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境保护法》的出发点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1 22:03:13 449 人看过

和谐社会的前提是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保护法》肩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使命。修改《环境保护法》需要把握三个基本问题:一是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人类活动及其影响超出自然环境的极限边界所致,《环境保护法》以义务为出发点来限制人类的活动,通过极限与分配来确定环境开发者的权利义务,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二是《环境保护法》定位。将《环境保护法》定位于基本法,以履行循环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义务为出发点,遵循环境与资源整体性规律、生态规律等自然规律,整合、创新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三是反思环境管理权。国家为全体人民的利益履行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是国家享有环境管理权的前提,《环境保护法》强调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创新环保靠政府、政府靠公众的运作机制。【关键词】环境保护法;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管理权;义务【写作年份】2007年【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1979年试行经1989年正式施行到今已有18个年头了,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了诸多变化,许多环境保护的理念与制度在不断创新,《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完善已引起学界与立法部门的密切关注。在众说纷纭中我们选择了《环境保护法》的出发点来探讨其修改与完善。一、环境问题的本质与《环境保护法》的出发点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雨、沙漠化和干旱、生物多样性破坏、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威胁到人类生存与发展时,对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的法律调整就成为一国法律的重要使命。环境资源法学形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之后,环境资源法学已发展成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资源法在应对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诞生,是人与自然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人与自然的矛盾的直接表现就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人类活动超越了环境的极限边界所致。在自然规律作用下,自然环境有一个生产有机物、降解污染物的最大能力,这给人类活动设置了一个极限边界,如大气、江河、海洋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森林、草原、水资源等的最大供给能力等极限。这个极限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空间的自然环境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特性或者功能。但是,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施加的压力更大,超越极限,自然环境已不堪重负而产生了所谓的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海洋鱼类衰竭就是人类捕捞活动超越鱼类再生产能力给人类行为划定的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的极限边界的结果;江河环境污染就是人类向江河排放污染物的活动超越其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这一极限边界的结果。可以说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人类活动及其影响超出自然环境的极限边界所致。抓住环境资源问题的本质,就找到了应对环境问题的钥匙——极限与分配。在自然环境极限边界内,环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欲望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环境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需要贯彻分配的方法。[2]极限与分配涉及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如何分配是合理的、有效的?这需要环境科学的研究。如何保障人类活动不超越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如何保障分配的正常运行?等,这需要引入法律来规范人类的行为。人类为此创设了许多法律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以及人类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后果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许可证制度,对人类分配有限资源进行规范化,等。如我国《渔业法》规定,对可捕捞的渔业资源,政府通过捕捞许可证来分配,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来保障渔业资源的可再生产能力,在有限渔业资源量的范围内确定单位或个人从事捕捞业的权利。[3]捕捞许可证的规定就是在强调不要突破渔业资源再生产能力的极限边界,在极限边界内有计划地在从事捕捞业的单位或个人之间分配可捕捞的渔业资源量,从而为从事捕捞业的单位或个人的捕捞行动设置限制,要求他们服从捕捞计划的统一安排,约束自己的牟利欲望,必须在捕捞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捕捞活动,以保证渔业资源不至于被过度捕捞而衰竭。包括捕捞许可证在内的环境资源许可证制度正是借用了许可证这种行政管理手段来分配有限的资源,通过加强对环境资源的许可证管理来保障分配的正常秩序,从而将人类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行为限制在自然环境的极限边界以内,达到保护环境资源的目的。[4]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16: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环境污染相关文章
  •  探讨环境污染侵权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不平等和歧视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而环境污染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这些行为可能通过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多方面的影响来实施,而这些影响可能是直接的、间接的,也可能是深层次的。深入了解这些影响需要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1.在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和歧视,这种不平等和歧视可能针对的是特定的群体,也可能是普遍存在的。2.某些行为的侵害过程可能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多方面的影响来实现的。这些影响可能是直接的、间接的,也可能是深层次的,需要深入挖掘和分析。环境污染是一种间接侵权行为,加害人的加害行为大多并不直接作用于受害人或其财产之上,而是通过“环境”这一中介物,对生存于其中的人或物等造成损害,其过程表现出极为明显的间接性。3、损害结果的持续性、潜伏性。持续性、潜伏性持续性和潜伏性是两个常见的企业风险特征,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持续性风险指的是企业面临的风险是长期的
    2023-12-04
    65人看过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模式探讨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如何建设两型社会?如何在尽量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责任保险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效运用好环境责任保险有利于补偿被保险人因依法承担环境污染责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快速有效地赔付受害人,同时能够极大地促进污染治理和环境技术的发展。国外的环境责任保险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由保险公司和环保部门合作推出污染责任保险,在大连、沈阳、长春、吉林等城市相继展开。但此次试点工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承保规模小,且逐步萎缩。2007年12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清晰地描绘了我国将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路线图: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
    2023-06-06
    153人看过
