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几年?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9 14:23:51 220 人看过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盗窃罪应该如何处罚

盗窃罪应当有的处罚是: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法院对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既遂如何裁判?

在我国人民法院对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既遂的裁判是:变造的数额较大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判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判十年以上有期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2日 18: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数额巨大是多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百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而单位非法吸收公众款的数额是五百万元以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罚款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数额巨大是多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数额巨大,是指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在100万元以上,或者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在500万元以上。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1.自然人犯非法吸收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刑事案件,不属于可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被害人不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由法院在判决中责令退赔
    2023-06-05
    160人看过
  • 非吸公众存款怎么判无罪
    一、非吸公众存款怎么判无罪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判罚:自然人犯非法吸收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无息吸收存款能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无息吸收存款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
    2023-04-06
    417人看过
  • 被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否需要返还非吸款项
    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百六十条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权属明确的,应当依法及时返还,但须经拍照、鉴定、估价,并在案卷中注明返还的理由,将原物照片、清单和被害人的领取手续附卷备查;权属不明的,应当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后,按比例返还被害人,但已获退赔的部分应予扣除。受害人要回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的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二种:一是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已经将赃款扣押的,可以直接由公安机关发还给受害人,或由法院在刑事判决后返还受害人;二是受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归还存款。如果赃款赃物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没有追回,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追回款物。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量刑标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量刑标准是:(一)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二)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
    2023-03-17
    57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表现形式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表现形式有:(1)不具有真实销售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屋产权份额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2)通过虚假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3)通过虚假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4)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名,不提供商品、服务或者所提供商品、服务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通过承诺回购、代为销售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5)以发行证券为名,通过虚假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6)以募集基金或者基金管理为名,通过虚假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7)以投资入股、委托理财等形式,通过公开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8)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通过公开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向社
    2023-03-09
    189人看过
  • 审判实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标准: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十万元以上罚金或没收财产。法院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应该如何裁判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三个量刑幅度: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
    2023-07-08
    265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000万从犯判多久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000万,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形,法定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即使达到数额巨大的法定情节,一般也是在四年或四年半量刑。如果是从犯的话可能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内量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多久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定如下: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有此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
    2023-07-23
    51人看过
  • 22年吸收公众存款罪新规
    一、22年吸收公众存款罪新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定罪标准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扩展内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新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22年4月29日联合发布修订后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新规定】最新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起刑点个人吸收公众存款数额从2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从10万元增加到50万元。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
    2023-03-08
    223人看过
  • 众筹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什么区别
    ①投资人参与度不同。众筹是将产品和更多的人连接,众筹强调的是一种参与感,这种参与是全方位的。集资则是筹资人通过资金的聚集去做一个实业项目或进行资本的营运,在借贷中出借人追求的是资金的回报,基本不参与项目的管理。②目的不同。众筹对发起人而言不仅是追求资金,还需要得到大家智慧的滋养、口碑的传播,而集资的目的则比较简单主要是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023-06-18
    191人看过
  • 董事长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风波过后,缺乏安全感,或者对经营企业有些灰心的孙大武,退到了最后一道防线:大武市。他用了一年时间恢复了自己和大武集团的活力,开始实行自创的“民企立宪制”,退出了管理的第一线,当上了企业的主管,把大武集团的管理权交给了现在的年轻人,孙大武自己有很多时间。他积极学习英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他甚至爱上了考古学,并担任过徐水县釜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他出资并不遗余力地证明,距离大武集团不远的釜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真正源头
    2023-05-02
    342人看过
  • 员工如何被判定犯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构成刑事犯罪的,员工怎样判刑要依据具体的案情确定的,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一般是按从犯进行判决的。(一)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量刑:1、个人吸收存款额不满20万元或变相吸收存款不满30户,但给存款人造成10万元损失的,基准刑为拘役三个月;损失每增加3.5万元或每增加2户,刑期增加一个月;宣判前全部退还存款人存款的,适用罚金刑。2、个人吸收存款造成存款人损失20万元,或吸收公众存款30户,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损失每增加3万元或增加2户,刑期增加一个月。(二)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个人吸收存款100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8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非法集资罪员工怎么判在现实中,不少投资理财公司纷纷以高薪招揽人才,并许以高额提成。这些公司业务员,很多都是刚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受高额提成诱惑替公司招揽资金,触碰非法集资红线却毫不知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2023-07-07
    264人看过
  • 最高院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司法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构成要件
    一、最高院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司法解释最高院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司法解释如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构成要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会造成扰乱金融秩序的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三、
    2023-06-19
    257人看过
  • 如何划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众筹罪
    众筹模式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关系与区别:1、债权众筹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三条红线”。(1)当前相当普遍的理财-资金池模式,即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放贷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产生资金池,此类模式下,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非法集资风险。即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未尽到借款人身份真实性核查义务,未能及时发现甚至默许借款人在平台上以多个虚假借款人的名义发布大量虚假借款信息(又称借款标),向不特定多数人募集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有的直接将非法募集的资金出赚取利差,这些借款人的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典型的庞氏骗局。即个别P2P网络借贷平台经营者,发布虚假的高利借款标募集资金,并采用在前期借新贷还旧贷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后用于自己生产经营
    2023-02-20
    495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属于哪一种罪名?
    个人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情况包括三种:1. 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达到二十万元以上;2. 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户数达到三十户以上;3. 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十万元以上。个人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情况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达到二十万元以上;2.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户数达到三十户以上;3.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十万元以上。 非 法 吸 收 公 众 存 款 直 接 经 济 损 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以非法的形式,吸收公众的存款,并承诺支付一定利息或者回报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因为它涉及到对公众财产的非法侵占和挪用。同时,这种行为也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根据我国《非法集资犯罪法》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2023-09-13
    470人看过
  • 非法吸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一、非法集资怎么判刑非法集资并不是刑法的一个罪名。但涉及刑法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是指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主要是以非法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回报。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至少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至少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
    2023-06-28
    40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秩序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会判多少年?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2
      中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准确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坚持该罪的行为主体的不特定性和危害金融秩序的具体性的统一。以下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三)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定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退款可退回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3-25
      如果最终判决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退款能拿回的可能性很小,实践中会根据资金情况与受害者情况进行分配,同时还要判处罚金。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所以还是从是否构成犯罪角度出发,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家属一般怎么判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轻判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08
      1犯罪事实已经发生,已经触犯了刑法。 2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元,如果是个人非法吸收100万,属于数额巨大。如果是单位非法吸收100万,则属于定罪的数额底线。两者不同。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从吸收存款的数额、范围以及给存款人造成的损失等方面判断扰乱金融秩序造成危害的程度。如果家属全额退赔,则可以将存款人的损失降低,甚至降低为0,这样会大大降低社会危害程度。也会对量刑产生影响。 4如果经济状况允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是否构成吸收公众存款罪?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27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以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偿还本息或支付回报;(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特别要注意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