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买保险骗子设圈套销售员被忽悠七千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3 08:41:18 335 人看过

作为保险销售员,一听说有人要买30万元的保险,谁不动心?可骗子正是利用了保险销售员这种心理,以买保险为诱饵,来了个骗你没商量。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做保险销售的李女士日前向记者讲述了她前几天被骗的经过。

2005年12月21日9时许,李女士像往常一样在公司开完晨会后准备外出,在公司门口突然一个40岁左右的男子上前向她询问人寿保险公司怎么走。并问李女士:“您是做保险的吗?”李女士告诉该男子自己从事保险行业8年了。随后该男子便说自己姓张,是某房地产公司的项目经理,明年公司要竞标,必须给员工上团体意外医疗险,保额为30万元,但需向老总请示。电话里经过一番请示,“张经理”说老总同意了,但需李女士去草原明珠大酒店的办事处见老总办理投保手续。

李女士同“张经理”来到草原明珠大酒店1409号房间后,“张经理”说老总有事正忙,需要等会儿,便和李女士闲聊,并说老总过两天要去澳大利亚,需换10万欧元,希望李女士帮忙和公司的蔡女士到银行兑换一下,否则一个人去太危险。

出了酒店,蔡女士便给朋友亲戚狂打电话,并说换回欧元向“张经理”兑换后马上就还。好心的李女士见蔡某着急的样子便带其到家中取上存折,提了7000元现金。就这样李女士被一步一步地忽悠走了7000元。

蒙在鼓里的李女士回到酒店后,接到了“张经理”的电话,说他在外面,让她在门口等会儿。可等了半天的李女士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头,进酒店询问时,被告知,该房间的人已经退房,并不是什么办事处。无奈的李女士只好向新城区东街派出所报了案。

