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与构成: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式,大量诈骗对方财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本罪为: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这一犯罪的对象是公共和私人财产。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编造事实或者隐瞒事实,大量诈骗对方财产的行为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本罪的诈骗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一)以虚构的单位名义或者以他人名义订立合同(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这里所说的票据主要是指可以作为担保文件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所谓其他产权证书,包括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书以及能够证明动产和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书,(四)在收到对方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物后逃逸的;(五)以其他方式骗取对方财产的。本办法所称其他方式,是指在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除上述四种方式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骗取货物、货款、预付款等的一切手段,或者合同约定对方交付的定金等财产
只要行为人有上述欺诈行为之一,即可构成本罪
其次,诈骗对方的财产数额必须较大。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1)个人骗取公私财物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上;(2)合同的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位以单位名义诈骗,诈骗收入属于单位,金额在5-20万元以上的
3。本罪的主体可以由个人或者单位构成。实施这种犯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实施这种犯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对方财产的目的。合同诈骗罪的认定:
1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划清界限,一般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有真实内容的合同,即行为人在具备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合同。本合同的签订表明,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具有进行经济往来的真实意图,并非意图诈骗他人钱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精神,即使合同签订后未完全履行,也不属于诈骗罪。然而,有些演员与其他演员签订的合同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表演能力,但表演能力有限,这是另一回事。在签订超出其履行合同能力的合同后,行为人积极实施货物来源并试图履行合同。即使他最终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也不能认定为欺诈罪。但是,如果行为人在签署合同后未能履行合同,他将有故意诈骗他人财产的企图。此时,他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第二,合同内容有一半真实,一半虚假。它是行为人与第三方签订的仅具有一定履行合同意图的合同,其内容有一半真实,一半虚假。这类合同客观上有部分履行的可能性,但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果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意图,客观上积极努力履行合同,最终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能履行合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相反,如果行为人以部分履行能力的名义进行欺诈,并且没有为合同的进一步履行做出努力,则应以合同欺诈罪处罚。第三,内容完全虚假的合同,即:,演员在没有表演能力的情况下签署了合同。主观上,行为人不准备履行合同,有明显的侵占他人财产的动机,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但是,行为人没有长期占有他人财产的主观意图,只是想暂时借用他人财产,在将来有收入后返还给对方。一般不应作为合同诈骗罪处罚。本罪与民事欺诈的界限:
本罪往往与民事欺诈交织在一起,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一种欺诈行为,目的是为了操作和创造履行能力,从而诱使另一方陷入理解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以非法占有公私财产为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合同诈骗罪是以签订经济合同的名义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诈骗的内容和手段不同。民事欺诈具有民事内容,即欺诈人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者提供劳务等方式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合同诈骗罪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准备,或者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者保证。合同民事欺诈一般不需要伪造身份,主要集中在合同条款或内容上,如隐瞒有缺陷的合同标的,或对合同标的的质量作虚假的解释和介绍;为了达到利用合同诈骗财产的目的,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人总是尽量伪装成合法身份,如使用假名、身份证明、委托书等,(3)欺诈财产的数额不同(4)欺诈的对象不同。民事欺诈的客体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欺诈人骗取的合同保证金、预付款等,是合同债务的表现形式;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公私财产所有权始终是物权的体现。(5)诈骗的法律后果不同。民事欺诈是一种无效的民事行为,当事人可以使其无效。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提起诉讼的,民事欺诈人应当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欺诈后果损失的民事责任。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违反刑法的犯罪,应当予以惩处。行为人应对合同诈骗罪的法律后果承担双重法律责任,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承担民事责任。(6)诈骗罪的适用法律不同。民事欺诈虽然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限度内,因此仍受民法规范的调整;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产为目的的犯罪。它违反了刑法,应该受到惩罚,因此应该由刑法加以调整。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从本质上讲,合同诈骗罪也是一种特定的诈骗罪。它与诈骗罪有着特殊的、一般的关系。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权客体不同。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而财产所有权是一个单一的客体。该罪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而且还侵犯了合同行为管理制度。(2)犯罪客观方面
-
欺诈合同的的法律定义
318人看过
-
保险合同欺诈和合同欺诈的异同
136人看过
-
诈骗的定义:欺骗合作伙伴吗?
68人看过
-
解释一下合同欺诈行为的含义。
58人看过
-
欺诈合同的刑罚规定
210人看过
-
合同欺诈是什么意思,怎么认定合同欺诈
56人看过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 更多>
-
欺诈合同有什么样的定义广西在线咨询 2023-10-27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合同法中的民事欺诈怎么定义?云南在线咨询 2022-12-11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1、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2、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3、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4、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5、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
合同欺诈罪怎么认定,合同欺诈罪立案标准,合同欺诈罪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16双方签订合同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如果其中一方存在欺诈的可能,就会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合同诈骗也属于刑事罪名,如一旦认定当事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合同欺诈行为人的欺诈行为,相对于如标的、价格、标准、功能、合同主体等合同的主要信息,行为人是清楚的,在明合同相对人则是不清楚的,在暗。真实信息的隐蔽性,造成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地位不平等:欺诈行为人处于优势、强势,合同相对人处于劣势、弱势,直到欺诈行为败露
-
合同欺诈怎么认定, 合同欺诈的情形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9一、合同欺诈怎么认定1、欺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2、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产生错误认识被欺诈人的错误非因自己疏忽大意之故
-
欺诈罪怎么定义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8法律上没有诈欺罪,只有诈骗罪.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