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罪犯的财产问题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2 19:14:13 397 人看过

罪犯财产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有: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一、没收违法所得处罚有哪些?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没收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以及财产刑罚的相关规定为:没收财产包括全部没收和部分没收;没收财产要给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以及没收财产的刑罚由人民法院执行,但在必要时,则可以会同公安机关一起执行。

二、罚没财产是否包括股权财产

没收财产一般不包括股权。没收的财产一般是违法所得的财物。没收财产,是指剥夺犯罪人个人财产,无偿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方法。财产刑的一种。现代各国刑法对没收财产的规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收犯罪者个人的财产。另一种除了没收犯罪者个人的财产以外,还包括没收犯罪所得财物、违禁品及犯罪工具。《刑法》第59条,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三、没收财产中的财产包括哪些

没收财产中的财产具体包括犯罪行为所得之物及其产生的收益和作为犯罪行为的报酬而得到的财物。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3日 04: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扶养相关文章
  • 关于老年人犯罪免死的问题
    关于老年人犯罪免死法律的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因此,只有在审判时是年满七十五周岁,且没有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老年人犯罪的才可以免死,除此之外的老人犯罪的,根据其实施犯罪的种类来决定。老年人犯罪可以从宽处理吗老年人犯罪可以从宽处理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中的规定,对于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虑其犯罪的动机、目的、情节、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并结合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予以从宽处罚。接下来在本文详细介绍。意见指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从宽,主要是指对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或者罪行虽然严重,但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以及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人身危险性不大的被告人,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依法可不监禁的,尽
    2023-08-14
    445人看过
  • 关于表见代理与犯罪的问题
    第一类合同效力的认定在学界和实务界没有争议。第二类合同可能会涉及到表见代理,表见代理与犯罪能否同时成立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分歧很大。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这类合同作进一步分柝。(1)、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表见代理的三个构成要件:一是无权代理人没有获得本人的授权;二是无权代理人同相对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和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即行为人具有有代理权的客观表象;三是相对人主观上善意且无过错。所谓“相对人善意且无过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相对人相信代理人所进行的代理行为属于代理权限内的行为。第二,相对人并无过错,即相对人已尽了充分的注意,仍无法否认行为人的代理权。一般而言,代理之相对人应对代理人有无代理权加以慎重地审查。如相对人因轻信代理人有代理权而为之,或者因疏忽大意而未对行为人的代理资格或代理权进行审查而相信行为人的代理权,不能成立表见代理,即本人对此不负授权人的
    2023-08-16
    286人看过
  • 关于侵财性犯罪追赃问题的几点思考
    实践中,不同司法机关对追缴侵犯财产性犯罪中赃款赃物有不同做法,共同犯罪中被告人退赃数额不一、不应当承担退赃义务的人被追缴钱款等有背法律精神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对追赃中几个常见问题作探讨:一、共同犯罪中各犯罪分子的退赃数额的确定对于抢劫、盗窃、诈骗等侵犯财产性的共同犯罪,在追赃过程中,分配各犯罪分子退赃数额的方法有:1、共同犯罪中,各犯罪分子犯罪后分赃数额或者分赃比例明确的,按其分赃比例退赃;分赃数额或者分赃比例不明确,或者无法查清的,在无法区分主从犯的情况下,一般宜责令各犯罪分子平均退赃。2、共同犯罪中,犯罪分子有主从犯之分的,如果犯罪分子之间分赃数额或分赃比例明确的,按其分赃数额或比例确定;如果分赃数额或分赃比例不明确,或者无法查清的,在退赃数额上也应体现主从犯的区别,主犯多退,从犯少退。这是因为在共同犯罪的量刑上,也体现了主从犯的区别。我国刑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
    2023-06-11
    174人看过
  • 关于老年人再婚财产问题
    当前社会,再婚的老人越来越多。但是,想再婚却没能再婚、不敢再婚的老人更多!并且,再婚的老人离婚率也非常高,目前10个再婚的老人中就有6个以上离婚。80年代末起老人再婚潮中组成的家庭,到现在大半以上已经解体;诉诸司法体系的老人离婚案里,90%是再婚离婚。老人再婚何其艰难!而影响再婚和离婚的因素中,财产问题是最重要的因素。一、财产问题困扰老年人再婚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7%,老年人口则以3.2%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有1.2亿老年人,单是60岁以上丧偶的老年人就有45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大,老年人再婚的社会需求十分强烈。拿天津市为例。从2000年到2006年,天津市老年人登记再婚的数量就以每年2%的比率在增长。但是,另一组数据却给前者涂上了一层灰色:天津市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60%的丧偶老年人赞成再婚。其中,有再婚打算的只占37%,而事实上付诸行动的只占10%。也就是说,多数
    2023-06-11
    344人看过
  • 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范围问题
