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一般不是三个月内,而是六个月内。起诉的期限一般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当事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则诉讼时效是十五日,是从当事人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之日起开始计算的。
一、行政诉讼的时效期是多长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于行政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两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服复议决定的情况下,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对行政处罚不服要怎么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于申请行政复议的,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对于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对于先进行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劳动者违反时限规定怎么维权
劳动者维权需注意下列时限:
(1)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即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内向一年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4)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5)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六个月行政诉讼期限如何准确计算起始日期
407人看过
-
可以在行政诉讼期限内六个月内起诉吗
340人看过
-
不知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如何计算
352人看过
-
如何依据行政诉讼法计算起算日期
167人看过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从哪一天开始计算
362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少时间?行政诉讼审理期限是六个月还是三个月
239人看过
行政决定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经法定程序依法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作单方面处分的行为。其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和单方性;直接处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须依法定程序,通常不能及时做出。其具体形式则有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等四种。... 更多>
-
起诉3个月内立案的诉讼费用如何计算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24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一般不是三个月,而是六个月。起诉期限一般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当事人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诉讼时效为当事人收到复议决定书或者复议期满之日起计算。
-
可以在行政诉讼期限内六个月内起诉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29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具体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这一期限,当事人失去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不仅是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
-
不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如何计算?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计算行政诉讼中的六个月的期限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30一般的,行政诉讼时效是6个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
-
不知诉权或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如何计算?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2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