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强烈地冲击,非婚同居、婚外情等现象越来越普遍,非婚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非婚生子女现象也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非婚生子女,是指父母非婚姻关系所养育的子女,包括婚前、婚外性行为所生子女和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以及未经丈夫同意、事后丈夫又不予认可的人工授精所生的子女。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关于确定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原则与确定婚生子女抚养权的原则也是一样的。
同居关系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问题,一般来说,先由男女双方自行协商,协商不成时,可选择诉讼途径解决。法官会综合考虑子女的生活现状和双方抚养能力等情况决定,而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一方,应当支付抚养费,直至子女成年为止。
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对已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均要求直接抚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一)已做绝育手术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二)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三)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四)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
非婚生子女子女抚养权如何判,非婚生子女子女抚养权该如何分
381人看过
-
确定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方法
120人看过
-
如何确定孩子抚养权,子女抚养费如何确定
445人看过
-
未成年非婚生子女抚养权怎么判,如何争取非婚生子女抚养权
98人看过
-
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如何确定,如何确定抚养权
263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能否上户口怎么确定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
233人看过
婚生子女,一般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的子女;而在婚姻关系以外所生的子女为非婚生子女。 在我国,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 更多>
-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是什么,如何确定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归属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8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与婚生子女抚养权的确定方法是一样的。具体来说,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归属问题:(一)父母可以协商确定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二)法院按照“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原则确定,当父母无法就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归属问题未达成协议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两周岁以下的非婚生子女,考虑到其尚处于哺乳期或者更需要母亲的照顾,抚养权一般归属于母亲。当然,
-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归属如何确定,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应该怎样进行确定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1虽然非婚生子女的出生往往是其父母不负责任的结果,但是孩子本身没有任何错误。因此,非婚生子女享有和婚生子女完全相同的权利,仍然是由亲生父母尽抚养义务。孩子跟随的一方(生父或生母)后来和他人结婚的,如果他人愿意承担孩子的抚养费用,可以酌情减少另一方的抚养义务,但绝不能不尽抚养义务,仍然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1、“非婚生子女抚养权怎么样界定”:与婚生子女的抚养权适用同样
-
请问非婚生子女子女抚养权如何判,非婚生子女子女抚养权该如何分广西在线咨询 2021-10-22未结婚的孩子和结婚的孩子在法律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结婚的孩子如何判断未结婚的孩子,首先尊重父母双方的意思,如果父母双方都有明确的意向的孩子由哪一方抚养的话,由约定的一方抚养,如果双方的父母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法院将孩子判断为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非婚生子女抚养费的给付方式是怎样的, 如何确定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5根据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不直接抚养费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因此,生父对费婚生子女具有抚养义务。 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
-
非婚生子女如何争取子女抚养权四川在线咨询 2023-08-26争取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可以围绕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收集证据。 1、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 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取证,包括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通过对双方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 2、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 很多时候,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父母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因此,孩子以往的生活环境,以及长期带孩子的父母的意见及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