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区别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4 14:40:47 239 人看过

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区别是客观表现不同和主体要件不同。拒传军令罪客观表现是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客观表现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客观表现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的行为。

中国对拒传假传军令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拒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传达或者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具体量刑标准如下: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战斗、战斗损失重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

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第四百二十一条

战时违抗命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7日 17: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以拒传假传军令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主体要件是军人。拒传军令罪的犯罪主体一般只能是负有传递军令职责的军人,如通信、机要人员等,其他的军人职责上没有传递军令的义务,一般不能构成拒传军令罪。假传军令罪的犯罪主体并不限于特定的人员,所有军人都可以构成。拒传假传军令罪如何处罚拒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3-08-03
    224人看过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主体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军令是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的依据,保证准确、及时地传递军令,是争取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拒传、假传军令的行为,严重妨害了各级首长对部队的指挥,破坏作战指挥秩序,将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2、客观要件拒传、假传军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拒传或者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军令是指与部队军事行动有关的命令,如人员配备,部队设防,担负的战备任务,进入或者解除等级战备,受领作战任务,部队开进、集结,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战斗编成,协同计划,保障方案等命令。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军人。但在司法实践中,犯拒传军令罪的,主要是负有传递军令职责的军人,如通信、机要人员等,其他军人由于职责上没有传递军令的义务,所以一般不能构成拒传军令罪。假传军令罪由于在客观方面任何人都可能虚构军令并加以传递,所以其犯罪主体并不限于特定的人员,除了与拒传军令罪相同的负有传递军令职责
    2023-07-24
    150人看过
  • 法院对拒传、假传军令罪一般会判几年
    一、法院对拒传、假传军令罪一般会判几年1、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2、法律依据:《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二、拒传、假传军令罪的认定1、区分本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传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抗作战命令的执行。(2)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职人员,而违抗作战令罪的主体,是接受命令的下级部属人员。2、区分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都有编造事实,致使军心混乱的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1)在主观方面,
    2023-04-20
    377人看过
  • 如何构成假传军令罪?
    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军令是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的依据,保证准确、及时地传递军令,是争取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拒传、假传军令的行为,严重妨害了各级首长对部队的指挥,破坏作战指挥秩序,将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二)客观要件拒传、假传军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拒传或者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军令是指与部队军事行动有关的命令,如人员配备,部队设防,担负的战备任务,进入或者解除等级战备,受领作战任务,部队开进、集结,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战斗编成,协同计划,保障方案等命令。拒传军令是指有条件传递军令而拒绝传递军令。如果确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联络中断等,无法及时传递军令,不能认为是拒传军令。假传军令是指故意传递虚假的军令。假传的军令既可以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的,也可以是篡改真实的军令;既可以是行为人自己编造或者篡改的,也可以是行为人明知别人编造或者篡改后自己仍然予以传递的。拒
    2023-03-15
    136人看过
  • 分析战时违抗命令罪的法律后果
    战时违抗命令罪属于军人违反职责罪。战时违抗命令罪一般是指,在战争爆发时,军人故意违抗上级的命令,并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军人战时违抗命令,情节轻微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导致战争、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会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无期徒刑或死刑。战时违抗命令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可能在我国很多人对战时违抗命令都不是特别熟悉,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很遥远,因为我们现在的时代相比以前来说比较和平,而且我国也不是对公民强制性的参军,所以大家可能不知道存在这个罪名,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战时违抗命令罪量刑标准是什么。战时违抗命令罪犯罪构成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作战指挥秩序要求全体参战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我军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执行命令,是我军克敌制胜、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诸
    2023-07-01
    474人看过
  • 在我国战时违抗命令罪如何判刑?
    一、战时违抗命令罪如何判刑?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相关法条及司法解释[刑法条文]第四百二十一条战时违抗命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三、构成本条规定之罪应当同时具备下面几个条件1、行为人具有在战时违抗命令的行为。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军人只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才能保证统一行动,保证战斗的胜利。在战时,故意违背上级的命令而错误地执行或者拒不执行命令的行为,往往会给作战造成危害。因而本条规定,在战时违抗命令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条件。2、这种行为对作战造成了实际的危害。即由于行为人
    2023-06-21
    145人看过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规定
    本罪的构成:第一,侵犯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第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假传、拒传军令,并且给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所谓假传军令,是指故意将自己伪造或者篡改的军事命令传达或者发布的行为。所谓拒传军令,是指拒不传达上级的命令。第三,本罪的主体只能是负有传达命令任务或者发布军事命令职权的参战军职人员。第四,主观方面是故意。至于犯罪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刑罚:根据刑法第422条规定,对本罪的处罚分以下两个档次:一是犯本罪的,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3-04-25
    478人看过
  • 战时违抗命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扰乱作战部署或者贻误战机的、造成作战任务不能完成或者迟缓完成的、造成我方人员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二人以上,或者轻伤三人以上的、造成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用物资损毁,直接影响作战任务完成的、对作战造成其他危害的应予以立案。战时违抗命令罪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是部队的战略部署及作战利益。(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战时违抗作战命令,并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作战命令,是指上级在职权范围内对下级、部属下达的必须执行的关于作战的命令、指示等。这里规定的“违抗命令”,是指故意违背上级的命令,不按照命令的具体要求,错误地执行或者拒不执行命令的行为。这里规定的“战时”,在刑法第四百五十一条已有具体规定,即:国家宣布进人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战时违抗命令,只有对作战造成危害时才构成犯罪。对作战造成危害主要是指
