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中的罪责刑关系的定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9 10:02:27 326 人看过

犯罪构成中的罪责刑关系是: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是刑事否定评价的三重环节。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无犯罪即无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犯罪的必然后果,又是刑罚的必备前提,无刑事责任即无刑罚;刑罚是刑事责任最基本、最重要的实现方式,并通过刑事责任这一中介环节调谐与犯罪相对应。

一、对方不追究刑事责任,还需要刑拘吗

不追究刑事责任不一定是无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或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被告人的行为虽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应当免除刑罚所做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决定。

二、精神病如何免于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因而精神病人犯罪后主张免于刑事处罚的,需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其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处于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状态。

一、精神病人类别:

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2、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两种精神病人之间的一部分精神病人。

二、精神病人的处罚:

1、在刑罚适用方面,司法实务中应依据司法精神病鉴定关于行为人属于限制责任能力及其等级、程度的鉴定结论,结合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行为人的其他个人情况,根据罪责刑相适应进行综合分析,具体裁量,确定刑罚;

2、对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如属于严重减弱责任能力的,应予以较大幅度的从宽处罚,也可以考虑缓刑的适用,直至免予刑事处罚

3、对属于中度减弱责任能力的,则应予以较适中的从宽处罚;

4、对属于轻度减弱责任能力的,应予以较小幅度的从宽处罚。

综上所述,精神病人刑事责任是指精神障碍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后的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因而精神病人犯罪后主张免于刑事处罚的,需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其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处于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状态。

