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对工伤认定不满意的问题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2-19 18:59:01 190 人看过

一、如何解决对工伤认定不满意的问题

当事人对认定为工伤的结论不服的,可以去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书面或者口头的复议申请,也可以直接去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依法再去起诉也是可行的。

二、工伤最快多久可以拿到赔偿

三个月到一年左右。正常情况下,缴纳过工伤保险的,职工在工伤医疗终结后,由单位凭其《工伤认定书》、医疗单据以及相关资料送社保部门申报工伤待遇。一般从单位或个人申请之日算起,劳动部门15日内审核材料,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20日内送达,按规定期限的上线计算是95天。

经过治疗伤情稳定后才能做鉴定,一般要在6个月左右,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共需240天。工伤赔偿部门审核后进行放款,具体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直接咨询当地工伤保险机构。

三、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交的材料有什么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4日 19: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工伤纠纷如何解决,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工伤问题解决方式是可以行政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鉴定争议处理。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注意保留提出工伤需要提交的材料证据问题,需要在被诊断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申请。一、工伤纠纷如何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产生工伤纠纷时候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解决:1.行政争议处理:有关单位/个人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或者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或者对单位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依法提起行政诉讼。2.劳动争议处理: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即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依法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协商解决。3.鉴定争议处理: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或者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鉴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查。对复查鉴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结论之日起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劳鉴委申请再次鉴定。二、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注意保
    2022-06-10
    121人看过
  • 如何应对企业不配合的工伤认定问题
    发生工伤,由单位按工伤保险标准赔偿工伤职工。如果单位不予办理,职工可凭相关证据直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受理的前置程序,可以看作是一种准司法程序。若经仲裁不服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期间企业不给工伤认定怎么办发生工伤之后企业不给做工伤认定的,劳动者个人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并且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
    2023-07-06
    243人看过
  • 工伤认定出现问题如何应对
    一、工伤认定出现问题如何应对对于工伤认定有争议的当事人可以提出申诉或申请复议。如果当事人对于工伤认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向工伤保险基金监管机构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诉。当事人可以根据鉴定报告向社保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最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如果当事人对于工伤认定的结果依然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在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将根据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二、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哪些材料申请工伤认定需要以下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先申请工伤认定,然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等级判断赔偿数额。三、单位认定工伤流程怎么走单位认定工伤流程如下:1.先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的申请,提交相应的材料;2.然后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2023-08-07
    495人看过
  • 工伤认定一年以上如何解决赔偿问题
    一、工伤认定一年以上如何解决赔偿问题工伤认定一年以上如下解决赔偿问题: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认定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二、工伤认定需要的材料工伤认定需要材料有:1.工伤认定申请表;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2023-08-23
    58人看过
  • 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工伤?工伤问题如何解决
    一、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工伤?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下列六种情况可以被认定为工伤: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二、工伤问题如何解决工伤问题的解决有以下几种途径:1.申请行政复议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2.提起行政诉讼工伤问题在经过行政复议后,对行政复议还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3.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
    2022-06-17
    406人看过
  •  工伤待遇尚不确定,工资问题如何解决?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止原待遇,按照本章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经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伤情严重或者特殊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止原待遇,按照本章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工 伤 医 疗 待 遇 与 伤 残 等 级 的 关 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工伤职工因工
    2023-09-06
    227人看过
  • 工伤如何认定认定期限的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工伤认定期限是多久工作中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在30日内(时限)申请工伤认定,超过30天不超过1年(时效)单位也可申请
    2023-08-02
    467人看过
  • 如何解决被恶意注册商标的认定问题?
    1、如何解决恶意注册商标的认定问题恶意注册商标是一种违反公平竞争规则的商业行为。如果发生此类行为,您需要立即向相关部门投诉,并找专业律师及时解决。这种以营利为目的的不正当手段抢先登记的行为根本不被提倡。什么是恶意抢占商标?漏洞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它违反了公平竞争和诚信原则、商业道德以及《巴黎公约》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恶意商标注册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它一方面损害了注册企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此外,恶意注册商标违反了诚信原则,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它将不可避免地对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的商标注册采用先申请原则。根据中国《商标法》第29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类似商标申请注册的,对在先申请的商标进行初步审查并予以公告,驳回他人申请,不予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个
