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能否告侵犯名誉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19:33:02 150 人看过

一、夫妻之间能否告侵犯名誉权

当事人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主张权利。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网络名誉侵权是什么

网络名誉权的含义网络名誉权是传统名誉权在网络环境下延展,指名誉主体在国际互联网及计算机存储这一特殊领域内享有的保有和维护其名誉,获得客观公正之社会评价以及免受侮辱、诽谤等加害行为的一种人格权。网络名誉权的内容和传统名誉权是一致的。

三、网络名誉侵权如何认定责任

过错原则,是传统名誉侵权的归责原则,即侵权行为人承担责任必须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而网络名誉侵权因为其含义、形式、责任主体的不同,其归责原则需要分别考虑直接侵权行为人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归责原则。

(一)初始作者与传播者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过错做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初始作者是侵权言论的直接制造者,其地位与传统名誉侵权中的直接侵权人相似。网络名誉侵权中初始作者的行为和现实中名誉侵权主体的行为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故其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也应当采取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对其基于主观故意或过失而实施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加害人须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对于侵害公职人员或社会公众人物名誉权除外。当传播者基于贬低他人名誉的故意,实施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时,其行为类似于原始作者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传播者在网上无意造成的侵权,可由法官自由裁量传播者承担的责任份额。

(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归责原则。

美国法学界提出的三种归责原则有关网络服务提供商因第三方侵权而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美国法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1、疏忽责任原则,即如果网络服务提供商针对第三方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名誉侵权行为没有尽到监管所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严格责任,即网络服务提供商因第三方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名誉侵权行为产生的损害承担责任。

