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民事申诉案件证人证言的审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4:43:36 107 人看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于200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近年来人民法院推行审判方式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不仅为人民法院提供了获取、审查、判断证据的法律依据,同时也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审查人民法院民事判决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提供了司法根据,认真研究、深入学习《证据规定》,当是人民检察院从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同志的要务,笔者认为:法院判决认定事实的证据是否能够作为定案的依据,应严格以是否符合该《证据规定》为判断标准。证人证言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民事证据之一,在民事诉讼中大量的存在着,它与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其它证据相互印证,使民事诉讼证据链条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证明案件的事实,民事检察中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就显得十分重要。对证人证言的审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阅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卷宗时,对法院作为定案依据的证人证言是否符合《证据规定》作出判断。如何对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查:

1、审查证人的资格。作为证人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证人必须是就亲自耳闻目赌的案件事实加以陈述的第三人;第二,证人必须具有不可选择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指定性;第三、证人必须是对其所了解案件情况能够辨别是非并能够正确表达意思的人;第四、证人必须是亲身感知案情并对其所作伪证具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根据对能够具备证人这一资格或能力的界定,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当事人不能作为证人,因为证人应当是第三人;鉴定人不能充当证人,因为他们在案件中具有可选择性和可替代性;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因为他们无民事行为能力,对此需注意的是,根据《证据规定》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如果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因此在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时,首先要认真审查证人是否具备证人资格,凡不具备证人资格的证言可以判定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审查证言的形成方式。证言的形成方式应是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工作中判断证人证言能否作为定案依据的内容之一,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审查证人是否出庭。《证据规定》第五十五条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因此证人出庭并接受当事人的质询,是程序正当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证人证言的真实性,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质证的权利和人民法院正确审查判断证据的需要,证人无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情形而不出庭作证的,其提交的书面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二是审查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真实性。《证据规定》第五十六条规定了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五款情形,前四款是以列举的方式对有关具体情形加以规定,第五款是概括的,因此要正确理解第五款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其特殊性要比照前四款的情形正确理解,笔者认为,只有客观上存在不可克服的现实障碍,使证人无法出庭作证的,才能认定属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因此凡不符合证人确有困难无法出庭的五款情况的,其提交法庭的书面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三是审查提交书面证言是否经人民法院许可。在司法实践中,不论证人是否存在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情形,当事人一方就随时随意找证人取证提交法院,尔后在法庭宣读,并被采纳作为定案依据的情况比比皆是,根本不考虑证人作证时是否具备经人民法院许可这一法定要件,因此在对证人证言是否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审查时,要十分注意证人出证的时间是在人民法院许可之前出的证明,还是之后出的证明,人民法院许可之前出的证明,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另外,人民法院采取什么形式许可,许可之后又由谁向证人取证,《证据规定》没有明确,笔者认为,应完善人民法院许可的程序,许可内容审判卷宗要有记载,许可之后有条件的应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调查取证,或由人民法院许可的人员或方式取证(如公证人员等),而不宜由举证一方取证,以保证能及时向证人告知权利义务,避免证人作证时受当事人意志的干扰,力争使证言内容为证人真实意思的表达。

3、证言内容的真伪。证人证言属于人证,它是人的思维意识的产物,而人的这种主观意识受到人的客观存在的环境和条件所制约,这种制约因素来自多方面,其中包括利诱、威胁、嫉恨、泄愤、嫉妒、复仇、偏见等,因此,这些主客观上的干扰或影响,有可能导致证人证言在证据能力上的丧失,证人证言在内容上的真假,将导致证据力的消失或削弱,为此应当加以严格而审慎地审查与确认。笔者认为,在审查证言内容时,要做到五看,即:

(1)看证言内容是否与证人的智力相适应;

(2)看证言内容是否为其亲身感知的事实;

(3)看证言内容是否为客观陈述,是否有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4)看证人与当事人是否有利害关系;

