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合同期内擅自离职应承担违约责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0 08:54:11 368 人看过

【案由】

申诉人:某装饰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男,28岁,某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被诉人:赵某某,女,21岁,某装饰有限公司合同制职工被诉人在合同期内未办理任何手续即擅自离职,申诉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被诉人承担违约责任

【调查核实情况】

被诉人系申诉人劳动合同制职工,合同期限自1997年3月14日至2002年12月31日止,被诉人2002年3月4日起,未经企业同意,也未办理任何手续即擅自离职,申诉人为此两次书面通知被诉人上班,但被诉人置若罔闻。同时查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必须全面履行,任何一方违反劳动合同,应付给对方违约金伍仟元。

【分析意见】

仲裁委调查后认为:被诉人与申诉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主体明确、文本规范、内容合法,该合同合法有效。被诉人擅自离职,属单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仲裁结果】

支持申诉人的申诉请求,被诉人向申诉人支付劳动合同违约金伍仟元。

【经验教训】

这是一起典型的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案件。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双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重要法律依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双方均应严格履行,任何一方违约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双方合法权益。当前有一些企业和职工虽然依法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没有认真履行,使劳动合同形同虚设,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本案的申诉人虽为私营企业,但劳动法律法规意识较强,在发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劳动合同,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做法,值得其他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学习和借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6日 01: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期限相关文章
  • 提前离职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是否合理
    一、提前离职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是否合理?提前离职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是不合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第二十三条【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2023-04-19
    393人看过
  • 出国培训后工作服务期内职工提前离职应承担违约金
    李某于2010年11月通过招聘进入烟台某造船企业从事钳工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2011年2月份,为了提高劳动技能,该公司将包括李某在内的50名新职工送到国外关联企业进行业务培训3个月。出国前,该公司与每位出国培训员工签订了一份培训协议,双方约定了以剩余的劳动合同期限作为培训后职工在公司的服务期限,每一位出国员工的培训费为1.1万元;在培训后的工作服务期内,职工违约或提前离职都要按照违约期限进行折算,承担相应的培训费作为违约金。2011年5月,李某培训结束后回到国内,恰逢自己的一个亲戚开办公司需要人手帮忙,于是,李某在没有通知造船公司的情况下,就到亲戚的公司帮忙。造船公司发现李某回国后一直不上班,在多方查找李某下落未果的情况下,分别于2011年6月和7月在当地新闻媒体发出通知和公告,要求李某限期回公司履行劳动合同和培训协议,否则,公司将以严重违纪依法解除其劳动合同,并保留按照培
    2023-04-25
    54人看过
  • 员工随意离职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案例名称】员工随意离职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当事人】申诉人:××公司。法定代表人:张××,职务:总经理。委托代理人:汤××,法律顾问,全权代理。被诉人:杨××,××公司员工。【案由】赔偿违约金70万元××公司于1998年3月3日聘用被诉人从事空调销售工作,并与被诉人签订正式聘用合同。现因被诉人擅自离开公司而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依法裁决杨××赔偿违约金70万元。【审理查明】1998年11月30日被诉人与申诉人签定了1998年3月至2013年2月止的15年期聘用合同书。聘用合同明确规定被诉人脱离公司(包括辞职、不辞而别、被公司辞退、开除)后三年内不允许去与本公司业务类似的企业工作。如有违反,应立即停止违约,并承担违约金。2003年3月12日被诉人擅自离开申诉人单位,到××××公司任职。【申诉意见】1998年3月3日,被诉人受聘进入申诉人单位从事空调销售工作,并与申诉人签订正
    2023-06-08
    142人看过
  • 员工在试用期内擅自离职
    旷工就没有工资,旷工即无理由缺勤,缺勤工资是按照实际缺勤天数来计算,旷工是员工考勤制度中情节比较恶劣的一种缺勤,所以都会有明文规定。试用期情况和实习生又有些区别,比如工资是谈好的月薪,那么如果遇到旷工的情况,则有一天就扣一天的工资。试用期员工无故旷工可否辞退《劳动法》关于旷工几天可以开除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每个公司不一样的规定,一般是三天。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6、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
    2023-07-16
    227人看过
  • 医生擅离职守是否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医生擅离职守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医务人员擅离职守属于违反医院的规章制度的行为,一般不触犯法律。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出了医疗事故医生承担责任吗医生造成医疗事故之后虽然是医院对外承担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医生能够免除责任,如果构成犯罪的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也需要接受行政处罚。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因过错导致患者人身健康受损,因其是职务行为,其侵权责任由医疗机构予以承担,至于在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医务人员是否进一步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每个医院有其自己的规章制度予以约定,有部分的医疗机构规定了发生医疗事故后涉事医务人员应当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如10%等,也有部分医疗机构没有规定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应当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就现目前的司法实践,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医疗机构的赔偿比例
