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按照受案,立案,侦查,侦查终结,执行刑罚这几个程序来走。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寻衅滋事属于刑事案件,简易程序是对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简化,设置简易程序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趋势,对于及时惩罚犯罪,提高办案效率,都有重要意义。当然,适用简易程序,首先还是要保证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不能为了简便、省事而将不应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也按简易程序审理。
一、寻衅滋事罪属于刑事案件吗?
已经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属于刑事案件,带有“罪”的属于刑事案件,承担刑事责任。没有达到犯罪的属于治安案件。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涉嫌寻衅滋事罪,应当按照规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情节不严重,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书,可以判缓刑。
二、寻衅滋事罪是如何认定的?
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者组织的方式等。
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直接危害结果是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损害。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是否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
3、行为的时间和地点。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白天在公共场所的滋事活动当然要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危害性大。
4、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表明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决定着行为人接受改造的难易程度。是否多次寻衅滋事、屡教不改,也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
在我国寻衅滋事罪走什么程序?
284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判决走普通程序吗
55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要什么证据才能构成寻衅滋事罪?
98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走简易程序是否可以
322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走到检察院需要做什么?
255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
78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寻衅滋事的程序有哪些,寻衅滋事罪的程序及取保候审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09取保候审的条件为: 1.寻衅滋事罪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触犯寻衅滋事罪罪刑较轻,没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2.寻衅滋事罪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触犯寻衅滋事罪罪行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且没有逮捕必要时,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
寻衅滋事罪如何判决走法律程序安徽在线咨询 2023-10-13寻衅滋事罪判决是否走普通程序,是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比如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嫌疑人是否认罪认罚等。在我国的寻衅滋事的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此时是需要我国的人民法院按照相关的寻衅滋事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审理。
-
寻衅滋事罪走流程得多久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07寻衅滋事罪走流程得多久,法律中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大概是在几个月到几年时间左右。因为如果存在寻衅滋事罪的话,首先是需要有公安机关对于相关的犯罪情况作出侦查。最后才能够进行审查起诉并且定罪量刑。
-
寻衅滋事请问起诉程序怎么走啊?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19公安机关会继续侦查,完毕后之后移送检察院审查,检察院审查完毕起诉到法院判决,寻衅滋事罪一般是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和审判阶段(人民法院)。 1、侦查阶段:侦查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检察院)或者行政机关(公安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
-
寻衅滋事可否成立犯罪中止程序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3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寻衅滋事罪的中止: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