(5)看证言内容与其他证据是否能形成证据链条,相互印证。经综合分析,以判断证言的证明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6日 06: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证人证言相关文章
  • 刑事诉讼中,律师对物证、书证以及证人证言如何审查与质证
    1.物证、书证的真实性首先应判断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是否经过辨认、鉴定;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是否与原物、原件相符,是否由二人以上制作,有无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以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处的文字说明和签名。2.物证、书证的合法性应着重审查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从司法实践来看,侦查人员经常通过勘验、检查、搜查方式提取、扣押物证、书证,对此证据审查,应当审查是否附有相关笔录、清单,笔录、清单是否经侦查人员、物品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没有物品持有人签名的,是否注明原因。物品的名称、特征、数量、质量等是否注明清楚。3.物证、书证的关联性司法实践中,应着重判断物证、书证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4.物证、书证的全面性要着重审查判断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物证与书证是否全面收集,避免遗漏。5.物证与书证的排除在勘验、检查、搜查过程中提取的扣押的物证、书证,未附笔录
    2023-04-23
    500人看过
  • 对证人证言应当着重审查哪些内容
    1、对证人证言应当着重审查以下这些内容:(一)证言的内容是否为证人直接感知;(二)证人作证时的年龄,认知、记忆和表达能力,生理和精神状态是否影响作证;(三)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案件处理结果有无利害关系;(四)询问证人是否个别进行;(五)询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是否注明询问的起止时间和地点,首次询问时是否告知证人有关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证人对询问笔录是否核对确认;(六)询问未成年证人时,是否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合适成年人到场,有关人员是否到场;(七)有无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证人证言的情形;(八)证言之间以及与其他证据之间能否相互印证,有无矛盾;存在矛盾的,能否得到合理解释。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七条一、只有证人证言能否定案并不是说所有的证人证言都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为,有的证人证言
    2023-02-24
    471人看过
  • 证人证言的收集及审查判断
    [摘要]证人证言在诉讼案件中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证据,具有极其重要的诉讼意义。如何收集和审查判断证人证言,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司法工作者凭借丰富的司法工作经验、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严格的实事求是态度继续在司法实践中探索,也需要法学工作者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法学理论方面深入探讨。[关键词]证人证言收集审查判断一、证人证言的概念和特征在英美法系中,所谓证人证言是指该当事人或第三者向法院所作的口头陈述;而在大陆法系国家中,证人证言往往是指第三者在诉讼中的陈述。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证人证言是证人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向当事人和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证人证言是对案件事实的重述,在《民事诉讼法》中是经常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证据,因为一切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总会被人直接或间接地了解,这就为证人提供证言创造了条件,及时地把人们了解的案件情况,调查收集起来,既可借以认定案件事实,又可以用
    2023-04-22
    337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两人以上证句证言,当事人证言算不算
    一、民事诉讼利害关系人作证有效吗?利害关系人作证有效,但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六十九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二、利害关系人在民事诉讼中作假证的法律后果是怎么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妨害司法行为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三、证人作证的相关规定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证人条件、义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
    2023-03-05
    466人看过
  • 民事证人证言在诉讼中的运用
    证人是指了解案件情况并向法院或当事人提供证词的人。证言是指证人将其了解的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或证词。在我国,证人包括两类:一类是单位证人,另一类是作为自然人的证人。单位作为证人要出庭作证时,应当由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经其授权的人代表单位作证。证人证言在诉讼过程中式怎样被运用的呢?1.证言与其他证据相比,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证言真实性的程度易受证人主观意识的干扰。因此,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尽量排除证人作证的主观臆断、猜测或推断,在作证时也不得适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证人是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2.以下几类人不能作为证人(1)证人证言是证人对案件真实情况的陈述,因此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项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证人。(2)诉讼代理人与证人的地位是冲突的,因
    2023-06-06
    299人看过
  • 如何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证明力?
    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审查判断证人证言同案件事实的关联性。要审查证人证言所表达的内容与案件事实是否有关联性,有何种关联性。如果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本身并无关联,即使在内容上符合客观事实,也无证据价值。另外还要看证人证言与其它证据之间有无矛盾之处,证人证言与被确认的案件事实之间是否相互吻合,有无矛盾之处。当证人证言与其它证据出现矛盾,或者与已发生的案件事实相抵触的,应结合其它证据相互印证,必要时还可依法补充收集证据。相对来说,物证、历史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2)审查判断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本身是否具有利害关系,以确定其证言的倾向性,判断其真实程度。从广义而言,如果证人与案件当事人之间存在包括亲属、朋友关系或存有恩怨等对立关系,就可能影响证人证言的客观真实性,以至于削弱证据力的程度。在司法
    2023-04-22
    195人看过
  • 刑事案件就证人证言够吗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证据是非常多的,而证人证言是属于刑事案件的证据之一,证据对刑事案件的判决结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但是证人证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个人认知的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述和感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相关规定,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需要满足以下几点:(1)证据确实充分,即根据其定罪的证据能够形成证据链,而不是证明力薄弱的单一的证据。(2)据以定案的证据都经过质证,查证属实;即定罪采信的证据不仅要是证据链,所有证据还要经过质证,审查。(3)排除合理怀疑。虽然在我国没有采用“疑罪从无”的观点,但是只要案件存在合理怀疑,且无法排除,那么是不会下定罪判决的。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欧美国家“疑罪从无”的原则。
    2023-06-14
    427人看过
  • 对死刑案件物证、书证的审查