  • 对环境污染罪的量刑探讨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什么是污染环境罪1、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防治环境污染的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严重,依照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该罪具体的内容包括违反国家规定,排放有害物质。2、诸如铀矿山和铀水冶厂会产生来自矿井的含有氡、钍、锕射气及其子体的气溶胶;核反应堆中产生的气体在后处理厂进行处理时释放的废气中含有氩、氪、氙等放射性核素、射碘蒸汽、氚以及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14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放射性气溶胶;核企业的各生产车间、设备室、热室及手套箱等地,均有放射性气体排出。放射性固体废物是指放射性核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从含铀矿石提取铀
    2023-07-02
    391人看过
  • 新环境保护法的几个主要特点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4年4月24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修订社会关注、公众期待、高层重视,修订通过的法律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环保法是在我国发展与环保矛盾尖锐突出、环保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修订的,反映了全社会对于改善环境状况的强烈愿望。1990年以来,国务院环保部门每年都要公布上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从最近几年公布的情况看,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一是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主要河流污染较为严重。二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差。三是土地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耕地土壤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在这种背景下,环保法在2012年8月进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法程序。环保法修改从最初的小手术变成了大手术,环保法也从昔日的软法变成了现在的硬法。环保法是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全社会对这部重要法律都很关注。环保法修订的过程很特
    2023-06-06
    265人看过
  • 亮出法律利剑保护环境
    近日,茂南区人民法院对茂名1.10污染环境案作出一审判决:结伙非法向白沙河偷排废油废水等有毒有害物质,致96名中学生身体不适送院治疗的吴某新等6名被告人,被法院判决构成污染环境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九个月至拘役五个月,各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至三千元。这是法律向污染环境罪者打出的一记重锤,也为那些钱迷心窍、跃跃欲试者敲响了警钟,它向社会宣示:染污环境决不是无关痛痒的小事,更非随心所欲的儿戏,染污环境就是一种犯罪行为。1.10污染环境犯罪分子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向人口稠密的地方倾倒有害有毒的污染物?这除了钱迷心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染污环境还未被人们认识到是犯罪行为,遇到污染环境的事情发生,人们往往只是责骂一阵便一了百了,顶多被政府职能部门罚个三五千元或者更多一点,也就大吉利是,这对于污染环境者来说代价太小,何况更有悄悄向执法者塞红包贿赂而得逞的。所以,这样的土壤必须铲除。取而代
    2023-04-24
    105人看过
  • 《环境保护法》30周年环保与发展并举
    2008年是中国制定《环境保护法》30周年。2008年中国成立了环境保护部,正式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国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一五规划的第三个年头,在实现环境保护和发展目标方面今年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还不够。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变革,很可能中国的环境改善会继续沿着线性的道路发展,而引起环境退化的因素却呈指数性发展。这也包括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性问题。中国正在寻求一种创新的方法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方法将为中国社会带来持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最终惠及全世界。中国正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从广义上讲就是使生态保护成为影响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希望通过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实现这些目标。环境与发展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在改善环境管理方面的努力将来一定会通过生活质量和人民满意度的提高而获得经济、社会领域的丰厚回报。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这些努力离实现和谐
    2023-06-06
    125人看过
  • 环境保护部发布7月份重点区域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近日向媒体发布了2014年7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这位负责人介绍说,7月份,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25.8%~10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73.1%,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0.4%,中度污染为5.4%,重度污染为1.1%,未出现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O3,其次为PM2.5。海口、昆明、厦门等11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为100%,深圳、舟山、张家口等22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长春、大连、金华等30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天津、沧州、唐山等11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与去年同期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80.5%下降到73.1%,降低7.4个百分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均有所下降。与上月相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69.9%上升到73.1%,升高
    2023-04-24
    320人看过
  • 《环境保护法》中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规定
    ①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②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③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④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⑤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
    2023-06-06
    75人看过
  • 探讨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环境保护法规污染破坏或损害环境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有三:(1)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2)污染损害是由受害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3)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条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
    2023-07-19
    436人看过
  • 公众环境利益:环境保护法的核心范畴与完善重点
    环境保护法的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环境利益平衡,如何平衡环境利益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关键。环境权的本质是与环境相关的传统私权,其着眼于个人私益,无法实现环境利益平衡,不能成为环境法的核心。人对于环境的利益只能以法益的形式为法律所认可与保护,其法律落脚点是公众环境利益。公众环境利益既能给现行环境法律制度以合理解释,又能对未来环境法制构建提供具体指导,是环境法的核心范畴与制度基石。通过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能够有效实现环境利益平衡。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在于公益保障不力。环境保护法修改,应以公众环境利益为核心,着重政府环境责任制度和公众环境参与制度的完善。【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公众环境利益;环境权;核心范畴;修改【写作年份】2007年【正文】现行环境保护法不适应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需要,急需修改。对此,学界已有共识。然而,环境保护法
