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言论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10-11 07:00:05 151 人看过

根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利。但公民言论自由也受到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在维护社会治安和捍卫国家安全需要时,公民言论自由可以受到限制。同时,公民言论自由也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根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利。这一权利的理解在于,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权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法律应予范围内,公民可利用言论自由议论国内外大事、议论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提议批评和建议,以实现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权利;

2、公民言论自由有限制时间。当国内发生暴力或者骚乱做法时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当外敌入侵时为捍卫国家安全的需要能够限制言论自由;

3、公民言论自由有限制内容。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用言论进行反革命宣传、反革命煽动、不得用言论进行诬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动、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

公 民 言 论 自 由 的 宪 法 保 障 : 哪 些 情 况 可 以 言 论 自 由 ?

言论自由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表达自身的意见和想法。言论自由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且这些意见表达不用受政府的审查及限制,也无需担心受到政府报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言论自由也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是属于任何挑战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的言论,这都是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也有有限制。当国内发生暴力或骚乱时,言论自由要受到限制;同时,言论自由也不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但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5日 05: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言论自由在宪法第几条
    言论自由在宪法第三十五条。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下: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人民主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人民的利益;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入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4、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
    2023-08-09
    150人看过
  •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含义是什么?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哪三个片区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根据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南京片区39.55平方公里,苏州片区60.15平方公里(含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连云港片区20.27平方公里(含连云港综合保税区2.44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
    2023-07-07
    415人看过
  • 言论自由权是否属于人身权利?
    言论自由权不是人身权利。1、言论自由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范畴,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2、人身权利又称人身非财产权,是指与人身直接相关而没有经济内容的权益。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人身权主要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以及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我国公民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权吗我国公民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权,相关规定如下:1、公民言论自由在法律范围内。在法律应予范围内,公民可利用言论自由议论国内外大事、议论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提议批评和建议,以实现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权利;能够发表学术见解、进行学术研讨,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可谈论社会上的逸闻趣事、风土人情,以丰富精神生活、增长社会知识。具体地说,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发表的议论只有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受任何违法干涉;2、公民言论自由有限制时间。当国内发生暴力或者骚乱做法时维护社
    2023-07-06
    415人看过
  • 辱骂他人是否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我国的刑法规定,辱骂他人涉嫌诽谤罪。诽谤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散布虚构的事实,致使他人人格遭到损害,他人名誉遭到破坏,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触犯诽谤罪的犯罪嫌疑人,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会被剥夺政治权利。触犯前款罪的,要告诉了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到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违反合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违反合同约定义务的,合同当事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常用的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继续履行。指合同义务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直至达到合同目的。(2)采取补救措施。指履行债务的标的物品质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在不需继续履行而只需采取适当补救措施时,即可达到合同目的或守约方认为满意的目的。比如交付的产品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可以合理选择
    2023-07-01
    248人看过
  • 哪些宪法规定确保了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集会结社和示威自由?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每个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这条规定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什么是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是指:1、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事前没有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得有关部门许可的,擅自进行集会,游行,示威又拒不服从解散命令的:2、举行游行,示威、集会品获得申请,但实际进行过程中未按昭有关部门许可的起上时间,地点或路线举行,目拒不服从解散命令的。以上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二十九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携带武器、管制刀具或者爆炸物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未依照本法规定申请或者申请未获许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
    2023-07-12
    338人看过
  • 抚养权与孩子言论自由的关系
    根据规定,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如果子女愿意随一方生活,同时该方又有抚养子女的能力的话,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如果子女年龄还小的话,人民法院将根据父母双方的具体情况,以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有利子女身心健康为基础进行裁决。关于孩子的话语权,具体要看孩子的年龄。法律关于孩子的抚养权的规定一、未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应由父母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请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并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的原则进行判决。二、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当尊重其意愿。无论夫妻双方婚姻关系如何,父母对子女都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
    2023-07-01
    235人看过
  • “言论自由”与“网络实名制”的关系