    办理死刑案件,对物证、书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一)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物证的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及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与原物、原件是否相符;物证、书证是否经过辨认、鉴定;物证的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和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是否由二人以上制作,有无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及原件、原物存放于何处的文字说明及签名。(二)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经勘验、检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物证、书证,是否附有相关笔录或者清单;笔录或者清单是否有侦查人员、物品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没有物品持有人签名的,是否注明原因;对物品的特征、数量、质量、名称等注明是否清楚。(三)物证、书证在收集、保管及鉴定过程中是否受到破坏或者改变。(四)物证、书证与案件事实有无关联。对现场遗留与犯罪有关的具备检验鉴定条件的血迹、指纹、毛发、体液等生物物证、痕迹、物品,是否通过DNA鉴定、指纹鉴定等鉴定方式与被告人或者
    2023-06-11
    221人看过
  • 调查核实证言、鉴定结论
    【调查核实证言、鉴定结论】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的时候,应当制止。审判人员可以询问证人、鉴定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四十六条询问证人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案件的事实相关;(二)不得以诱导方式提问;(三)不得威胁证人;(四)不得损害证人的人格尊严。前款规定也适用于对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鉴定人的讯问、发问或者询问。第一百四十七条审判长对于向证人、鉴定人发问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者发问的方式不当的,应当制止。对于控辩双方认为对方发问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者发问的方式不当并提出异议的,审判长应当判明情况予以支持或者驳回。第一百四十八条审判人员认为有必要
    2023-06-11
    120人看过
  • 离婚案件中的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批证人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向法院和当事人所作的陈述。证人证言特点:(1)夫妻生活的私密性,决定了婚姻家庭生活的事实,不具有公开性及社会性。因此,能够了解夫妻生活部分情节的知情人范围往往限于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之间,证人证言往往与出证一方当事人关系密切,或者与双方当事人关系密切,证言内容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虽然根据民诉法的规定,凡是知情案件真实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此类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相对较低。(2)证言内容往往具有主观性。由于每个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不同、社会生长条件不一,因此,每个证人对于婚姻家庭纠纷事实的认识也相差甚远。在收集证人证言时,注意尽量避免证人的主观臆断或证人的观点,尽量避免证人的感情色彩,保证证言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当然,有条件地适度运用证人的观点,也并非未尝不可。比如,在证言笔录的最后的补充当中,证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发表一下对于原、被告婚姻的态度。(3
    2023-06-11
    266人看过
  • 论执行案件恢复立案的听证审查程序
    人民法院所执行案件中,执行和解、债权凭证、中止案件重新恢复立案执行的在法院的全部执行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法院这类案件在执行案件中的比例普遍超过20%,有的达40%以上。一般的做法是:只要当事人重新申请恢复立案执行,法院就给予立案,而不对这类案件是否具备恢复执行的条件进行审查,故立案后有许多案件因被执行人不具备履行能力,导致案件在执行程序中重复操作,达不到执行效果。既造成法院有限司法资源的浪费,又加剧了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不满,致使一些案件年复一年的在法院各职能部门转来转去,迟迟得不到执行,造成执行效率低下,社会反响强烈。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应当裁定中止执行,待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财产线索时,再恢复执行,但要由申请人到立案庭重新立案。这种做法有两个弊端:一是案件数字统计不准,一个案件可能经过几次恢复执行后都不能执行完毕,导致案生案
    2023-06-06
    166人看过
  • 试论破产申请的受理审查
    破产申请是破产申请人向法院请求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意思表示,是破产请求权的具体行使。破产申请的提出是债务人有关的、正在进行的其他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的中止,或民事案件管辖的转移(以债务人为原告,案件已进行到二审程序的除外);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中止。故破产申请的受理审查尤显重要。一、破产受理审查适用的法律自200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新破产法)开始施行,改变了以往我国破产法律制度不统一、破产主体性质不同而产生法律、政策适用各异的情况。同时,由于新破产法颁布实施后,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意见还没有出台,2002年7月30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最高院规定)仍然在人民法院的破产审理工作中起着主要作用。因而,我国目前的破产法律制度是以法律为指导,以解释和意见为主导的状况。二、破产申请的受理审查根据新破产法的有关规定,并比照
    2023-04-24
    195人看过
  • 人民法院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审查
    《解释》第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后,应当在30日内由行政审判庭组成合议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准予强制执行作出裁定;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由本院负责强制执行非诉行政行为的机构执行。该条明确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非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由行政审判庭负责;(2)必须由行政审判庭组成合议庭的方式进行审查;(3)是否准予强制执行都应当制作裁定书,作出书面裁定;(4)对非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应当在受理后30日内完成。在实践中对该条例如何理解也存在不同认识。1、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的关系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执行案件(含非诉行政执行)后,应当在3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而《若干解释》规定是否准予强制执行,应在案件受理后的30日内作出裁定。对准予强制
    2023-08-11
    448人看过
  • 刑事案件利害关系人证人证言
    一份证据材料,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取决于是否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大小。证据能力,是指一定的事实材料作为诉讼证据的法律上的资格,故又称作证据资格,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由法律作出规定或者由司法解释确定。证明力,是指证据对待证事实证明上的强弱程度,即证据在多大程度上对待证事实有证明作用,是否有证明力和证明力的大小,通常由法官基于逻辑和经验来认定。一、复印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合同只要是依法成立,符合生效的条件,就是有效的。是否是复印件还是原件,只是合同文本作为证据存在的一种形式。在一般情况下,以原合同为准,即正本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副本与原件一致,则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低于原件。如果当事人对相关的事项有争议,并决定通过司法途径去解决,那么合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作为证据,通常要提交原件,或者经人民法院核对与原件相符的副本。因为通常很难查证复制品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比如是否被串改等,从而影响了证据
    2023-03-10
    248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证人就是由于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依法被人民法院传唤作证的人。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为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证据,必须是证人亲眼看到或亲耳听到的,臆想推测的、道听途说的、未来预见的等等,都不能作为证人的证言。... 更多>

