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借款合同未写借条有效吗
1、借条其实就是简单的借款合同,如已经有了借款协议,可不再写借条,也可以不再写借款合同。
2、通过银行转账形式交付钱款,否则由对方签署收条。
依据是《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二、借款没写借条法律保护吗
借款是事实存在的,就算没有写借条债权也会受法律的保护,但放款人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证明借贷关系的成立,这样法院才会受理。
1、没有借条,可以找证人。
原、被告双方虽没有书面借款合同,但无利害关系第三人关羽的证言足以证明借款事实的存在及借款数额,所以原、被告双方的借贷关系成立。被告应当履行还款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借条和证人证言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其效力主要看是否能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司法实践中,所以如果有证人可以作证而且属实的,一样可以作为证据来使用。
2、没有借条,可以偷偷录音。
媳妇沈某在婚前向婆婆陆某借款的事实,由两人之间的通话录音予以证实。媳妇沈某以不记得为由否认通话事实,但又不愿对该录音进行技术鉴定。而婆婆陆某在提供该录音的同时,还提供了录音时在场证人朱某的证言及电信部门的电话详单予以佐证该录音的真实性,故该录音系客观真实的,具有证明效力。
三、哪些借条不受法律保护
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现实生活中,借条也会被一些别有用心,见钱眼开的人,用来作为欺诈钱财的手段,从而使当事人遭受救济损失。此外,还有两个与出借款物有关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1、借款时如果明知对方将用于非法活动,不要借款给对方。该借款不受法律保护。在对方不还钱的情况下无法通过诉讼途径予以保护。
2、对约定有还款期限的借条,要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后两年内主张权利,即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到期两年后向人民法院起诉,却没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情形的,就会丧失胜诉权。
个人借贷可以签订借款合同或者写借条,双方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写借条或者签订借款合同无非是作为双方有借贷关系的证据,一旦发生了借贷的纠纷,当事人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借条或者借款合同就是最好的证据,对于法院的判决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七十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
未写明借款事由的借条有效吗
399人看过
-
借条未有约定可以生效的借款合同有效吗
265人看过
-
未约定借款期限借款合同有效吗
245人看过
-
借款合同和借条借据的区别,借款合同怎么写才能有效
367人看过
-
个人借款借条有效期不写有效吗?
190人看过
-
借款协议没借条合同有效吗
310人看过
-
借条没写口头借款利息没写合同有效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16借条没有写利息,口头约定利息是有效的。 但是对于口头约定的利息,如果一方不承认的,则主张利息的债权人就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双方曾经口头约定过利息,否则将被视为没有约定利息,将不能主张利息。
-
2019借款合同2018借条如何写才有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9-06甲方(出借人)号码:乙方(借款人)身份证号码:为了明确责任,恪守信用,在双方自愿、协商情况下特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一、借款金额(大写)二、借款用途:借款人因需要,急需一笔资金。三、借款利率:______,按年收息,利随本清。四、借款期限:借款时间自___年___月___日起至___年___月___日止。五、还款日期和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违约责任:借
-
借条有效未还借条怎么写重庆在线咨询 2023-08-22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已经归还的欠款金额、归还方式、归还时间,写清楚此次归还后债务全部清偿完毕,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作废,写明作废的日期。借条作废声明是为了避免已经归还欠款后再次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
民间借贷中所写借款合同有效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19在民间借贷中,个人签订的借款抵押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到相关部门登记。如果办理抵押登记,就是合法有效的。如果没有登记,除动产外,就是无效的。《担保法》:第三十八条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第四十一条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
借款合同中的借条写的高利转贷合同还有效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12-21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符合以下条件的,合同是无效的: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