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五年前经司法认定的驰名商标适用于五年后的产品,是否构成虚假宣传?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对该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作出维持原判的二审判决,判令商场向消费者双倍赔偿货款233.2元。
2012年9月5日,刘先生在重庆某超市购买了浙江某保健美发公司生产的××一抹棕黑焗油和××生态焗油染发霜(34)染发产品各一盒,价格分别为26.8元/盒和89.8元/盒,合计116.6元。
该产品外包装上标注有世界领先科技、中国驰名商标等字样,但涉案产品从未被国家工商行政部门行政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刘先生遂以该产品系虚假宣传,欺诈和误导消费者为由,将商场起诉到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要求退款并赔偿。
商场辩称,涉案产品商标于2007年7月23日被贵州省某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认定为驰名商标,且判决已生效,故中国驰名商标的标注不违反法律规定,不属虚假宣传。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商场未举证证明××注册商标被行政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也未举证证明××注册商标目前仍为中国驰名商标,故涉案产品外包装上标注中国驰名商标违反法律规定,属虚假宣传,有欺诈和误导消费者之嫌。
据此,法院遂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法官说法■
司法认定的驰名商标仅适用个案
审理此案的法官说,我国法律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有两种途径,一种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行政认定,一种为司法认定。司法认定的驰名商标一般只在个案中适用。
涉案产品商标××虽然在2007年经贵州省某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但至今已有多年,驰名商标的事实认定具有不稳定性。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和千变万化的,驰名商标的使用情况和驰名程度随时可以发生变化。考虑到驰名商标本身在市场中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因而个案中认定的驰名商标在其他案件中并不是无须举证的司法认知事实。
-
虚假宣传“蚕丝被”顾客获一倍赔偿
174人看过
-
虚假宣传“实木雕花”生产经销商承担双倍赔偿
229人看过
-
免熨衬衫被诉虚假宣传消费者双倍索赔
192人看过
-
商家虚假宣传三倍赔偿是不是真的
76人看过
-
九阳发布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应获“双倍赔偿”
320人看过
-
化妆品虚假宣传被判赔偿18元
152人看过
虚假宣传指的是商家在商业经营的活动当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形式或者是方法对商品或者是对服务做出了与宣传的有关信息不相符合的虚假信息,从而误导了消费者或者是客户做出的行为。这种就是虚假宣传。... 更多>
-
虚假宣传“蚕丝被”顾客获一倍赔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1近日,西城法院审结一起认定被告构成虚假宣传的买卖合同案,判决原告A退还被告某商城“天意蚕丝被”1条,同时被告退还原告货款,并赔偿该商品一倍价款,共计600元。2005年8月26日,原告A在被告某商城处看到“天意蚕丝被”的宣传材料,该产品包装上称“能增进睡眠、减缓衰老、减少肩周炎的痛苦、对关节炎有良好的消炎和镇痛作用”。原告购买该产品并使用一段时间后,并未感觉有什么特殊效果。经向有关部门咨询后,得知
-
虚假宣传怎么处罚,虚假宣传怎么赔偿,虚假宣传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1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笫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 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笫四十四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
-
商家虚假宣传是否能够得到3倍赔偿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07商家虚假宣传是给予消费者3倍赔偿。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而虚假宣传就属于欺诈的一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
-
如何看待商家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怎么处理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笫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 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笫四十四条: “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
-
虚假宣传,被曝光,虚假宣传,怎么投诉?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10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虚假宣传的处罚: 1、经营者(广告主)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广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