    2023-07-23
    69人看过
  • 擅自离职要负责任吗
    相关法律文件规定:根据国家劳动部(劳部发[1995]223号)文件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70%。向原用人单位赔偿下列损失:1、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2、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用人单位也好,员工也好,守规矩、讲信用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职工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按照规定承担赔偿以下损失的责任:1、用人单位招收录用的支付的费用;2、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损失;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员工擅自离职要负哪些责任?擅自离职又称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不辞而别的一种违法行为,实际上与用人单位的
    2023-05-01
    170人看过
  • 劳动者擅自离职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每个企业都在尽力追逐那些能产生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这也是促成人才在企业之间频繁流动的根本原因。国家在鼓励人才有序流动的同时,也规定限制无序的流动或违法流动,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文将谈及的企业职工擅自离职。在发生企业职工擅自离职,尤其是企业技术骨干、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擅自离职时,如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保护企业合法利益,已引起了大多数企业的重视。所谓“擅自离职”,是指职工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规定或违反双方劳动合同约定,在未经单位批准或未履行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离开所在单位的行为。(一)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擅自离职按自动离职处理发生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复函》,职工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未经批准而擅自离职均属无故旷工行为,发生争议以自动离职处理。(二)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职工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
    2023-02-12
    237人看过
  • 单位违法解雇孕期职工应承担相应责任吗
    单位违法解雇孕期职工应承担相应责任。怀孕女职工是受《劳动法》保护的,若单位违法辞退怀孕女职工,应支付职工赔偿金,赔偿金标准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及八十七条规定支付。《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023-06-13
    194人看过
  •  哺乳期女性员工辞职会承担违约责任吗?
    哺乳期离开工作岗位不会被视为违反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或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时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且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若公司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在哺乳期离开工作岗位不会被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只要在合同期限内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或用人单位存在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或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上述情况都不属于违约,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另外,《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只允许就劳动者进行专项培训服务期事项和竟业限制事项约定违约金,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因此,如果公司仅以合同未到期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金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可以
    2023-11-03
    483人看过
  • 工厂擅自离职违法吗
    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就形成了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直至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为止。但并不是说劳动合同不可以变更和解除,我国《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但按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法》第10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知,劳动者擅自离职的行为是违法的。一、擅自离职工资怎么算离职与辞职没有本质的区别,从以前的规定看,一般是指尚未丧失劳动能力的干部由于某些个人原因,不能继续在用人单位供职,需要向用人单位提出离职要求,经批准后可办理离职手续,享受一次性的离职费待遇,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当然,有
    2023-04-03
    485人看过
  • 擅自离职的员工违反劳动合同吗?