云静

呼和浩特晚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00: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退房相关文章
  • 四招让你买保险不再被忽悠
    在中国,保险这个词素来和忽悠、骚扰、诈骗联系在一起。当然,随着保险产品的普及,人们的这种观念在一天天的消除,但出于很多原因,还是有很多愿意购买保险的人买错了险种,以至于出险的时候得不到相应的赔付,人们对保险的怨声载道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有人说,普通百姓由于专业性不高,所以购买保险时应该找对保险代理人,让他给你做好专业的保险规划。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现在的保险公司只为圈钱,保险代理人只追求业绩,为了把保单签回来,即便是使出忽悠的手段,他们也不会内疚。其实这两种现象我们都不否认,一个行业里,有遵守职业道德的商家,就一定会有游走边缘线的商家,何况保险是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金融行业。所以,与其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多花一点时间,让自己多了解一些保险知识,给自己做好保险规划,再选择一家口碑信誉较好的险企购买产品,到时候要被别人忽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如果短时间内你没办法系统有效的
    2023-04-23
    98人看过
  • 客户被销售员忽悠诉请返还差价被驳回
    中国法院网讯刘先生与一公司的业务员郭涛达成了口头供货协议,称双方发生购货业务后,郭涛所在公司将把超市价与市场批发价的差额107523元返给刘先生。由于拿不到这笔返还款,刘先生诉至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原告刘先生诉称:2006年2月,原告与被告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的业务员郭涛达成协议:由原告先按超市原价向被告公司管辖区域内的超市购货,然后被告将超市价与市场批发价的差额返给原告。对于价格的差价,郭涛承诺以同等价值数额的货品提供给原告,或按价偿付原告货款。为此,原告于2006年3月—2006年6月期间与被告发生购货业务关系,被告共欠原告各种物品价值107523元。由于被告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故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偿还该笔款项。被告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辩称,原告与被告离职员工郭涛个人之间达成的口头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被告方根本无法确认,即使双方存在口头协议,根据口头协议的内容,原告方是向超
    2023-06-07
    355人看过
  • 破解买房“忽悠”的七大招
    春节期间的购房者一定是急需房住的消费者,由于购房心切,加之过节期间事务繁杂,因此很多人难免在购房的时候心理松懈,但是一时的疏忽也许会给您的购房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您具备了应对购房陷阱的招数,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小心变相内部认购陷阱内部认购是指开发商小规模、不公开地预售商品房。虽然内部认购已经叫停,但是仍然有一些开发商以提前登记等手段搞变相内部认购。而也有不少消费者被内部认购商品房的低价位所迷惑,成为变相内部认购的追随者。然而,内部认购的商品房是在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的,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购房者的权益也无法受到法律保障。应对绝招:既然购房者明白了内部认购是不合法的变相销售,那么最好不要购买这类商品房,不要为了贪一时的小便宜而吃了大亏。想买低价房的购房者,应选择信誉好、实力雄厚、名牌大型,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会相对安全一些。小心房地产虚假广告陷阱房地产虚假广
    2023-06-10
    329人看过
  • 美发被忽悠消费过万元
    56岁的张先生,家住宁波灵桥小区。不久前,他到家附近的一家美容美发连锁店理发,工作人员给张先生洗完头后,为其做了一些简单的按摩。按摩过程中,工作人员表示,张先生的颈椎、肩椎等部位有着不同程度的劳损,建议他办一张5000元的充值卡,就可以享受店里专业的按摩优惠套餐,可以缓解各种毛病,对身体有好处。一听5000元就能治疗这些腰、肩部的老毛病,张先生掏钱办了卡。工作人员看张先生掏钱如此爽气,又接着说,当天店里有北京中医大学的老师坐诊,让他过去试试。诊过脉,老师说,张先生的气血不和,他们有调理药水,可以帮其调理气血,还能护理肠胃。他们也没有跟我说价格,我就以为是包含在套餐里的,就让他们做了。张先生说,工作人员先后拆了3种不同的药水,说是分别治疗不同部位的,接着,他们将张先生的全身抹上药水,并用热毛巾敷在其背部,为其按摩。不一会,张先生感觉身体发烫,可老师表示这是正常现象,是旺气血的。几分钟后,感到
    2023-06-07
    193人看过
  • 莫被会员卡“忽悠”了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接到有关消费者购买会员卡后经营者突然关门停业,预付的服务费用无法追回的投诉有所增多。为此,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会员卡消费陷阱。今年5月,消费者南小姐在名角女士生活馆购买了2000元的美容会员卡,经营者承诺其在店内接受美容服务可享受3.8折优惠。8月下旬,该店却突然关门停业不知去向,致使南小姐所持卡内1688元余额无法追回。近年来,本市服务消费市场上出现了诸如美容卡、健身卡、洗车卡等会员卡。这些卡名义上是会员卡,实质上是预付费式消费卡。消费者购买时预先充值,消费结账扣款时就能享受约定的折扣优惠,一般是充值金额越高,折扣率越大。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对他们的服务质量、经营状况、诚信程度等信息不了解,在销售会员卡上玩起了花样。有的夸大宣传服务功效,并以高额折扣吸引消费者购买;有的制定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等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更有甚者售卡后突然关门停业,携款外逃
    2023-06-07
    373人看过
  • 买房千万别被排队购房现象“忽悠”了
    今年楼市“利空”气氛弥漫,但近期一些楼盘却“重现”排队购房现象,又令人心存疑惑。该如何辨别如今的排队购房?本周我们请业内人士就此做解读。解相:长龙重现有原因主持人:对于近期一些楼盘“重现”排队买房,您如何看这一现象的“真伪度”?薛建雄:楼盘热销的原因有很多,规划良好者有之、地段上佳者有之、价格平实者有之、品质较高者有之,当然,有意炒作者亦有之。近日受到市场密切关注的当属开盘时出现排长龙现象的长宁区楼盘天山华庭,据称部分购房者甚至排了2天才买到1套房子。但火爆场面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该楼盘还有很多房源未售出。而我们调查了解过,开发商方面表示自己是无心炒作的,不过由于早前市政规划有变,导致该楼盘无法确定交房时间,加上定价问题,和原计划比起来差不多推迟了1年才开盘,原先累积的客户又多,所以通知开盘后,引来了很多人,造成排队。其中,特别是周边的一些对该楼盘“盯”了很久的中介,为了抢
    2023-06-10
    241人看过
  • 退休教师被忽悠买保健品,老人被骗买保健品怎么办
    1、周围群体很重要,如果老人所在的群体都在买保健品,自己不买就会变得不合群,再加上老年人平时在家时间自由,跟这些人呆的时间一久,更是被潜移默化的洗脑。方法1:鼓动老人报名老年大学等等能与其他外界接触的组织,让他们变得有事可做,老年大学里的思想跟信息交流比较通畅,让老人拥有外界信息来源。方法2:教给老人上网,给老人注册一个聊天软件,让他们也能看到朋友圈的分享,要记住通常我们说一百遍的东西,不如别人说一遍。2、正向鼓励与负激励并重。正向:顺着老人说赞同的同时提出不同见解,让老人们对能识破保健品骗局产生一种自豪感,让老人觉得自己很时尚,有优越感。逆向:将保健品副作用跟老人说明白,并说让他们自己掂量着办。
    2023-05-03
    160人看过