    夫妻财产有以下约定效力:依法成立的夫妻财产协议,自成立时生效,即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归属问题进行约定,该约定自双方订立书面协议并签字或盖章时发生法律效力。一、根据民法制度婚前财产约定是否需要公证法律没有规定婚前财产协议必须做公证。也就是说,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那么,只要双方就婚前财产的归属基于自愿的原则达成了书面协议,该书面协议无论是否做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只是,经过公证的婚前财产协议在证明力上更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
    2023-03-07
    136人看过
  • 关于财产占有的法律问题释义
    民法中的很多制度规则体现了善意占有的效力,如时效取得、善意取得、先占、拾得遗失物等。善意占有财产是指人对财产受到法律保护的事实上的管领力。善意占有财产人主要有以下的权利。1.财产占有人有对财产使用、收益、管理的权利。善意财产占有人,有权对占有财产使用、收益、管理,他人不得侵犯财产占有人的权利。善意占有人对于占有的财产的使用、收益,应当依财产的用途,按法律所不禁止的方法进行。2.财产占有人对非法行为的侵害享有救济的权利。在占有财产受到非法侵害时,占有人可以依法要求责任人赔偿其产有财产的损失。占有人对于非法行为的侵害,有自力救济权和占有保护请求权。占有财产人的自力救济权是占有人在其占有受到非法侵害时,占有人有权依其占有进行自力救济。自力救济权主要有自力防御权和自力取回权。占有保护请求权是占有人的占有被非法侵害时,占有人可直接对侵害人,也可向法院提起保护其占有的请求权。该权利又包括占有物返还请求
    2023-06-08
    314人看过
  • 关于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问题
    84、财产已经交付,但当事人约定财产所有权转移附条件的,在所附条件成就时,财产所有权方为转移。85、财产所有权合法转移后,一方翻悔的,不予支持。财产所有权尚未按原协议转移,一方翻悔并无正当理由,协议又能够履行的,应当继续履行。86、非产权人在使用他人的财产上增添附属物,财产所有人同意增添,并就财产返还时附属物如何处理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87、有附属物的财产,附属物随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又不违法的,按约定处理。88、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共有人主张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张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证明财产是按份共有的,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89、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93、公民、法人对于挖掘、发现的埋藏物、隐藏物,如果能够证明属其所有,而且根据现行的法律、政策又可以归其所有的,应当予以保
    2023-08-04
    51人看过
  • 关于复婚案件财产的相关法律问题
    离婚后再复婚的财产问题与结婚一样。离婚之后,财产的归属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在离婚到复婚期间取得的财产属于复婚之前的一方婚前财产,婚前财产属于一方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一、离婚时房子给了老婆复婚后老公有份吗纠纷离婚时房子给了老婆复婚后老公一般没有份,离婚时分割的财产在离婚后就是一方的个人财产,复婚后对复婚前的财产也适用结婚婚前财产的规定,属于个人财产。除非是双方有财产协议约定房子复婚后共同所有的,老公才有份。二、离婚后买房再复婚属不属于共同财产不属于。离婚后双方的婚姻关系依法终止,离婚后买房是属于个人财产,再与原配偶复婚的婚姻关系从再次领取结婚证之日计算。在离婚后,夫妻的共同财产已经分割为个人财产,此时一方购买的房产属于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婚前个人财产并不会因为复婚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三、复婚后是否可以撤销之前离婚协议复婚后是否可以撤销之前离婚协议复婚之前离婚所签订的离婚协议同样具备
    2023-04-04
    471人看过
  • 关于排除犯罪的事由基本问题
    ★排除犯罪的事由的概念★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从表面上看似乎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从实际上看并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的条件,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例如,正当防卫行为,客观上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损害,其行为表面上符合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实际上也不符合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不仅不成立犯罪,而且是法律所鼓励的行为。从客观上看,排除犯罪的事由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没有社会危害性。说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是就一般意义而言,而不是犯罪的危害结果,相反是《刑法》允许这种造成的结果;说行为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是从纯客观角度比较而言,而不是确实符合犯罪的客观要件,相反是《刑法》允许实施的行为。从主观上看,排除犯罪的事由,在日常生活意义上也确实是行
    2023-04-22
    438人看过
  • 关于商业贿赂犯罪有关问题的思考
    中共中央在2006年2月8日发布了中办发【2006】9号《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后,“商业贿赂”一词频繁见诸于报端,究竟商业贿赂的内涵是什么?范围有多大?其法律构成有哪些特点等问题,是我们司法人员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本文就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作一浅述。贿赂行为的出现是伴随权力产生的,一定意义讲,无权力则无贿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在法律上又分为公权力和私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都属于公权力,公权力的行使都是通过被授权或任命的一定的人来实施的,那么,权力的滥用的可能性是产生贿赂罪的根源所在。商业贿赂犯罪并非规范的法律术语和法定罪名。商业贿赂犯罪包括刑法第一百六十三规定的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与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两个罪名。该罪是从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的受贿罪与刑法第三百八十九
    2023-06-03
    241人看过
  • 关于共同犯罪认定中止的相关问题