    #证人证言
    相关咨询
    • 民事案件的证据和证人证言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4
      证人证言是重要的诉讼证据种类之一,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中证据形式之一。证人证言是证人向法院或者法庭陈述的有关案件的真实情况的口头证言或书面证言。证人证言具有主观性、直接性、偶然性、生动形象性、缺乏稳定性等特点。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是落实审判方式中公开质证原则、直接言辞原则的前提,是查清案件事实、提高诉讼效率的手段,是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保障。但在我国的
    • 审理案件时对证人证言如何质证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6
      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其进行质证: 1、证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未成年人,是否能正确感知当时情况,是否能正确回忆、表述),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2、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表达力等,即证人对案件事实是否有正确的感知、记录、回忆能力,证人是否能正确表达这一感知等 3、证人感知案件事实时的环境和条件 4、证人对同一事实的前后描述是否矛盾 5、证人证言的来源及合法性 6、证言的内容及要证明
    • 证人证言的审查要点
      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13
      1、审查证人是否具有作证能力,即是否有《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的情形,证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证人是听说的,就应当注意证人是否具备相应的听觉能力;如果证人是近视或者老眼昏花,就应注意证人是否具有相应的视力及其记忆能力如何。 2、审查证人证言的内容来源是否真实、客观。主要审查证人对所证的事实,是直接感知还是间接感知,是亲眼所见还是听人所说,对在采用转述证人的证言认定案情
    • 证人和证人证言的收集与审查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01
      收集证人证言一般采用询问证人的方式,方便司法人员随时向证人提出案件中需要查明的问题,找出证人所谈情况的来源,澄清证人证言中不清楚或矛盾的地方。因为询问证人与具有各种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人接触,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果要正确有效地收集证人证言,就要注意法律、策略和方法。因此,收集证人证言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询问证人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2、询问证人的相关内容应该是证人掌握和理解的
    • 当事人作伪证相对于刑事案件而言对于伪证相对于民事案件是否有影响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27
      答复:你好,证人作伪证可以是在刑事诉讼中也可以是在民事诉讼中,刑法中所规定的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刑法》第305条规定,犯伪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方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举证责任,对方当事人对其证据可以进行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