    2023-06-03
    275人看过
  • "战时违抗命令罪是指在战争期间公然反抗指挥。"
    战时违抗命令罪是指士兵在战时故意违抗上级命令,对作战造成伤害的行为。战时必须发生行为,平时违反上级命令的行为不构成本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军队接受战斗任务或者突然被敌人攻击时,军队执行戒严任务时以战时论。必须有违反作战命令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拒绝执行作战命令,二、拖延或迟于执行作战命令,三、执行不符合作战命令的行为。战时违抗命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拒传假传军令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区别是什其区别在于: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
    2023-07-11
    197人看过
  • 因战时违抗命令罪具有哪些构成要件
    构成战时违抗命令罪的法定要件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战时违抗作战命令,并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3、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是与作战命令发布者有隶属关系的下级军职人员。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遗弃武器装备罪应该判多少年犯遗弃武器装备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遗弃重要或者大量武器装备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武器装备的管理、使用制度。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二、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战时逃避军事训练罪构成战时逃避军事训练罪的条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只能是预备役人员,非预备役人员不构成本
    2023-04-11
    302人看过
  • 犯假传军令罪既遂严重吗?
    犯假传军令罪既遂是非常严重的,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隐瞒、谎报军情罪】【拒传、假传军令罪】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本罪与它罪的区分(一)区分本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其区别在于: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抗作战命令罪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执行。2、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职人员,而违抗作战令罪的主体,是接受命令的下级部属人员。(二)区分本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都有编造事实,致使军心混乱的情况,
    2023-04-11
    350人看过
  • 刑法中拒传、假传军令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根据刑法规定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会判多久?根据刑法规定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的判罚标准:1、犯本罪既遂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属于犯罪情节严重情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其犯罪行为给战斗、战役造成重大损失的,则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军人违反职责罪有哪些类型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条的规定,军人违反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是军人违反职责罪。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特征包括:(一)本类犯罪侵犯的是国家的军事利益。所谓军事利益,是指国家的军事设施、军事装备、国防建设、武装斗争、军事后勤供给、军事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利益。(二)本类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军人职责、危害国家军事
    2023-06-29
    105人看过
  • 根据刑法规定拒传、假传军令罪既遂会判多久
    一、根据刑法规定拒传、假传军令罪既遂会判多久1、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拒传、假传军令罪的认定1、区分本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传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抗作战命令的执行。(2)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职人
    2023-12-19
    283人看过
  • 对于假传军令罪如何处罚
    假传军令罪的处罚,是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隐瞒、谎报军情罪】【拒传、假传军令罪】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军令是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的依据,保证准确、及时地传递军令,是争取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拒传、假传军令的行为,严重妨害了各级首长对部队的指挥,破坏作战指挥秩序,将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二)客观要件拒传、假传军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拒传或者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军令是指与部队军事行动有关的命令,如人员配备,部队设防,担负的战备任务,进入或者解除等级战备,受领作战任务,部队开进、集结,兵力部署,火力配置,战斗编成,协同计划,保障方案等命令。拒传军令是指有条件传递军令而拒绝传递军令。如果确因受客观条件的限
    2023-03-24
    36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拒传、假传、假传、发布军事命令罪、战时作战指挥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9
      一、什么是拒传、假传军令罪拒传军令罪(刑法第422条),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军令是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的依据,保证准确、及时地传递军令,是争取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拒传、假传军令的行为,严重妨害了各级首长对部队的指挥,破坏作战指挥秩序
    • 什么是拒传、假传军令罪
      海南在线咨询 2024-09-03
      (一)区分本罪与战时违抗命令罪的界限其区别在于: 1、客观表现不同。假传军令罪是行为人传达或发布经过伪造或篡改的命令,只能表现为积极的行为,违抗作战命令罪则是拒不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拒传军令罪,也表现为不作为,即拒绝达军事命令。但拒传军令罪的行为人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传达,而违抗作战命令罪拒绝的是对军事命令的执行。 2、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军
    • 如何认定拒传假传军令罪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30
      拒绝传递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明知与作战有关的命令和指示,故意拒绝传递的行为。假传军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侵犯本罪的对象是作战指挥秩序。拒传、假传军令罪客观上表现为拒传或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军人。本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 拒传、假传军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什么拒传、假传军令罪的构成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7
      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作战指挥秩序。军令是部队执行军事任务的依据,保证准确、及时地传递军令,是争取作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拒传、假传军令的行为,严重妨害了各级首长对部队的指挥,破坏作战指挥秩序,将对作战造成严重危害。 (二)客观要件 拒传、假传军令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拒传或者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军令是指与部队军事行动有关的命令,如人员配备,部队设防,担负的战备任务,进入或
    • 战时违抗命令罪追诉时效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5
      根据刑法第89条规定,战时违抗命令罪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