    中止共同犯罪的认定有:1、应该是及时的。共同犯罪的暂停可以发生在犯罪准备阶段和犯罪实施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行为已经实施,犯罪结果尚未发生之前;2、所有共犯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可以停止可以继续下去并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可以建立犯罪中止;3、必须有效。犯罪行为必须自动停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必须得到有效预防和阻碍。因此,如果共同犯罪者能够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切断以前行为与共同犯罪的联系,就是有效的。共同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成立条件有:中止的时间性、自动性、客观性和有效性。1、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在犯罪实行阶段;2、行为人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意图;3、客观上有中止行为;4、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
    2023-07-17
    374人看过
  • 关于交通肇事罪中财产损失的认定问题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公私财产”是否包括肇事者个人财产问题,在有些情况下,就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有的案件,肇事者造成的公共财产和他人财产损失数额不大,但自身遭受的财产损失惨重。有的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认定公共财产和他人的财产损失,数额不大的,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将其自身财产一并计入损失数额,就可能符合定罪条件。因此,本着从严惩处这类犯罪的需要,应当将肇事人的个人财产损失一并计入损失数额。但是,交通肇事罪的危害在于对公共财产、他人人身及其财产造成的损失,其自身的财产损失应当视为肇事人为自己的违章行为承担的经济责任,而不应将其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因此,关于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是符合立法本意的。一、交通肇事罪是否是公诉案件交通肇事罪属于公诉案件。1、交通肇事致人重伤,负事故全
    2023-06-24
    111人看过
  • 处理犯罪嫌疑人的财产问题
    根据具体情节确定。如果属于合法的个人财产,依法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侵占。如果属于赃款赃物的,由公安司法机关予以追缴,属于受害人的依法退还本人;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区别违法犯罪嫌疑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区别:案件嫌疑人就是怀疑本案作案嫌疑人,具有作案的重大嫌疑。案件嫌疑人可以变成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是涉嫌犯罪被准备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九条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2023-07-06
    166人看过
  • 关于网络犯罪案件的其他问题
    19、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的,应当随案移送批准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文书和所收集的证据材料。使用有关证据材料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时,可以由审判人员在庭外进行核实。20、对针对或者组织、教唆、帮助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的网络犯罪案件,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逐一收集相关言词证据的,可以根据记录被害人数、被侵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数量、涉案资金数额等犯罪事实的电子数据、书证等证据材料,在慎重审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辩解、辩护意见的基础上,综合全案证据材料,对相关犯罪事实作出认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14年5月4日一、技术侦查取得的证据是否可以作为合法证据使用通过技术侦查措施所获得的证据可以作为合法的证据使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依照本节规定采取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
    2023-06-25
    448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扶养
    词条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扶养
    相关咨询
    • 关于财务人员过失犯罪的问题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07
      1、《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没有规定“过失毁坏财物罪”,自然不能以此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说因为过失行为,导致财务毁坏损失的,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失火罪”;具体需要根据事实分析。
    • 关于财产的个人财产方面的问题?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28
      这个转移掉那是不行的:一方擅自资助没有抚养或赡养义务的人所负的债务,而且没有经过对方同意;比如男方背着女方借钱供其表妹读书,女方事后不同意,那就算是男方的个人债务;,一方未经对方同意,借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负的债务,而且经营的收入确实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但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合同而带来的债务为接受遗嘱或赠与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约定由某一方独立负责的债务,
    • 关于不作为犯罪问题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08
      关于不作为犯罪问题: 不作为犯罪:亦称犯罪的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指行为人负有刑法要求必须履行而没有履行义务的行为。法律之所以惩罚不作为犯罪,是因为不作为引起的犯罪,它的结果相当于作为的效果,刑法理论上称为等置性。也有学者称为等价性,即在否定刑评价上是相同的。 二构成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 1、不作为犯罪是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而不是道德义务)的义务(作为义务)。
    • 关于犯诈骗罪缓刑的问题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
    • 关于抚养权与财产的问题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23
      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