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犯的客体是与通讯相联系的公共安全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破坏方法多种多样,如拆卸或毁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重要机件,砸毁机器设备,偷割电线,截断电缆,挖走电线杆,故意违反操作规程,使机器设备损坏,使广播、电视、电信通讯无法进行等。如果用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则同时触犯本罪和放火罪(或爆炸罪)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3、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从事广播、电视通讯业务的人员。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既遂量刑标准细分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既遂量刑标准细分:
1、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包括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两种,一般来说,公安机关在审讯案件的过程之中,从犯罪嫌疑人的描述之中,就能判断该案件是否属于过失犯。向比较于故意实施破坏行为的量刑来看,过失罪犯受到的是较轻的。
-
2021年破坏电力设备罪最新判例有哪些?
413人看过
-
最新借条范本样本2021年版
452人看过
-
2021年最新破坏电力设备罪司法解释及解读
380人看过
-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属于什么犯罪类型
107人看过
-
立案标准:破坏公用电信、广电设施罪
107人看过
-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主体与客体?
57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与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13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与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侵犯的对象都是正在使用中的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在客观方面都实施了毁坏行为,并且侵犯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但是两罪在犯罪构成上有明显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故意,即行为人积极追求或放任上述设施被破坏的危害结果;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过失,即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上述设施被
-
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07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需要满足的条件: 1、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主观上可以是故意; 3、客体是指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 4、客观上为行为人实施了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辩护方法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28一、案件涉及罪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是关键性问题,造成的损失是1200万,这是否应作为判断案件是否严重的标准;二是如果不以该数额作为判断标准,应如何提出异议,及应怎样重新评估;三是案件中是否有其他犯罪人与其共同故意犯罪,其能否成为从犯;四是其他需进一
-
什么是破坏电信设施罪,破坏电信设施罪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甘肃在线咨询 2021-12-21破坏公共电信设施罪的最新处罚标准: 违反本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破坏公共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16周岁少年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1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形和律师辩护,一般量刑在3年左右,量刑问题根据是否构成什么犯罪,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认罪态度、是否具有从轻或者减轻情节,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等因素确定。建议及时委托本律师担任辩护人,会见在押人,收集有利的证据材料,依法辩护,寻找法定或者酌定从轻、减轻的情节,争取从轻、减轻处罚的最好结果。由于此类事务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法律问题,可记下本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