3、不承担责任或有条件免责原则,即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第三方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名誉侵权行为几乎完全免责,或者有条件地承担极小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19: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夫妻之间什么算侵犯生育权
    生育权是指生育主体享有依法生育或不生育的自由以及根据权利生育或不生育并因此受到侵害、阻碍时,有请求法律保护的权利。侵犯了对方生育权的行为:1、夫妻双方协议生育无法达成一致,可作为法定离婚的情形之一准许其离婚,但不作侵犯生育权的认定。2、在妻子未经丈夫同意擅自堕胎、妻子不顾丈夫反对,私自生下两人的孩子、夫妻一方与第三方婚外生育这三种情形下,都应当认定侵犯配偶一方的生育权。3、夫妻合意怀孕后,丈夫突然死亡,公婆为传宗接代阻止儿媳堕胎,此时妻子一方可以自由决定生育还是放弃生育。一、生育权包括什么内容?我国法律规定的生育权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自由而负责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时间、数量和间隔的权利。(2)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公民有权利选择生育与不生育,不生育也不应当受到歧视。(3)在生育权问题上夫妻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从理论上说,生育是男女双方的共同行为,不可能依靠单方实现,因此,一
    2023-02-19
    95人看过
  • 辛巴告网友侵犯名誉权胜诉,怎么认定侵害名誉权?
    企查查APP显示,辛有志(辛巴)与李某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民事判决书公布,公布原因为被执行人李某未向辛有志道歉。据悉,李某在其社交帐号中发布标题为“辛巴的假货帝国大戏辛巴商业故事”的视频,直指辛有志售假。法院认定李某发表的案涉言论构成对辛有志的诽谤,判决李某在其账号以真人出镜的方式公开发布致歉视频,向原告辛有志赔礼道歉,并赔偿4900元。怎么认定侵犯名誉权?《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侵犯名誉权的认定包括以下方面:(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如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
    2023-05-06
    260人看过
  • 民法典名誉权能否进行转让,侵犯名誉权的认定
    一、民法典名誉权能否进行转让名誉权是不能进行转让的,它属于特定的民事主体。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二、侵犯名誉权的认定(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所谓诽谤,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的方式有口头和文字等两种方式。其内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其特
    2024-01-16
    447人看过
  • 网上骂人能否构成侵犯名誉权
    构成侵犯名誉权。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对方的行为,已构成了对你名誉权的侵犯,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相关法律知识: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零二十五条【名誉权的限制】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
    2023-06-13
    350人看过
  • 夫妻之间能告诈骗吗
    可以。以婚姻形式诈骗40万元,数额巨大,涉嫌诈骗罪,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为人取得财产;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一、构成诈骗罪需要罚款吗?构成诈骗罪不需要罚款,但是可以处罚金。诈骗罪主要以诈骗的数额来量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罪的意思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犯罪的基本结构是:行为人以非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
    2023-03-05
    307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罪是否存在?
    侵犯名誉权罪是不存在的,目前如果存在侵犯名誉权等相关的行为的话,是有可能会构成《刑法》当中的侮辱罪或诽谤罪。1、二者侵害的客体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2、行为方式基本相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一般均可成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3、行为后果都是造成受害人精神上、心理上的损害,导致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一、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2、主观方面的区别。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3、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4、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诽谤罪与侵害
    2023-06-25
    92人看过
  • 女子告男友父母侵犯名誉权
    本报讯(记者裴晓兰)谈恋爱遭到男友父母反对后,王小姐起诉称男友父母无故对自己谩骂侮辱,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记者昨天获悉,因未能提供有利证据,王小姐的起诉被顺义法院驳回。王小姐诉称,去年10月,她与赵先生确立恋爱关系,并一起同居生活。后来,因赵先生的父母不同意他们交往,打电话对她进行谩骂和侮辱,她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向墙上撞去,造成头部和手臂受伤。之后,她又吃下安眠药,被人送到医院救治。王小姐认为,赵先生父母的行为给她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因此以名誉权受到侵犯为由,起诉要求他们当庭赔礼道歉,并赔偿她医疗费及精神损失费共计两万元。对此,赵先生的父母称,王小姐曾隐瞒自己已婚的事实,在与赵先生交往后才离婚。后来,因王小姐的过错,赵先生提出分手,而王小姐却以死相逼,他们一直好言相劝,并未侵犯她的名誉权。法院审理后认为,王小姐称赵先生的父母对其进行谩骂、侮辱,但她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自己的名誉被损害,她的起诉
    2023-06-08
    325人看过
  • 物管与业主互告侵犯名誉权
    法院判决他们互相向对方书面致歉小区内的物管未经核实,错将某业主当成一违规装修的商铺租赁人,并在电梯口等显眼位置张贴公告,声称要对该业主进行惩罚。不甘示弱的业主也在小区内散发传单,称物管的公示行为是犬吠之声。最终,这场闹剧以侵犯名誉权的名义进入了法律程序,而且双方互相起诉对方。昨天,记者从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法院通过判决,对业主和物管各打50大板,要他们互相道歉。物管与业主口水战打到法院谢×举是东莞市长安镇莲花广场宝莲居的业主,而居佳公司是该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去年5月24日,小区里每一栋楼房的电梯口都出现了一张《公告》,内容大致是小区的物管要对小区内8号商铺的租赁人谢×举进行惩罚,理由是对方不仅擅自更改商铺结构,而且对小区的总工程师进行了人身攻击。看到公告内容后,小区的业主谢×举异常震惊。谢×举将《公告》撕去。没想到,他一离开,又有人重新贴上了新的。如此反反复复重复六次后,《公告》最后
    2023-04-22
    387人看过
  • 报道称妻子举报前夫是否侵害妻子名誉权