  • “经理”QQ借钱员工被骗八千元
    28日,聊城一公司员工接收到经理发来的QQ信息,称有急事需要钱,员工立即打去了8000元钱。事后经理称没有这回事,员工这才反应过来,是被骗了。1月28日下午13时许,家住斗虎屯镇的郭先生手机上网时,发现在北京出差的公司经理李某用QQ和他说话,并且要求视频聊天。郭先生在手机上和对方开启视频,一看还真是经理李某的头像。聊了几句,李某自称在北京妻子得了急病在医院治疗,想向郭先生借款8000元。因为是自己的上司,不好拒绝,又在视频上看到了对方,郭先生对经理借钱一事深信不疑,马上通过网上银行给他汇了8000元到指定账户上。钱汇好后,郭先生正准备询问经理妻子在北京哪家医院,李某却急匆匆地下线了。然而事后,郭先生拨通了经理的电话,询问其家属在哪家医院就医。经理称妻子并未生病,而且他当时根本没时间上网,至于借钱的事情,李某却说没有这回事,并称自己的QQ号码已被盗用。于是,郭先生赶紧到辖区派出所报了警。目前
    2023-06-08
    199人看过
  • 银行忽悠老人买保险违法吗
    银行忽悠老人买保险违法。可以通过以下办法解决:1、再去保险公司沟通情况,并明确告知保险公司修改保险合同,或者退保,当时可以提示要去保险监管部门投诉。需要做好维权证据收集,最好做好录音,或收集其他书面证明;2、打全国保险维权热线12378投诉保险公司。3、到当地保险监管部门投诉,保险监管部门一般设在省一级,可以电话,也可以通过网络。当然,这样情况你也可以到当地银监局投诉。一、如何向劳动局投诉劳动局投诉流程:(一)从劳动部门的官网投诉入口进行投诉;(二)直接拨打相关劳动部门的投诉电话,或者拨打市民热线进行投诉;(三)携带相关材料到用人单位主体管辖范围内的劳动部门窗口进行投诉,交由相关人员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当自己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害的时候,要勇于拿出法律武器,向劳动部门或者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反映和投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在向劳动局投诉之前,我们应该先做好准备工作,平常我们就应该注意搜
    2023-06-19
    334人看过
  • 买保险律师教你“八招”防忽悠
    随着保险市场化的发展,人们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购买保险已成为很多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但就目前来看,个别保险公司和代理人为了牟取暴利,销售保险时设下陷阱,以致在购买保险的过程中,很多人往往只听一些保险销售人员巧舌如簧的营销,而容易忽略那些密密麻麻犹如“天书”,但又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保险文字条款,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保险合同纠纷。为防止消费者被忽悠胡乱投保,本报特邀**诚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俊、殷-翔、陈*红就此进行分析,并为您支招。2009年10月5日,李先生按照规定填写了投保单,投保某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保额20万元,附加意外伤害保险,保额50万元。当天,李先生根据投保单内容向保险公司缴纳了首期保险费,保险公司向其出具了一份临时收款凭证。10日,李先生在意外事故中身亡。11月1日,李先生的妻子以受益人的身份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主险20万元和附加险50万元的申请。但是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死亡
    2023-06-12
    92人看过
  • 再婚男子造假“忽悠”女方
    婚姻应靠诚信来维系,但是蚌埠市一男子为了再婚,表面答应将房子过户给女方,实际却将房子过户给其子所有,并将一张假的房屋产权证交给女方保管。而当他们拿着这张假证去做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时,被公证人员识破,一场家庭纠纷得以避免。日前,一对再婚夫妇来到蚌埠市众信公证处申请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当公证人员在审查当事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时发现,他们所持有的产权证是伪造的。原来,这对再婚夫妇,男方比女方大很多,女方考虑到将来的生活有所依靠,于是提出结婚后把房子约定给她所有。为了达到结婚的目的,男方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又将上述房屋过户给其子所有,使其子成为了该房屋的实际产权人。为了不让女方察觉,男方又指使其儿子重新制作了假的产权证交给她保管。虽然手上有了产权证,但女方为了稳妥起见,要求男方一起到公证处办理财产约定公证。不料,在公证人员审查材料时,那张假证被一眼识破。公证员当即没收了假产权证,并严厉地对男方当事人
    2023-06-11
    472人看过
  • 保险欺诈忽悠保户的常用伎俩当心理财被忽悠成破财
    近期,本报记者接到不少市民投诉,反映他们在购买保险时遭遇到了理财陷阱,但又有口难言,理财不成,反而损失大笔钱财。本报记者选取了以下事例,总结出保险欺诈忽悠保户的常用伎俩,以此警示那些急于理财却又不懂理财的市民注意。储蓄变成保险偷梁换柱市民王先生去年12月去十二中手拉面附近某银行网点办存款,工作人员让王先生填写了各种表格,还声称这种储蓄带保险的,利率还比平常储蓄要高。王先生觉得反正到期的5万元存款暂时也没用,就同意了,经银行这位女士帮助,王先生在窗口办理了签字等手续。但是3个月后王先生残疾儿子得了重病,急需一笔钱,王先生跑到银行取钱时被告知,不但没有什么利息,如果强行取款还要损失1000多元的本金。这时王先生才知道自己的储蓄已经变成了保险,自己签字的不是存单而是份保险合同。开始说是理财产品,拿到手成了保险合同,银行这不是忽悠人吗?王先生气愤地向记者投诉。某银行专业人士蒋先生称,目前许多保险产
    2023-04-23
    283人看过
  • 被忽悠贷款
    有期徒刑
    被忽悠给别人贷款的,当事人可以收集相应的证据立即报警,如果当事人是被欺诈签订的贷款合同,则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应聘工作被忽悠贷款培训,公司是否涉嫌诈骗应聘工作被忽悠贷款培训,是违法的。如果招聘公司和网络贷款机构进行合作,借助招聘网站以招聘的形式对求职者进行有偿高额培训。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的,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招聘公司涉嫌诈骗,理应受到惩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
    2023-08-01
    146人看过
  • 被朋友忽悠投资被骗怎么办
    一、被朋友忽悠投资被骗怎么办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很多人投资的时候心理期望很大,可一旦发现自己被骗之后,心理落差就会很大,此时的他们非常着急,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自己拿回投入的钱财。那么,投资被骗怎么办才好?第一、保留证据。发现投资上当,第一步就是先要保留好证据,此时要做到“有图有本相”。不论被骗多少,尽量保留证据。包括聊天记录,对方发来的信息、链接,通信记录,转账或汇款记录,签订的合同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当事人只有部分证据,甚至全部删除或遗失关键证据,无法形成有效的证据链。当然没有了这关键证据,不代表不能维权,只是维权成本会高一些。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别无他法。2、建议抓紧时间报案,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追回损失。报案地有三个可以选择,一是公司注册地,二是事发地,三是当事人居住地。《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2023-03-24
    158人看过
换一批
#购房指南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退房
    词条