    在“网络实名制“问题上,存在的宪法层面上的两大”困惑“则当属人们所普遍倾心关注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保护”。因此,两者与“网络实名制“的关系问题则顺理成章的成为笔者所要探讨的宪法层面上的关键性问题。(1)“言论自由”与“网络实名制”之关系探讨言论上的“自由”是“虚拟”的网络世界所给予人们的最大的“实惠”,但同时其也扮演着“滋生犯罪及道德问题的温床”的角色。事无巨细,均具两面性,“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概莫能外。“言论自由”乃宪法上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也是标识政治昌盛、国家长治久安的体征之一。“广开言路”亦是古代历朝历代君王追求国富民强的惯用政策之一,历史上的正、反事例便是其最强有力的说明,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秦*皇统治时期的“焚书坑儒”。但事实也同时证明:任何“自由”并非无所“顾忌”,包括“言论自由”在内必须遵循一定的导向,且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内,否则,则为“假”
    2023-04-29
    264人看过
  • 民法典人身自由权的含义是怎样的
    民法典人身自由权的含义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体权。民法典复婚含义是什么民法典复婚的含义是原本基于有效婚姻的夫妻双方,因出现离婚事由而完成了离婚登记,并从婚姻登记机关处获得了离婚证。但离婚后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基于自愿的基础上双方想要再次缔结婚姻关系的,应当在婚姻登记机关处重新办理婚姻登记。前述就是复婚的含义,同时夫妻双方应当提交离婚证,以便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审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第九百九十一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
    2023-07-25
    193人看过
  • 人身自由的表现,以及含义是什么
    一、人身自由的表现人身自由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身不受非法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2.与人身自由相联系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大家,如果公民触犯了法律,有违法犯罪行为,需要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必须由法定的机关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二、人身自由的含义人身自由的含义是:人身自由也称“身体自由”。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人身和行动完全受自己支配,有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査和侵害的自由。它是公民享受其他一切自由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公民生存的起码权利。三、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是怎么规定的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规定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
    2023-06-06
    323人看过
  • 侮辱罪的适用是否受到言论自由的限制?
    没有指向性的,没法认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罪和强制侮辱罪的量刑依据一样吗侮辱罪和强制侮辱罪的量刑依据是不一样的,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强制侮辱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从重处罚。《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中华
    2023-07-06
    251人看过
  • 理解言论自由权的必要性和价值
    公民言论自由在法律范围内。在法律应予范围内,公民可利用言论自由议论国内外大事、议论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提议批评和建议,以实现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权利;能够发表学术见解、进行学术研讨,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可谈论社会上的逸闻趣事、风土人情,以丰富精神生活、增长社会知识。具体地说,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发表的议论只有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受任何违法干涉。公民言论自由有限制时间。当国内发生暴力或者骚乱做法时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当外敌入侵时为捍卫国家安全的需要能够限制言论自由。公民言论自由有限制内容。我国宪法第51条明确限定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用言论进行反革命宣传、反革命煽动、不得用言论进行诬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动、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帖子被网站改了,可以起诉网站侵犯言论自由权吗?为
    2023-07-05
    254人看过
  • 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博弈中的平衡
    近日,《三晋都市报》报道,太原市杏花岭区检察院检察长何*生从事检察官职业16年来,亲自指挥和办理了近百件涉贪涉贿案件,他个人曾5次立功,一次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8年内连续4次被评为山西检察系统的先进工作者,数十次被评为市、区劳模。然而,在一篇名为《中国贪官大全》的文章中,他却被非常清楚地登载了姓名、所在单位与职务,与胡*青、成*杰、陈*同等全国家喻户晓的巨贪一起刊发于一本名叫《走进WTO》的内参杂志里,接着又“入选”《中国贪官名录》,继一家诗歌网站率先发帖后,被国内近十家网站连连转登。在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何*生选择了法律途径。2003年11月,太原市尖草坪区人民法院对何*生诉辽宁世界贸易组织咨询研究中心名誉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辽宁世界贸易组织咨询研究中心没能提供转载的真实来源,该研究中心应该对登载的《中国贪官大全》负有审查核对的义务,其过错行为客观上贬损了何*生的名誉
    2023-06-13
    425人看过
  • 婚姻自由的含义:何谓婚姻自由?
    离婚自由是指解除婚姻的自由。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夫妻双方有共同作出离婚决定,达成离婚协议的权利;或者在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婚姻关系无法继续维持下去的情况下,喜从天喜从夫妻任何一方都有提出离婚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加以干涉。二是离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履行法律程序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构成了婚姻自由原则完整含义,结婚自由是实现婚姻自由的先决条件,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重要补充,没有离婚自由,就不可能有完全的婚姻自由。婚姻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但婚姻自由是有限度的,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2023-06-13
    384人看过
  • 婚姻自由含义是什么?婚姻自由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婚姻自由权,又称婚姻自主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自主自愿的结婚或离婚,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婚姻自由权是涉及公民婚姻关系的一项重要人格权。婚姻自由权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方面的权利内容。我国民事法律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权,禁止买卖、包办婚姻或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因此,婚姻自由既是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既遂判刑标准是什么1、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若是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被害人死亡”,主要是指行为人使用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犯罪行为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
    2023-08-02
    18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言论自由属于我国公民
      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07
      言论自由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 言论自由权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10
      所谓言论自由是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言论自由,指人们拥有私下或公开发表任何意见的权利,它不受非法侵害,不受恶法管制。言论自由包括充分的表达自由、创作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批评自由、接受或拒绝批评的自由、说错话的自由等等。言论自由具有普遍性,只要是人,就天生拥有,任何个人或团体均不得削减。言论自由也是普世价值,属于“基本权利”,是人类共同的底线。 言论自由的范围包括: (
    • 言论自由属于公民的哪些权利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8
      言论自由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聚集、聚众斗殴的自由是否包括言论自由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12
      是否写,是个人的自由。一般情况下是不用写的。《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
    • 公众的概念是什么--公众是自己的意义而言. 公众的含义是什么?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8
      对个人而言,公众的基本含义有二: 1、从广义上说,公众是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具有排己性。 2、从狭义上说,公众是除自己及与自己有相当关系或一定交往的人(或团体)外的人群,具有排他性。而与自己有相当关系或一定交往的人就是自己的特殊群体。如亲戚、朋友、同学、邻居、同事、员工、合作伙伴或单位等等。就个人而言,法律意义上的公众必须是狭义上的公众。如果法律意义上的公众是广义上的公众,则立法毫无意义、司法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