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拆迁引发的刑事犯罪问题:
1、故意杀人罪。
2、故意伤害罪。
3、过失致人死亡或重伤罪。
4、聚众斗殴罪。
5、故意损坏财物罪。
6、非法侵入住宅罪。
7、非法拘禁罪。
一、非法拘禁罪量刑处罚?
非法拘禁罪量刑处罚?
犯非法拘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聚众斗殴致人死亡会被判死刑吗
聚众斗殴致人死亡可能会被判处死刑,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杀人罪、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法律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而这两罪最高可处死刑。
三、侵害人身型犯罪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已对暴力强拆行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该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第三十一条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此规定的出台有效弥补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中关于暴力强拆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空白。
暴力强拆案件中最可能引发的是人身侵害型犯罪。近年我国拆迁行政部门的执法人员素质已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仍有部分地方拆迁部门人员法治素养缺乏,不顾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采取侵害被拆迁人生命财产健康安全的暴力行为强行拆迁。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侵害被拆迁人的人身权益的罪名主要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等。
另一方面,被拆迁人过激的反抗行为也往往会引起对执法人员人身伤害,触及故意伤害罪、妨碍公务罪等罪名。为防止当事人与拆迁人发生高强度的肢体冲突,律师应及时提醒当事人面对拆迁行为要冷静理性,正当防卫,尽量避免流血事件发生,在遭到身体伤害或人身限制时,第一时间向律师反应,以防止事态恶化。
-
暴力拆迁会引发哪些刑事犯罪问题
446人看过
-
哪些行为会引发抢劫罪的犯罪
484人看过
-
暴力拆迁属于什么犯罪行为?
162人看过
-
征地拆迁矛盾引发的原因
468人看过
-
暴力拆迁行为量刑标准有哪些?
387人看过
-
辱骂是否会引发你的暴力行为?
267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暴力拆迁的行为规范,法律中暴力拆迁规范有哪些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15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暴力拆迁的表现包括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暖、阻断交通等措施,强迫被拆迁人搬迁,或通过强行搬迁、殴打被拆迁人等方式拆迁房屋。
-
暴力犯罪具体有哪些,暴力犯罪指的是哪些行为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19暴力犯罪具体是指哪些,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以特定的或者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共基本特征为具有明显的暴力性质。 (1)直接规定“暴力”为犯罪的要件。如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抗税罪、强迫交易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抢劫罪、妨害公务罪、妨害作证罪、强迫卖血罪等等。这类犯罪除少数只以暴力为要件外,
-
暴力拆迁引发的刑事犯罪最重要的是什么江西在线咨询 2023-10-16暴力拆迁引发的刑事犯罪问题: 1、故意杀人罪。 2、故意伤害罪。 3、过失致人死亡或重伤罪。 4、聚众斗殴罪。 5、故意损坏财物罪。 6、非法侵入住宅罪。 7、非法拘禁罪。
-
暴力犯罪的发生原因是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1-07-24造成暴力型犯罪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犯罪分子或受资产阶级好逸恶劳,享乐至上,极端利己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惜以暴力手段追求非分需要,或以暴力手段解决矛盾;或受封建行帮思想毒害,拉帮结伙,寻衅滋事。而且,这些人自我控制能力低下,遇到冲突,心理便严重失衡,对法律和由此造成的后果毫无顾忌。 ②社会管理工作上的失误,使许多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得不到妥善及时的解决,酿成犯罪。 ③宣传媒介宣扬、鼓吹暴力行为等消极因
-
引起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原因有哪些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14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国对知识产权犯罪的规定过去仅分散见于《商标法》、《专利法》以及全国人大颁布的《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2]中,并没有将其认定为独立的犯罪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