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不预见,或者因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是与故意犯罪相对应的犯罪类型。行为人对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的不同态度是两者差异的关键。过失犯罪,只有法律规定的,才能承担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间接杀人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间接杀人和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客观方面区别
故意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杀人行为。
1、杀人的行为方试多种多样,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2、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只有人被杀死,才成立犯罪既遂。
3、若像投放危险物质罪、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杀人,没有危及公共安全才构成本罪,如果危及公共安全则构成公共安全方面的罪。
4、正当防卫等正当行为致他人死亡的,如果符合正当防卫行为的条件,不构成本罪;
第五,对尸体实施杀人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属于对象的认识错误和不能犯未遂。
过失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区别
故意杀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动机不影响定罪。
过失杀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梳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三)、主体区别
故意杀人本罪的主体为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过失杀人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
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定过失致人重伤罪,即使过失致人重伤中不包括致人死亡的情况。
本罪与其他过失犯罪的区别:
1、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就不再以本罪论处,而应定公共安全方面的犯罪;
2、如果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就按照特别优先的原则处理,例如交通肇事罪中也会出现过失致
(四)、处罚区别
犯过失杀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杀人
1、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2、犯本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法律适用区别
过失杀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如果情节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建议找个比较资深一些的律师,这样不但可以给自己辩护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还会给自己争取其他的权益。不过找律师是需要收费的,具体收费多少是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和律师自身的经验等情况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定义】
454人看过
-
过失罪的法律定义与分类
285人看过
-
理解过失的含义
130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共同犯罪认定:法律适用与理论探讨
450人看过
-
误伤与过失犯罪
287人看过
-
司法解释:重大过失的定义与适用
91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怎么鉴定犯罪过失和过失与犯罪故意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71、故意犯罪又可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两种,过失犯罪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 2、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而又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犯罪,就是直接故意犯罪。 3、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放意犯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严重结果的,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4、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
-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定义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12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
犯罪过失的含义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7-21犯罪过失是“犯罪故意”的对称。刑法上行为人在犯罪时的一种心理状态。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可以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行为人才负刑事责任。
-
过失犯罪与主观恶性的主观含义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13根据《刑法》第15条规定,过失犯罪是存在两种情况的:第一种是过于自信,以为自己能够避免损害结果发生,但是损害结果依然发生了,第二种是疏忽大意,本来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或是正常思维逻辑下即可发现或预见到损害后果的,却因为自己的疏忽、马虎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由上述所言可见,过失犯罪的行为人是不具有主观恶性的,用通俗的话阐述就是行为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会导致损害结果,那还何谈其具有主观恶性呢?进一步来说
-
如何确定犯罪过失与犯罪故意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081、故意犯罪又可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两种,过失犯罪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 2、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而又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犯罪,就是直接故意犯罪。 3、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放意犯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严重结果的,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4、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