    一、擅自离职的员工违反劳动合同吗?擅自离职的员工是违反劳动合同的。如果双方签订劳动合同一,则对双方产生约束力,必须认真履行。劳动者应该依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擅自离职不辞而别,显然违反了有关规定,是一种违约行为,应按照规定向用人单位赔偿损失。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就没有违法。劳动者可以随时离职。二、员工可以离职的几种情况是什么员工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特殊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
    2023-01-28
    154人看过
  • 非法约定违约金,职工离职不担责
    《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关于专项培训服务和保密条款的特别约定,不能因其他任何事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这是一条强制性规定。《劳动合同法》第25条明确规定除“专业培训和保密条款”外,任何事项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不过,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整个劳动合同的效力。对于其他条款,双方仍应诚实、认真履行。至于劳动者该不该承担违约责任,依据《劳动法》第24、31条规定,劳动者在与公司不能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提前30日书面请辞,后因公司未答复才离职,该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2023-04-26
    437人看过
  • 员工擅自离岗需承担法律责任
    【裁决要点】因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未以此为由通知用人单位,擅自离岗视为旷工。【案情概要】申请人张某于2004年7月25日进入被申请人某公司工作,2014年3月24日申请人离职,离职时未办理相关离职手续。申请人工作期间与被申请人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一份,合同中载明了双方的住址、联系方式,并约定上述地址和邮箱作为甲方送达乙方法律文书的唯一方式,如有变更乙方有义务在5天内通知甲方,否则视为甲方已送达,该份劳动合同有申请人签名。被申请人于2014年3月28日通过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向申请人邮寄送达了一份内容为因你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现通知你3日内到公司上班,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责任后果由你个人承担的《限期回公司通知书》,在该通知书的投递回执单中显示妥投,本人签收。2014年4月15日被申请人按照劳动合同上约定的地址,通过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向申请人邮寄送达了一份
    2023-06-07
    456人看过
  • 预约合同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还是缔约过失责任?
    最高院司法观点集成:预约合同违约方应承担脚缔约过失责任更为严重的赔偿责任。由于预约与缔约过失制度均有保证“本约”有效签订之价值,因此,两者的确有颇多相似之处。但是,缔约过失制度与预约也存在一定区别,重要区别之一就是:预约是当事人对本约签订的预先安排,其可能包含违约责任的具体化等条款,固化当事人的违约责任,对其约束刚性更大;而缔约过失则是法定的一种制度设计,适用于本约签订的整个过程,法律也明确规定缔约过失方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其更多是对当事人在签约谈判过程中过失的一种事后评价。最高人民法院主流观点认为,虽然预约明显是处于本约的缔约阶段,但违反预约的行为与缔约过失行为承担的责任应是不同的,预约不产生缔约过失责任,违反预约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该违约责任可以事先约定;若未约定,则应以预约合同的情况由法官自由裁量。可见,违约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应较缔约过失责任更为严重。究其实质,违反预约和缔约过失,违约方
    2023-06-18
    106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如果未办理批准等手续不影响合同生效的,合同自依法成立的时候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未办理上述手续会影响合同生效的,则手续办理完成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的终止期限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确定,并且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的规定。有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开始时生... 更多>

    #合同期限
    相关咨询
    • 2022年员工擅自离职对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12
      员工擅自离职不对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一般情况下,如果员工想正式辞职,可以提前三十天向公司递交书面离职申请进行辞职。
    • 员工违约离职由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11
      员工擅自离职不对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一般情况下,如果员工想正式辞职,可以提前三十天向公司递交书面离职申请进行辞职。
    • 职工自动离职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自动离职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18
      职工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规定,而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予办理。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90条规定,劳动者违
    • 医生擅离职守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1-12-25
      医生擅离职守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医务人员擅离职守属于违反医院的规章制度的行为,一般不触犯法律。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法律讲究,员工擅自离职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3
      1、劳动者只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辞职,单位不得拒绝。不需要赔偿。2、如果单位为劳动者支付了培训费用,辞职后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按比例或者全部退还培训费用。3、须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并在三十天后与单位办理辞职交接手续;擅自离职或者不办理交接手续造成单位损失的,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