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赔偿要求可以由谁提出
婚姻中的无过错方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作为被告的,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二、离婚损害赔偿和经济补偿的区别
1.概念不同。离婚诉讼中的经济补偿,是指夫妻双方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因对方的过错导致离婚而遭受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害时该受害方可向过错方提出损害赔偿之诉。
2.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离婚时经济补偿的法律依据:定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
三、离婚损害赔偿金要交税吗
离婚损害赔偿是不需要交纳税费的,离婚损害赔偿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确定赔偿的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n(一)工资、薪金所得;\n(二)劳务报酬所得;\n (三)稿酬所得;\n(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n(五)经营所得;\n(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n(七)财产租赁所得;\n(八)财产转让所得;\n(九)偶然所得。\n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
提出离婚的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赔偿金
293人看过
-
离婚谁先提出谁要赔偿对方吗
397人看过
-
要请求离婚赔偿何时提出
134人看过
-
可以在何时提起离婚赔偿要求
266人看过
-
结婚十年可以提出离婚要求补偿吗
423人看过
-
重婚离婚时可以提出赔偿请求的依据
354人看过
-
一方要求离婚,可以提出哪些赔偿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13离婚可以提出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一方因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要求离婚损害赔偿。
-
谁可以起诉离婚要求赔偿?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10如果夫妻离婚,无过错的一方可以在离婚时要求对方赔偿,但前提是离婚时一方的过错。 过错方的过错情形是指下列情形: (1)重婚; 与他人同居; (3)实施家庭暴力; (4)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 (5)还有其他重大过错。
-
有过婚外情,可以提出离婚要求赔偿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191、我们首先要明确婚外情的过错,是如何分类的。我们分为道德上的婚外情过错和法律上的婚外情过错。所有的婚外情,按照不同严重程度区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一般婚外情:包括嫖娼,婚外恋情,婚外性行为。 第二类: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是指已经有配偶的一方,与其他异性存在着长期的同居共同生活的事实。 第三类:是重婚罪。 2、不同的婚外情,在法律上所能得到的救济和保护是不一样的。对于刚才提到的第一类,在
-
【过错赔偿】谁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0【离婚过错赔偿】谁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在离婚诉讼中,谁可以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谁是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及如何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婚姻法》及司法解释都作了明确规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离婚无过错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是无过错方。因为无过错方是受害人,他(她)对分割人即过错方因过错给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当然有权主张权利。司法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承担离婚过错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
-
可否以不缴纳社保为由提出离职并要求赔偿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26可以。员工因单位不缴社保而辞职的,能获得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