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根据诉讼参加人的请求或依职权对证据及时进行调查收集的制度。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哪些证据应采用什么措施予以保全,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进行证据保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查封、扣押、拍照、录音、录像、复制、鉴定、勘验、制作笔录等方法。因此,一般来讲,对证人可以进行询问并制作笔录或者录音、录像;对书证可以采取拍照、复制的保全方法;对物证可以进行勘验,制作勘验笔录、绘图、拍照、录像或者保存原物。如果被保存的原物是易腐烂变质的物品,可以在制作笔录后予以变卖。但是,人民法院不论采取何种措施保全证据,都应当达到客观、真实地反映仲裁案件事实的目的,保存证据的证明力。
正确、及时适用证据保全,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判案件。采取证据保全的法定条件证据保全有两种:一是诉讼参加人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决定采取。二是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采取。
不论是诉讼参加人申请,或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采取,从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看,适用证据保全的法定条件都应该是: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只要具备了其中的一种情况,就应及时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审判实践中,正确把握适用证据保全的两个法定条件,对正确、合法、及时地进行保全有重要意义。
-
证据的保全措施包括:
392人看过
-
证据保全措施的适用条件
381人看过
-
劳动仲裁中怎样保全合同的证据
376人看过
-
仲裁证据保全范围及其实施细节
351人看过
-
债务纠纷证据保全措施
457人看过
-
诉前证据保全是什么意思,仲裁案件中证据保全的规定
133人看过
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将来的判决难以执... 更多>
-
证据的保全措施包括: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15证据保全措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这就是证据保全。有三种方法可以保存证据:1、向证人询问调查,取得证人证言。2、拍照、录相、抄写、复制文件和物品。三、证据的鉴定或勘验。
-
保全仲裁证据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211、当事人应当书面申请。证据保全程序的启动始于当事人提出的书面证据保全申请。证据保全申请应当向受理仲裁案件的仲裁委员会提出。2、仲裁机构应当向法院提交当事人的证据保全申请。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十八条规定,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涉外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3、人民法院应当审
-
仲裁机构的设置,仲裁中的证据保全方式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20证据保全的的方法有三种: 1、向证人进行询问调查,取得证人证言。 2、对文书、物品进行拍照、录相、抄写、复制等。 3、对证据进行鉴定或勘验。
-
-
申请仲裁前如何采取保全措施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12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如果是仲裁过程中,可以向仲裁委递交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