    2023-04-21
    382人看过
  • 探讨环境权的社会定位问题
    环境权是环境法理论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对环境权的定位的不同,必然导致环境法理论探讨的发展方向的完全不同。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发表蔡*秋先生的《环境权初探》时起,环境权的专题理论研究开始受到关注,法学和环境类学术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至今已达数百篇。各位学者专家从不同的环境权定位出发,得出了众多绝然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理论。这也许是百家争鸣的一种好现象,但对于全球特别是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我们急需要的是一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目前理论界的这种众说纷纭的状态,实际上是一种混乱的、有害的无序状态。归根究底是由于对环境权的定位问题导致的这种局面。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环境的权利”与人类的环境权利”之争环境权”依然是一个十分模糊的理论术语。这种模糊性首先表现在对环境”概念的理解上。目前学界关于环境权理论争论得最为激烈的是环境权究竟是一种环境的权利”还是人类的环境权利”问题
    2023-04-21
    466人看过
  •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二十条禁止下列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一)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障碍物、进行爆破和采石;(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三)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其他影响气象探测的行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并纳入城市规划或者村庄和集镇规划。
    2023-06-06
    471人看过
  •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案件中的热点问题探讨
    科学发展是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准确定位,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在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案件中,除去已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严格责任归责制度、赔偿责任限制制度和风险分担制度等法律制度外,还有更多的保护海洋环境的法律制度可以制定和推广。一、建立强制保险制度与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海洋污染损害案件具有污染面积广、受害人数多、赔偿数额大的特点。海洋污染损害一旦发生,单纯依靠加害人的经济能力有时根本不可能真正对受害人实现补偿。强制保险制度与基金制度正是损害赔偿社会化和风险分摊的重要手段。上述两种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负担,防止因赔偿而导致企业关闭或破产,同时,也可以为受害人提供切实的损害赔偿保障,实现对受害人的真正救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强制保险制度与基金制度是当前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中较为成熟且为环境保护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我国目前只是根据《1969年
    2023-06-06
    287人看过
  • 环保部发布《环境保护综合名录》
    环境保护部发布《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4年版)》推动建立环境成本合理负担机制引导绿色投资、生产、消费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向媒体通报,环境保护部近日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13个部门提供了《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4年版)》(简称综合名录),同时向社会全文公开。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国务院部署,自2007年以来,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综合名录制定工作。此次发布的综合名录是在对历年制定的综合名录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汇总2014年制定的新一批综合名录形成的。综合名录共包含两部分:一是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简称双高产品名录),包括777项产品,二是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包括40项设备。其中,双高产品包含了40余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产污量大的产品,30余种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产品,近200余种涉重金属污染的产品,近500种高环境风险产品
    2023-04-24
    449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更多>

    #环境污染
    相关咨询
    • 环境保护法应该怎么规定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9-13
      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修订之前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修订之后的环境保护法,将原规定的表述修改为:“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一修改,彻底改变了环境保护在二者关系中的次要地位。这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精神相一致。环境问题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层
    • 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2-18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国家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同时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通过一定的方式,让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好我国的环境。
    • 环境保护税是由谁提出的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20
      环境保护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最先提出的,他的观点已经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接受。欧美各国的环保政策逐渐减少直接干预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多地采用生态税、绿色环保税等多种特指税种来维护生态环境,针对污水、废气、噪音和废弃物等突出的“显性污染”进行强制征税。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
    • 环境保护税法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15
      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当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第十六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当日。 第十七条,纳税人应当向应税污染物排放地的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环境保护税。
    • 环境责任保险的特点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9-21
      环境责任保险的功能具体如下: (1)分散企业风险。由于环境污染事故影响范围广和损失数额巨大的特点,单一的企业很难承受。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将单个企业的风险转移给众多的投保企业,从而使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由社会承担,分散了单一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能够使企业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的职能之一就包括社会管理功能,这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上体现的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