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素材,我们可以得出两种情况:1. 在先杀人后抢劫的案件,抢劫财产是在杀人后对其亲属实施的,或者在杀人后,看到财产意图并将其财产拿走的案件;2. 抢劫财产过程中先杀人后抢劫的案件,即在抢劫财产过程中,先杀死财产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员,剥夺其抵抗力,当场抢劫财产。
处理抢劫致死案件的情况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在先杀人后抢劫的案件,抢劫财产是在杀人后对其亲属实施的,或者在杀人后,看到财产意图并将其财产拿走的案件;
2.抢劫财产过程中先杀人后抢劫的案件,即在抢劫财产过程中,先杀死财产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员,剥夺其抵抗力,当场抢劫财产。杀人是抢劫财产的必要手段;
3、抢劫后杀人的案件,即抢劫财产后,为保护赃物、抵制逮捕、毁灭罪证,当场杀人或者杀害被害人的案件。杀人灭口与抢劫没有内在联系,是两种独立犯罪。
抢 劫 与 杀 人 罪 行 的 区 分
绑架罪与抢劫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而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立即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犯罪的手段不同:绑架罪是先有绑架行为,后有勒索财物行为,而抢劫罪则是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立即夺取公私财物。
2. 索取财物的时间、地点不同:绑架罪是先有绑架行为,后有勒索财物行为,而抢劫罪则是当场劫取财物。
3. 索取财物的数额不同:绑架罪要求被绑架人亲属或其他关系人给付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要求当场劫取或强迫被害人交出财物。
4. 实现犯罪目的的方式不同:绑架罪是通过把被绑架人作为人质胁迫被绑架人的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出钱赎人,犯罪目的必须通过被绑架人以外的第三人实现,而抢劫罪则是直接从被害人身上劫取财物,不与第三人发生关系。
因此,绑架罪与抢劫罪在犯罪的手段、索取财物的时间、地点、索取财物的数额以及实现犯罪目的的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在处理抢劫致死案件时,需区分绑架罪与抢劫罪。绑架罪是指先杀人后抢劫,或者在杀人后拿走财产;而抢劫罪是在抢劫财产过程中先杀死所有人和管理人员,当场抢劫财产。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犯罪手段、索取财物的时间、地点、数额及实现犯罪目的的方式等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
针对抢劫罪的惩罚措施及其规定
141人看过
-
针对违章行为的应对措施
459人看过
-
刑事责任针对交通肇事的应对措施
272人看过
-
绑架案件中致人死亡的应对措施
160人看过
-
酒驾致死逃逸应对措施
348人看过
-
交警针对交通事故有哪些应对措施?
358人看过
犯罪目的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所追求的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可以是违法的结果,也可以是不法状态本身。犯罪目的对犯罪动机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它支配着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选择和对危害结果的追求。... 更多>
-
入室抢劫应对措施重庆在线咨询 2021-06-18首先如上所说,注意安全和防范是第一位的:首先要把罪犯挡在门外。如果已经入室了,就只能想办法补救了。受害人要冷静镇定,假装配合,不要激怒歹徒。若歹徒持有凶器,受害人应设法安抚攀谈,让其放下凶器。女生甚至可以通过“拉家常”感化歹徒。牢记歹徒身高、体形、口音、衣着特殊之处。牢记周围环境特征。如决定反击,可先佯装顺从,再利用自己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优势,随身携带之雨伞、发卡或利用身旁的沙石、砖瓦,以及在家藏好
-
针对家暴事件的处理措施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281. 如果家暴报警后派出所没有进行处理,您可以进行投诉和维权。当公民遭受侵害时,报警是您应该采取的合法途径。派出所必须立即出警处理此事。 2. 如果公民要求立案,但派出所拒绝立案,这可能是由于机构的不作为或不符合立案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寻求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
-
针对被异地起诉的应对措施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17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偿还债务,若超过诉讼时效,将丧失胜诉权。 如果对方在履行期间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若其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将会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
-
针对交通事故中致死行为的法律制裁措施四川在线咨询 2024-11-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行为,肇事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这一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中明确规定。 同时,如果肇事者还具有逃逸行为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他们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而如果肇事者因逃逸导致人身伤亡,则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针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法院的应对措施广西在线咨询 2024-12-0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法官认为被告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罪,将判决被告人无罪并释放。而在民事案件中,法院也有可能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是因为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是依据证据不足无法进行有罪判决的法律理论依据。如果证据不足,使得被告人是否有罪陷入模糊境地,法院应作出对被告人有利的无罪判决。 根据第一百二十条,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需首先询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