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31 03:10:11 414 人看过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造成现场变化和证据消失,从而无法查证其真实性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若明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觉得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但驾车驶离、或虽送伤者去医院但没有报案并返回等行为,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逃逸所导致的行为是指造成现场变化和证据消失,从而无法查证其真实性的行为。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并且驶离现场,报案之后还不履行现场的听候处理的义务或者是弃车离开了事故现场之后又返回等八种的情况将被认定为是交通肇事逃逸。其中包括明知道已经发生交了通事故,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驾车或者弃车逃离了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觉得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了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虽然把伤者送到了医院,但是没有报案并且无故离开了医院的等。

交通事故逃逸的影响和后果

交通事故逃逸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通知交通管理部门,不得逃逸。

如果交通事故逃逸,将会受到以下法律制裁:

1. 罚款:机动车驾驶人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2. 吊销驾驶证:机动车驾驶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 民事赔偿:交通事故逃逸的机动车驾驶人,不得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4. 行政扣留:机动车驾驶人逃逸,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其机动车。

5. 强制治疗:机动车驾驶人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经治疗认为不能继续驾驶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接受治疗,不得在道路上行驶。

因此,交通事故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逃逸。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交通事故逃逸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通知交通管理部门,不得逃逸。如果交通事故逃逸,将会受到罚款、吊销驾驶证、民事赔偿、行政扣留和强制治疗等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逃逸。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交通事故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1日 07: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相关文章
  •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刑法理论上认识不一,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罪后表现说”,认为交通肇事后又逃跑和受重伤的被害人后来又死亡,这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为的继续,死亡是重伤后在特殊情况下的必然结果,行为人对被害人可能进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这一心态没有与进一步的行为相联系,也就没有独立意义,或者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结果进一步加重的条件;二是“独立行为说”,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应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吸收犯处理;其三是“分别情况说”,认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如果是在过失支配下进行的,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如果是在新的放任的故意支配下进行的,就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含义最高法院在2000年11月15日公布的
    2023-02-21
    373人看过
  •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刑法理论上认识不一,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罪后表现说”,认为交通肇事后又逃跑和受重伤的被害人后来又死亡,这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为的继续,死亡是重伤后在特殊情况下的必然结果,行为人对被害人可能进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这一心态没有与进一步的行为相联系,也就没有独立意义,或者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结果进一步加重的条件;二是“独立行为说”,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应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吸收犯处理;其三是“分别情况说”,认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如果是在过失支配下进行的,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如果是在新的放任的故意支配下进行的,就是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含义最高法院在2000年11月15日公布的
    2023-06-13
    291人看过
  • 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后果
    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罚如下: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一、交通肇事罪取保候审的条件如下: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二、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如下: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4、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5、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6、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
    2023-07-01
    69人看过
  • 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惩罚
    一般来说,逃逸的一方会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如果另一方也有责任的,逃逸的一方可以减轻责任。对于当事人逃逸之后自首的行为,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相关规定,逃逸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处最低三年、最高七年有期徒刑。肇事逃逸后自首算不算肇事逃逸肇事逃逸后自首依然属于肇事逃逸。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后又投案自首的,依然是算作肇事逃逸的,但处罚是可以考虑到自首情节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如下: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
    2023-07-01
    189人看过
  • 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制裁
    车辆肇事逃逸的处罚要分情况:1、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2、因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调查,行为人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获得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处罚。车辆肇事逃逸被撞车辆应该怎么办车辆肇事逃逸被撞车辆应该立即报警处理。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3.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4.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2023-07-21
    471人看过
  •  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制裁
    交通事故后逃逸会受到罚款等处罚,具体金额根据交通法规规定。若逃逸行为不构成犯罪,驾驶员将单独被罚款。但若逃逸行为构成犯罪,对行为人将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死亡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驾驶人在交通事故后逃逸,将会被罚款200元至2000元不等,具体金额取决于交通法规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如果逃逸行为不构成犯罪,驾驶员将会被单独处以罚款。如果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行为人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事故逃逸会怎样处罚?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逃逸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首先,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其次,对于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
    2023-08-26
    262人看过
换一批
#交通事故处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如下: 1、立即停车、保护现场。 2、抢救伤员并报警处理。如果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3、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按照管辖范围予以立案。 4、交管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 更多>

    • 肇事逃逸的性质,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是什么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09
      肇事逃逸的性质如下: 1.罪后表现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结果进一步加重的条件; 2.独立行为说。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应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吸收犯处理; 3.分别情况说。认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 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17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肇事者有逃逸行为的,是什么性质要依据是否构成犯罪而定,如果构成犯罪的,是属于刑事案件,不构成犯罪的是属于交通违法行为。
    • 肇事逃逸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29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肇事者有逃逸行为的,是什么性质要依据是否构成犯罪而定,如果构成犯罪的,是属于刑事案件,不构成犯罪的是属于交通违法行为。
    • 肇事逃逸的行为有哪些性质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7-17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肇事者有逃逸行为的,是什么性质要依据是否构成犯罪而定,如果构成犯罪的,是属于刑事案件,不构成犯罪的是属于交通违法行为。
    • 肇事逃逸的行为性质是什么?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06-22
      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刑法理论上认识不一,主要有三种观点: 1、“罪后表现说”,认为交通肇事后又逃跑和受重伤的被害人后来又死亡,这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为的继续,死亡是重伤后在特殊情况下的必然结果,行为人对被害人可能进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这一心态没有与进一步的行为相联系,也就没有独立意义,或者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结果进一步加重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