三、不负刑事责任是否可以不立案

是的。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刑事立案的条件有以下这些:1、有犯罪事实,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已客观存在,非主观臆测;且已有证据证明,并非毫无根据。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如果其行为仅构成犯罪,而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也不应立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5日 10: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犯罪构成的意义就是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构成作为认定具体犯罪的标准和规格,对司法实践或者刑法理论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犯罪构成就是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的规格和标准,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那么,犯罪构成的意义就是确定是否构成犯罪?犯罪构成的意义除了确定是否构成犯罪之外还可以量刑。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构成的组成要素,即要件的总和形成犯罪构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犯罪构成要件可以分为具体要件与共同要件。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是指具体犯罪(如盗窃罪、诈骗罪等)的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是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共同要件是从具体要件中抽象出来的。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与犯罪主观要件。犯罪构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标准作为法律概念,犯罪构成就是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的规格和标准,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负刑事责任的法
    2023-04-19
    156人看过
  • 贪污罪的定义及其犯罪构成
    一、危害:贪污罪属于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仅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阻碍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还降低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造成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二、构成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2、侵犯的是公共财物。3、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4、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1、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遵守劳动保护、职业危害防护等有关规定。2、甲方应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设施、设备、劳动防护用品及其他劳动保护条件。3、乙方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甲方依法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如甲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乙方有权拒绝。4、甲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具有职业病危害(如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岗位(工种),甲方应当如实告知
    2023-07-22
    434人看过
  • 犯罪中止和中止犯的关系
    从逻辑结构上可以推出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的犯罪中止和第2款规定的中止犯是同一概念。基于这一刑事立法事实,长期以来,刑法学界乃至司法实务界都普遍认为,犯罪中止和中止犯是一样的东西,无非是换个名称而已。对此,《刑法学》作者的观点就颇具代表性:根据这一规定(指刑法第24条第1款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刑法中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理论,我国刑法中故意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很明显的,在这里,犯罪中止等同于中止犯。依笔者之见,犯罪中止和中止犯是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其不同点有:(1)性质不同。中止犯无疑是一种犯罪行为;而犯罪中止不仅不是犯罪行为(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的两种表现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不言而喻排除行为的犯罪性),相反地,乃是法律和社会所赞许、支持的行为。
    2023-04-25
    321人看过
  • 犯罪构成与犯罪成立条件的关系是什么?
    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
    2023-03-04
    423人看过
  • 犯罪的含义及构成有什么联系
    1、犯罪的意思是有已经触犯了刑事法律,任何满足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都属于犯罪,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是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因此,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任何行为,凡是符合某种犯罪构成的,就成立犯罪;凡是不符合犯罪构成的,就不成立犯罪。就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而言,除了犯罪构成之外没有别的标准,也不能在犯罪构成之外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所以,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惟一法律标准。由于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因而与符合犯罪构成的事实(犯罪构成事实)有别:前者是法律规定,后者是具体事实。二者的联系也显而易见:具体事实符合法定的犯罪构成时,才能称为犯罪构成事实。2、犯罪的含义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
    2023-03-01
    423人看过
  • 犯罪责任与犯罪主体的关系
    犯罪主体刑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年龄上的区分,主要包括:1、不满14周岁的人,其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因而也不承担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精神状态上的区分,主要包括: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2、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关于精神病承担刑事责任有哪些规定第一、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刑
    2023-07-19
    87人看过
  • 猥亵构成刑事罪相关定义
    强制猥亵、侮辱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首先,行为人猥亵、侮辱妇女具有违背他人意志的本质特征。其次,行为人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强制猥亵他人、侮辱妇女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对被害者的人身采取殴打、捆绑、堵嘴、掐脖子、按倒等侵害人身安全或者人身自由的强暴方法,使妇女不能反抗。所谓胁迫,是指对被害者采取威胁、恐吓等方法实行精神上的强制,使受害者不能反抗。例如,以杀害、伤害、揭发隐私、毁坏私誉、加害亲属等相威胁:利用收养关系、从属关系、职务权力以及使被害者处于孤立无援的环境进行挟制等。所谓其他手段,是指暴力、胁迫以外的其他使受害者无法反抗、不知反抗的手段。例如,利用封建迷信进行恐吓、欺骗或者利用他人患病、熟睡之机进行猥亵;利用酒灌醉、药物麻醉等方法对他人进行猥亵;利用或者假冒治病对他人进行猥亵等等。猥亵既可以发生在男女之间,也可以发也于同
    2023-03-04
    405人看过
  • 有关职务侵占罪的法律定义和犯罪构成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构成要件有:(一)客体要件。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所谓“动产”,不仅指已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钱财(包括人民币、外币、有价证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单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
    2023-08-12
    349人看过
  • 犯罪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如何界定?
    不追究刑事责任不算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有罪吗不追究刑事责任不一定是无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或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被告人的行为虽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应当免除刑罚所做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
    2023-07-05
    445人看过
  •  恋爱关系中的聊天记录是否构成犯罪?
