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 订婚所支付的金钱可以被视为彩礼。根据司法解释, 如果双方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则男方有权要求女方在离婚后退还彩礼。如果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但男方因婚前支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或双方未共同生活, 则男方也有权要求女方在离婚后将彩礼退还给自己。
根据法律规定,订婚所支付的金钱可以被视为彩礼。根据司法解释,如果双方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则男方有权要求女方在离婚后退还彩礼。如果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男方因婚前支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或双方未共同生活,则男方也有权要求女方在离婚后将彩礼退还给自己。
彩 礼 的 法 律 规 定 与 处 理 方 式
民法典第三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同时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如果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属于生活困难。在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另外,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各自出资购置、各自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综上所述,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婚前财产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298人看过
-
婚前签订财产分割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79人看过
-
婚前财产公证有什么法律意义
437人看过
-
婚前财产公证有什么法律意义
182人看过
-
婚前财产公证的法律意义
157人看过
-
婚前财产协议的法律意义
411人看过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的有:一方的婚前财产、因为身体遭受伤害而获得的医药费和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中一人所有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和其他。... 更多>
-
夫妻婚前订立财产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江苏在线咨询 2021-05-29若夫妻双方在婚前订立了财产协议,并经过公证。这样一来,婚后财产就会按照该财产协议执行,当一方使用财产协议中约定的个人财产买房时,房子就属于个人财产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明星和富商结婚,都会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原因。
-
婚前财产公证有什么法律意义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04婚前财产公证是指公证机关对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就各自婚前财产和债务的范围、权利的归属问题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婚前财产不是必须经过公证的,但是经过公证可以使财产的产权更加明晰。 婚前财产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一般不予分割,但是双方可以书面约定婚前财产归双方所有或者部分双方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
婚前财产婚后赠予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12一、婚前财产婚后赠予是否发生法律效力 婚前财产赠与是有法律效力的,只要是符合当事人符合赠与的合法有效条件就可以参与赠与行为。 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 婚前财产婚后赠予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
-
婚前财产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24婚前协议只要内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实、形式要件齐全,就合法有效。而且法律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所以在婚前协议中约定财产独立是有效的。
-
婚前财产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11我国民法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和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 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因此,婚前财产协议是我国民法允许的,只要协议符合有效要求,协议就有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包括: 一、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