    简要案情:2004年7月29日,被告**今报社在第四版刊登了一篇题为“犯人狱中接受法律援助”的报道,报道中写明“刁*忠入狱前是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基建预算员,1999年与妻子常-红离婚。2002年,常-红去了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检察院,检举刁*忠收受贿赂5万元。…”该篇报道系被告田*超所写,之后刊登在被告沈阳今报上,但未与原告核实,被告田*超系被告**今报社记者。报道刊登后,原告认为报道严重失实,给其名誉权造成了损害,因与被告协商未果,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经济及精神抚慰金50,000元。评析:1、侵害名誉权的责任的构成要件侵害名誉权案件作为一种侵权之诉,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并指向特定人,行为人的行为为第三人所知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以及造成行为人社会评价降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侵权行为的四个要件:即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
    2022-12-01
    239人看过
  • 名誉权是否侵权
    一、名誉权是否侵权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重要隐私等。(一)侮辱:是指用语言(包括书面和口头)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等形式辱骂、嘲讽他人、使他人的心灵蒙受耻辱等。(二)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二、名誉权的分类名誉权可分为公民的名誉权和法人的名誉权,公民的名誉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任何新闻报道、书刊杂志在对真人真事进行报道、评论、传播时都不得与事实不符,而影响公民原有的社会评价。2、任何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的方法,损害他人的名誉。3、任何人不得捏造事实。陷害他人败坏他人名誉。法人的名誉权内容与公民的名誉权相比,由于其不具有如公民一般的情感,所以其内容有所狭窄,主要包括:1、任何
    2023-05-03
    245人看过
  • 名誉权侵权案咋么告
    一、名誉权侵权案咋么告名誉权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民事诉讼,就是打民事官司。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包括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开庭审理、判决,当事人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判决以及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当事人起诉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予以接受并决定立案受理的,应在7日内通知原告。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完成审理前的调查、准备工作后,应当按法定程序开庭审理。法院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的,按法定程序申请延长。当事人对一审法院所作的裁判不服的,可以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间上诉于一审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从而引发第二审程序。第二审人民法院对符合法定上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受理。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开庭审理。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
    2023-05-03
    141人看过
  • 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侵犯名誉权归谁管
    一、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如下:1.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行为的主观状态应当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行为举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2.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语、书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虚假事实散布开来的方式。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做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或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二、侵犯名誉权归谁管侵犯名誉权的行为由当地人民法院管理,当事人可以起诉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
    2023-05-06
    245人看过
  • 什么是侵犯名誉权,名誉权侵犯标准是什么
    一、什么是侵犯名誉权侵犯名誉权是指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赔偿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细节、后果和影响确定赔偿责任。二、名誉权侵犯标准是什么名誉权侵犯标准: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人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没有特定的人,则在法
    2023-06-07
    121人看过
  • 夫妻之间怎样才算不侵犯隐私权
    一、夫妻之间怎样才算不侵犯隐私权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如果没有这四个要件,夫妻之间一般不会构成侵犯隐私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哪些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
    2023-05-03
    100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侵犯名誉权能否以侵权论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5
      一、你和张某之间是合同关系,你和黄某之间是侵权关系,你有权利选择以不同的案由起诉张某或黄某。二、如果你选择起诉黄某,黄某应当赔偿你全部的损失,而不只是70%的损失,但黄某可以在赔偿你的全部损失之后另向张某追偿,黄某以其只负主要责任为由对你作出的抗辨,不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关规定。三、你具体获得多少赔偿,得结合医院病历、医疗票据等证据才能作出判断。
    • 名誉权纠纷与侵犯名誉权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7
      1、性质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
    • 名誉权侵犯怎么办怎么能利用名誉权告他人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6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
    • 侵犯隐私权是否侵犯名誉权?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3
      看了他人的日记应当是对隐私权的侵犯;到处传播他人的日记秘密,宣传:“A想当明星。”致使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受到影响,应当有侵犯A的名誉权。但考虑到小学生年龄问题,这个应当酌情处理。对隐私权的侵犯,我国《民法通则》未明确列举,在实践中经常适用关于名誉权的具体规定。可实际上,名誉权与隐私权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一般说来,名誉权是民事主体对自己人格的社会评价享有利益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隐私权则是指公民享有的
    • 侵犯名誉权可以告诽谤么
      河南在线咨询 2023-10-11
      侵犯名誉权,可以告诽谤。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