    退房的条件有卖方违约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者因为不能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买房人就可以申请解除合同,要求退房。如果买房人因自身原因想要退房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更多>

    #退房
    相关咨询
    • 买车时被销售人员忽悠着交了,这定金可以退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6
      这个要看你们签得定金那个定字是哪个定了,如果是(订金)的话就可以退哈。打官司他都要输的。还有就是一般找4S店退订金不要和他闹,销售员不爽了就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不退你定金他是得不到一分钱的。所以还是心平气和的谈,说说好话一般都要退。(成都这边我帮客户要定金都是要到了的)。
    • 老人购买保健品被骗1800元,该女子又被忽悠买保健品店老板骗走怎么办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1-27
      买保健品要理智!“原本以为这些保健品真的能控制住我的血糖,没想到拿回家发现完全不能吃。现在不仅不给退款,连老板都找不到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段时间,兰州市民吴女士一直奔波于药监、工商等部门,想为去年购买的保健品退款。然而,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她不但没能拿到退款,连保健品店的老板如今也不知所踪。无奈之下,吴女士拨通了本报96555新闻热线。老人购买保健品被骗1800元3月3日,家住兰州市城关
    • 被骗子公司忽悠怎么办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07
      报案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结果,甚至没有结果。一心想追回自己财物损失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被骗金额较少的。希望被骗者放平心态不要过于纠结。 ◆经常看法制节目其犯罪嫌疑人,很多都是从可怜的受害者变成可恨的犯罪者。故此希望被骗者端正心态,不要动歪脑筋,想法从他人身上弥补自己损失。 ◆提供防骗意识,建议多看法制节目。切忌贪图便宜轻信他人和向陌生人直接打款、转账而不通过第三方平台。
    • 存钱被忽悠买保险该如何处理呢?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6
      根据你的情况可以去保险公司协商、沟通该情况,并明确告知保险公司修改保险合同,或者退保(要求解除保险合同)。可以明确告诉保险公司其行为涉嫌销售误导,有权有理去保险监管部门投诉。期间做好维权证据收集。
    • 买房时被售楼部忽悠了要怎么办?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3
      如果能证明是被忽悠的,是可以退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