    2023-05-07
    275人看过
  • 不满执行裁定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一、不满执行裁定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二、哪些条件可以申请恢复执行1.是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重新出现且经调查核实具有可供执行财产,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2.是申请执行人提交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证据或提供财产线索,经调查核实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3.是申请执行人提交可以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的证据,经调查核实依法可以变更、追加被执行人的。恢复强制执行后,应当对债权凭证的记载事项进行修改变更;全部债务清偿完毕后,应当收回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
    2024-02-01
    321人看过
  • 解决不满意的拆迁补偿问题
    1、补偿安置问题应怎样解决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予以解决:(1)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做出约定。被拆迁的房屋已经出租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2)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房屋拆2、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同意该怎么办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确定须经过三道程序:拟订——公告——审批。公告期间,被征地农民有权发表不同意见,并可以要求举行听证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被征地农民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裁决。如果批准征地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那么其作出的裁决可以依法申请复议一次,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既可以申请国务院作出最终裁
    2023-07-05
    413人看过
  • 对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不满意如何解决?
    对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不满意,可以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应当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原办案单位应当重新委托检验、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六条当事人对检验报告、鉴定意见有异议,申请重新检验、鉴定的,应当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原办案单位应当重新委托检验、鉴定。检验报告、鉴定意见不具有本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一款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由原办案单位作出不准予重新检验、鉴定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同一交通事故的同一检验、鉴定事项,重新检验、鉴定以一次为限。
    2024-05-02
    241人看过
  • 在房屋征收过程中,如何解决被征收人对征收决定不满意的问题
    一是被征收人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非法收缴财物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后,可以在六十日内申请行政复议;第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第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受理的,在法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内,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二是被征收人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行政案件受理。《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财产权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九条规定,对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2023-05-08
    439人看过
  • 如何认定工伤复发问题
    法律综合知识
    一、如何认定工伤复发问题与第一次遭受工伤一样,在工伤复发的时候也是先要进行鉴定的。在确认产生的伤情确是由于之前的工伤导致之后,才开始商讨工伤复发赔偿内容。所谓工伤复发,是指工伤人员经治疗,伤病情已稳定或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后,又在原工伤部位(伤口)出现与原工伤致病因素有关的活动性病灶和明显体征。需要说明的是,复发疾患需与原工伤部位有医学上的必然联系或相一致性方可确认。如因工负伤致股骨头、颈骨骨折,经治疗后骨折愈合,但若干月后原工伤部位出现缺血、坏死等。为尽量简化程序,方便工伤职工医疗救治,对于通过一般的医疗诊断,能够明确认定系工伤复发或能够明确排除工伤复发的情形,不再需要进行工伤的工伤复发确认。只有在争议较大时,可提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予以确认。在具体问题处理上,可通过向有关医疗机构的医疗专家进行咨询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另外,通常所称的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一般是指鉴定,与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待遇挂钩
    2023-06-24
    223人看过
  • 工伤认定问题探析与解决方案
    自然人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可以申请工伤赔偿。工伤赔偿的申请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工伤认定是必经程序之一。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法律进行了具体规定。对于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或者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于复议结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劳动工伤认定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过参加法院审理几件劳动工伤认定案件,认为目前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工伤认定案件,不管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瘕疵,重一点说是问题。现将这些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归类如下:一、作出工伤认定的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几件工伤认定案件认定的主体资格都有某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初始工伤认定意见,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二审工伤认定,再告知当事人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且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结论意见又都在一个
    2023-06-30
    13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用人单位不解决工伤认定问题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2
      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如何解决职工超期不申报工伤的问题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4-01
      劳动者可以在工伤事故发生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在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承办工伤认定的科室领取填写); 二、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
    • 工伤认定时效问题怎么解决?
      广西在线咨询 2023-10-10
      时间限制分为一个月和一年,单位和职工个人时间不同。向有关部门提交表格和资料证据后,会在60天内拿到结果决定书,上面印有工伤鉴定的复议时效,若对结果不服,注意不要错过时间。劳动仲裁同样有一年的时效,无论哪一种都应尽快进行。
    • 如何解决未成年故意伤人的问题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29
      未成年人故意伤人,如何进行处罚,先看这个未成年人多少岁,如果是14岁以下,没有刑事责任,只有民事赔偿。如果已满14周岁的,看刑法规定: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
    • 工伤员工不满意的赔偿问题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2
      劝说无效的,向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