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付抚养费包含小孩的教育费吗
离婚付抚养费包含小孩的教育费,根据法律规定,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所称“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第五十条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二、父母离婚抚养费给到孩子多大
父母离婚抚养费给到孩子年满18周岁。如果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的未成年子女能够以其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也可停止对其抚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一条规定,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三、离婚诉讼抚养费怎么写
1.首部。写起诉状名称。
2.正文。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情况,原告监护人、代理人的基本信息;案由,主要写明对原告为何案件起诉;请求事项;事实与理由;主要证据及证据来源。
3.结尾。写明致送机关及起诉人的签名盖章,并注明年、月、日。
4.附项。起诉状的副本若干份,主要物证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十一条
-
2020离婚时小孩抚养费和教育附加费一样吗
254人看过
-
离婚支付抚养费后还需要支付教育费的一半吗
153人看过
-
教育费包括抚养费么?
168人看过
-
离婚抚养费包含什么费用 离婚应支付多少抚养费
262人看过
-
离婚后子女教育费包含补课费用吗
183人看过
-
抚养费需要支付在教育费用吗
110人看过
-
离婚时小孩抚养费和教育费包括在内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3-10-22一方不履行抚育义务,可以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对方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根据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强制执行。 法院进入强制程序时,一般需要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根据《执行工作规定》第十九条:对已发生法律效率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可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
-
离婚协议上必须包含抚养费和教育费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11-21离婚协议抚养费包含教育费。 抚养费一般包含子女的教育费,医疗费和生活费,确定抚养费数额时,双方可先行协商,若能协商一致的,可以按照双方协商的结果来确定。 如果双方就抚养费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法院会参考子女的实际需要、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
一直想问一下孩子的抚养费包含教育费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6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此条中的“必要时”应理解为在下列情形下,子女可以要求父母增加抚养费: 1、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 2、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3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子女抚养费应当包括教育费。
-
离婚两个孩子抚养权怎么判定, 抚养费包括教育费、医药费、教育费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2-09孩子如果是夫妻共同生育的,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确定。两周岁以内的由女方抚养,两周岁以上的首先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会根据夫妻各自的经济条件、抚养能力,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基础确定抚养权。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当然也要通过协商,协商不成,从法律上讲,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为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7、子女
-
抚养费中包含了医疗费和教育费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07包含。抚养费一般包含子女的教育费,医疗费和生活费,确定抚养费数额时,双方可先行协商,若能协商一致的,可以按照双方协商的结果来确定。如果双方就抚养费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法院会参考子女的实际需要、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