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行为人是否具有不移交刑事案件的故意区分罪与非罪
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不移交刑事案件的故意,具体地讲,即行为人明知他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而出于私情或私利,不将案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所谓徇私,即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往往表现为贪图钱财、女色、袒护亲友、照顾关系、或者为徇其它私情私利。如果不移交刑事案件这一现象背后没有徇私情、私利,不是出于故意,而是对案件性质认识错误,或者因工作失误不移交的,不构成本罪。
在具体查处案件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查证不移交刑事案件时行为人是否具有徇私,既不能仅以事后的主观推断,也不能以事后行为人的辩解来确定,而应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以事实来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内容。
2、不能以案件经过逐级审批,或经过集体讨论而不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否则会放纵犯罪。对经过审批或集体讨论的不移交案件,应查明具体承办人员是否具有徇私隐瞒事实真象、弄虚作假等情况,还要查明主要决策人是否具有徇私而故意误导或者擅自作出不移交刑事案件的决定。
(二)以不移交刑事案件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区分罪与非罪
情节严重是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法定要件,即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以犯罪论处,否则,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党纪政纪处分。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并施行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规定,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对依法可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2、3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
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
上述应予立案的8种情形,是对本罪中情节严重的具体诠释,以便于司法人员在查处案件时把握、认定罪与非罪的界限。
-
刑法第402条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437人看过
-
徇私舞弊罪立案标准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依据
273人看过
-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界限
175人看过
-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中“刑事案件”的范围特定
433人看过
-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可以请律师吗
350人看过
-
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与非罪的界限
17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客体是什么,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5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客体要件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侵犯的客体是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行政执法机关担负着执行法律、法规,管理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职责,享有法律授予的行政处罚权、行政裁决权。如公安、工商、税务、海关、劳动、交通、环境保护、卫生、检疫
-
放纵走私罪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区别有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12放纵走私罪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放纵走私罪主体仅限于海关工作人员;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则为行政执法人员,包括前者在内但比前者广泛得多。 2、客观方面不同。放纵走私罪表现为徇私舞弊,放纵走私,情节严重的行为;而后者则表现为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显然,放纵走私罪一般是纯正的不作为,即对走私行为完全不采取措施,予以放纵
-
徇私舞弊罪与渎职罪的界限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6渎职罪是一类犯罪的统称,包括玩忽职守罪及其他罪名;是否够罪要看是否因此造成了国家或他人的重大损失、情节严重等因素。徇私舞弊罪属于渎职罪中的罪名,指司法工作人员和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权力,对明知是无罪的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颠倒黑白作枉法裁判;或者利用职务包庇、窝藏经济犯罪分子等,隐瞒、掩饰其犯罪事实的行为。对于徇私舞弊涉嫌刑事犯罪的处理,需要根
-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5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2)客观行为不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行为;徇私枉法罪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刑事枉法追诉或者枉法裁判的行为。 (3)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行政机关
-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其他刑事案件犯罪活动罪量刑区别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7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对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进行拘留、逮捕、羁押、监管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施加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法律强制措施,是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同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司法机关司法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环节。接受司法机关依法对其所采取羁押、监管,是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必须遵守的义务。如其不遵守义务而脱逃,就直接破坏了司法机关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