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09:35:21 58 人看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明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约。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法定约束力。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委托人,是指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或个人。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可参照本准则办理。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五条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时,应当考虑其自身能力和能否保持独立性,并按照本准则的要求,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六条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会计师事务所应委派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初步评价审计风险,并与委托人就约定事项进行商议,达成一致意见。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以下基本情况∷

一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

二经营情况及经营风险;

三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四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

五其他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相关的事项。

第八条审计业务约定书应由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代表签订,并加盖委托人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印章。

第九条会计师事务所或委托人如修改、补充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当以适当的方式获得对方的确认。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业务约定书归入审计档案。

第三章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第十一条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签约双方的名称;

二委托目的;

三审计范围;

四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五签约双方的义务;

六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七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八审计收费;

九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

十违约责任;

十一签约时间;

十二签约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当明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

第十三条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当明确签约双方的义务。

一委托人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1及时提供注册会计师所要求的全部资料;

2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3按照约定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二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

1按照约定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2对在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第十四条审计业务约定书应明确审计收费的计费依据、计费标准及付费方式与时间。

第十五条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当明确正确使用审计报告是委托人的责任,由于使用审计报告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与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无关。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准则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3日 12: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定代表人相关文章
  •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与管理当局的沟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沟通,明确相关责任,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与管理当局的沟通,是指注册会计师就会计报表审计有关事项询问、告知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与其进行商讨。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的前提下,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进行必要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有关法规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与管理当局沟通的内容及方式,并考虑沟通事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时地与管理当局的适当层次进行沟通。第六条除独立审计准则、有关法规和审计业务约定书有特别要求外,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制定专门审计程序,以识别应当与管理当局沟通的事
    2023-06-07
    426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文号:中内协发[2003]20号发布日期:2003-4-12执行日期:2003-6-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原则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第四章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二)信息的真实、可靠;(三)资产的安全、完整;(四)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第五条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2023-04-24
    498人看过
  •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查阅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明确相关责任,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其他信息,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有关法规或惯例在年度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披露的、除已审计会计报表以外的其他会计信息或非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摘要、资本支出预算、董事会报告、总经理业务报告等。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专门对其他信息披露的适当性发表意见。如果委托人要求对其他信息进行专门审阅,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自身能力的审阅风险,另行签订业务约定书,并遵循相关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第五条其他信息与会计报表的不一致或其他信息的错报,可能损
    2023-06-07
    187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和评估审计风险,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偏离特定目标的差异或缺陷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的差异或缺陷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管理层的判断或决策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本准则所称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在编制项目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合理考虑并运用重要性标准。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差异或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
    2023-04-24
    207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文号:中内协发[2003]20号发布日期:2003-4-12执行日期:2003-6-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原则第三章协调的方法及内容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应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以实现以下目的:(一)确保充分的审计范围;(二)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三)共享审计成果,降低审计成本;(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五)维护组织利益。第五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应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
    2023-04-24
    476人看过
  •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特殊目的业务审计报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编制和出具特殊目的业务审计报告,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公告。第二条本公告所称特殊目的业务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下列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一)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二)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会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三)法规、合同所涉及的财务会计规定的遵循情况;(四)简要会计报表。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执行本公告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公告办理。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在承接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就审计目的与范围、审计报告的格式与基本内容及特定使用目的等进行沟通,并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第五条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应当了解审计报告的用途及可能的使用者,并在审计报告中说明审计
    2023-06-07
    271人看过
  • 关于修订《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的说明
    (一)修订背景自1999年7月1日起施行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以下简称“原持续经营准则”),对注册会计师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恰当地发表意见具有明显的规范作用。但另一方面,原持续经营准则在规定的内容和执行效果上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从我们掌握的信息看,包括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以及证券分析人士在内的许多会计报表使用人反映,一些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及其披露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的表述(包括意见段之前的说明段和之后的强调事项段)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审计报告类型却差异很大。总体上讲,某些注册会计师针对持续经营能力问题发表的审计意见存在定性不准的问题,把持续经营能力问题简单地放在意见段之后,或等同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审计报告的有用性受到影响,甚至产生误导。上述问题,既有审计准则方面的问题,也有注册会计师执业方
    2023-04-24
    429人看过
  •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以外的其他基础(简称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二)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三)合同的遵守情况;(四)简要财务报表。第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和评价在执行特殊目的审计业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和由此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审计意见。第二章总体要求第四条在执行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因业务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承接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就业务性质、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等达成一致意见。第五条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
    2023-04-24
    291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人际关系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联系。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人员与下列机构和人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联系:(一)组织适当管理层和相关人员;(二)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三)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四)组织外部的相关机构和人员;(五)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其他成员。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必要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实现以下目的:(一)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与相关机构和人员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促进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二)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尽量取得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理
    2023-04-24
    358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的结果沟通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结果沟通,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过程。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结果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的理解。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结果沟通制度,明确各级责任,积极有效的进行沟通。第六条被审计单位应与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认真充分的沟通,并及时反馈意见。第七条结果沟通一般采取书面或口头方式,也可采用其他适当方式。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应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之前进行结果沟通工作。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把结果沟通的有关书面材料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归档保存。第三章结果沟通的内容及方法第十条结果沟通的主要内容
    2023-06-07
    371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工作,有效利用外部审计成果,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质量进行评价的活动。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在需要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审计效率时,应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第五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时,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适当的标准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合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第六条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可以按照评价准备、评价实施和评价报告三个阶段进行。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挑选具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第三章评价准备第八条在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考虑以下因素:(一)评价活动的必要性;(
    2023-04-24
    207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的行为,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分析性复核,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在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执行分析性复核。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有助于以下目标的实现:(一)确认经营活动的完成程度;(二)发现意外差异;(三)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四)潜在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行为。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能够获取与以下事项相关的证据:(一)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二)被审计事项的总体合理性;(三)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中可能的差异和漏洞的严重程度;(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
    2023-04-24
    148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的行为,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利用外部专家服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聘请在某一领域中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个人或单位提供专业服务,并在审计活动中利用其工作结果。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可根据需要,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利用外部专家服务是为了获取充分、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第五条外部专家应当对选用的假设、方法及其工作结果负责。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所形成的审计结论负责。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在以下方面利用外部专家服务:(一)特定资产的评估;(二)工程项目的评估;(三)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四)信息技术问题;(五)衍生金融工具问题;(六)舞弊及安全问题;(
    2023-04-24
    344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作者:iadit.c…2006-11-410:49:39来源:中内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控制自我评估,是指由对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负有责任的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来协助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审查与评价之前应适当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根据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考虑审计重点,以提高审计效率,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目的的实现。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制定控制自我评估计划,召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并做好组织、协调与记录工作。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与范围,确定控制自我评估的内容。控制自我
    2023-06-07
    108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设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如公司的董事长、企业的厂长、经理等)。法定代表人的地位是由法律赋予的,其代表企业法人参加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更多>

    #法定代表人
    相关咨询
    • 独立审计准则具有哪些主要约束力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31
      1、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
    •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1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国际审计准则是一套国际专业审计标准,规管财务审计的操作。国际审计准则是由XX发出的。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一般准则、外勤工作准则、报告准则
    • 什么是审计独立性原则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20
      1、审计独立性原则,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 2、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 属于审计独立性原则的是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1
      1、审计独立性原则,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 2、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 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规则具体为哪些内容?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11
      企业应当对向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相应责任。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适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子企业或所属单位,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依据内部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企业应对内部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