    在网络聊天中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的问题。首先需要关注聊天的主题是否与公共利益无关,其次要考虑公开者的主观心态和行为是否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若两者兼备,则存在侵犯隐私权的嫌疑。但仅具备这些要素并不足以认定侵权,还需要考虑是否有部分受众知晓聊天网名与实际用户间的对应关系。若没有,则难以认定其侵犯了另一方的隐私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需要关注聊天的主题是否与公共利益无关,这是判断是否需要处理的首要标准。其次要看公开者的主观心态,其对公开行为是否具有故意的心态或者具有重大的过失。如果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该公开行为就会存在侵犯隐私权的嫌疑。但仅仅具备上述的侵权要素,尚不足以认定侵权。由于一般是使用网名聊天,故其是否构成对聊天者本人的侵权,还要看是否有部分受众知晓聊天网名与实际用户间的对应关系。如果没有的话,要认定其侵犯了另一方的隐私权,实际上是有困难的。 聊天记录公开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
    2023-10-11
    258人看过
  • 故意犯罪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是怎样的?
    犯罪构成是成立犯罪的主客观要件的统一体,它从整体上说明行为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构成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行为符合哪些要件才能成立犯罪,它说明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故意犯罪形态只是故意犯罪可能出现的几种形态,只是在行为成立犯罪的基础上,才有犯罪形态可言。因此,故意犯罪形态,以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为前提。基于上述理由,不能认为只有犯罪既遂符合犯罪构成,而犯罪预备、未遂与中止不完全符合犯罪构成。符合犯罪构成就成立犯罪,仅符合犯罪构成不等于犯罪既遂,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还可能成立犯罪预备、未遂与中止。故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既遂条件,并非等同关系。刑法总则规定犯罪预备、未遂与中止,首先是为了说明它们是犯罪;其次是因为难以在分则中对各种犯罪预备、未遂与中止作具体规定,由总则描述它们的一般特征,人们将总则规定的特征与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相结合,就可以明确各种具体犯罪的预备、未遂与中止的特征。因
    2023-06-11
    370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构成的意义和定义?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意义:1.犯罪构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标准;2.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负刑事责任的根据;3.犯罪构成所我国刑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意义及价值1、现实国情决定了刑事案件判决的多样性地区和经济发展差异。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分布不匀,由此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普遍。不同的消费水平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如果不加以区分,难免造成量刑不合理。国情发展差异(时间发展差异)。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不论信息、科技、文化都日新月异地发展。如果停留在对以往的案例审判的模仿上,就会因信息滞后而出现量刑失误甚至量刑失衡现象。文化水平和风俗习惯差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处的大家庭,各个民族之间风俗、习惯、文化均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如果以统一的善恶观、价值观来作为量刑根据,则必然出现各民族之间地不和谐甚至演变为民族矛
    2023-07-18
    425人看过
  •  犯罪中止与罪责的关系:分析法律观点
    某些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被视为犯罪中止。这些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状态,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然而,罪名的严重程度不同,有些行为可能不需要受到刑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某些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被视为犯罪中止,这些行为本身已经构成了犯罪状态。因此,这些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然而,罪名的严重程度不同,有些行为可能不需要受到刑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防 止 犯 罪 结 果 发 生 是 否 构 成 犯 罪 ?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否构成犯罪,涉及到犯罪构成中的停止犯和未遂犯问题。停止犯是指在犯罪实行终了、犯罪完成时,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并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形态。未遂犯是指在犯罪实行终了、犯罪完成时,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形态。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属于
    2023-09-02
    344人看过
  • 阻却事由犯罪构成要素在刑法中的关系是什么?
    一、阻却事由犯罪构成要素在刑法中的关系是什么?从刑事立法角度而言,犯罪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要素是基于同一虚拟事实所设定的具有不同内容要求的法律规范形式,两者是一种总体与部分的关系;从刑事司法角度而言,犯罪构成要素与犯罪阻却事由是基于同一事实而引用的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价值评价体系,两者是一种基础与上层的关系。二、刑法上的阻却事由指什么?犯罪阻却事由,通常是指某种行为虽然在客观上具备了刑法对某一犯罪规定的行为形式,但其行为实质是有利于社会利益,因而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或者行为人在主观上缺乏罪过内容,因而不具有主观危险性,因此根据刑法的明确规定,阻却其犯罪成立的情形。在刑法理论上,犯罪阻却事由通常是指某种行为虽然在客观上具备了刑法对某一犯罪规定的行为形式,但其行为实质是有利于社会利益,因而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或者行为人在主观上缺乏罪过内容,因而不具有主观危险性,因此根据刑法的明确规定,阻却其犯罪成立的
    2023-04-28
    361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16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概念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属性犯罪构成则进一步回答:犯罪是怎样成立的它的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条件也就是说,它所要解决的是成立犯罪的具体标准、规格问题。通过犯罪构成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综合,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因而是应受刑罚处罚的。也就是说,犯罪概念的
    • 当刑法规定了待补充的犯罪构成时,也称关闭的犯罪构成的定义是什么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4
      当刑法规定了待补充的犯罪构成时,也称关闭的犯罪构成:一类是刑法规定了两种以上行为。(二)完结的犯罪构成与待补充的犯罪构成完结的犯罪构成,司法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法适用。当刑法规定了完结的犯罪构成时对犯罪构成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类,司法工作人员应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补充构成要件,才成立犯罪,哪些要件是必须同时具备的。根据这一分类,现在也被引进了我国的刑法教科书;另一类是刑法规定了两种以上的行为等,基本的犯
    • 构成犯罪的意义就是确定是否构成犯罪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21
      犯罪构成要件是犯罪构成的组成要素,即要件的总和形成犯罪构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犯罪构成要件可以分为具体要件与共同要件。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是指具体犯罪(如盗窃罪、诈骗罪等)的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是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共同要件是从具体要件中抽象出来的。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
    • 关于刑事案件中决水罪犯罪的构成
      新疆在线咨询 2021-12-22
      决水犯罪构成: 一、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侵犯的对象是公共安全。 3、主观上是故意的。 4、客观上表现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有毒、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放射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或者以其他危险方式造成重伤、死亡或者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
    • 预备犯罪的定义和构成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3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