,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对被帮助对象是否可能实施犯罪活动有相对具体的认知。既最起码要知道被帮助的对象准备或者正在实施犯罪活动,至于被帮助的对象最终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了何种犯罪行为,在所不问,不要求行为人确切知道3、明确行为人即使出售自己的银行卡,也不能直接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明知”。要有客观证据予以证明行为人对被帮助对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有相对具体的
    2024-01-20
    70人看过
  • 介绍他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如何认定主观故意
    一、介绍他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如何认定主观故意?(一)经监管部门告知后仍然实施有关行为的;(二)接到举报后不履行法定管理职责的;(三)交易价格或者方式明显异常的;(四)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者其他技术支持、帮助的;(五)频繁采用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或者使用虚假身份,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的;(六)为他人逃避监管或者规避调查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的;(七)其他足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二、介绍他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存在哪些情形可刑拘嫌疑人?(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三、介绍他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定
    2024-01-25
    121人看过
  • 行贿受贿罪定罪认定标准是什么?
    一、认定行贿罪,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行贿罪与馈赠礼物的界限其关键还是看行为人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礼物时,主观上是否有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2.行贿罪与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界限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1)犯罪主体不同。行贿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则既可以由自然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2)犯罪客体和对象不同。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对象只能是公司、企业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二、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的认定《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因此,这一规定包含了离(退
    2023-04-20
    176人看过
  • 过失犯罪的主观认定
    一、过失犯罪的概念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据此,过失犯罪是在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的犯罪。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与犯罪过失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过失与故意均统一于罪过的概念之下,故二者具有相同之处:过失与故意都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都说明行为人对合法权益的保护所持的背反态度。但是,过失与故意又是两种不同的罪过形式,各自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具体内容不同,过失所反映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首先,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其次,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
    2023-03-21
    5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2022年受贿罪犯罪主观方面是什么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27
      受贿罪在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只有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所实施的受贿犯罪行为才构成受贿罪,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利益,而无受贿意图,后者以酬谢名义将财物送至其家中,而前者并不知情,不能以受贿论处。在实践中,行为人往往以各种巧妙手法掩盖其真实的犯罪目的,因而必须深入地加以分析判断。
    • 客观认定受贿罪
      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07
      受贿罪客观行为的认定:行为人有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客观行为。构成受贿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谁, 受贿罪的主体如何认定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6
      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根据《》第条、第条,【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
    • 受贿罪犯罪主观方面是什么,最新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3-10-14
      受贿罪在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只有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所实施的受贿犯罪行为才构成受贿罪,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利益,而无受贿意图,后者以酬谢名义将财物送至其家中,而前者并不知情,不能以受贿论处。在实践中,行为人往往以各种巧妙手法掩盖其真实的犯罪目的,因而必须深入地加以分析判断。
    • 主观要件新乡受贿罪主观要件新乡受贿罪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6-24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由故意构成,只有行为人是出于故意所实施的受贿犯罪行为才构成受贿罪,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利益,而无受贿意图,后者以酬谢名义将财物送至其家中,而前者并不知情,不能以受贿论处。在实践中,行为人往往以各种巧妙手法掩盖其真实的犯罪目的,因而必须深人地加以分析判断。如在实践中,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益,收受财物,只象征性地付少量现金,实际上是掩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