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诉索要赊出去的欠款该怎么做
1、有欠条、借条或合同的,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判决对方支付;如果没有欠条、借条或合同的,建议收集证据证明欠款事实,如证人证言,汇款凭证,录音等证据;
2、如果找不到人,可以公告送达、缺席判决;
3、胜诉后如果对方不支付,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六百七十八条,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二、起诉欠钱的流程是什么
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2、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3、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4、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5、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确有困难,可在预交期内向本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本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6、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需要注意的是,起诉欠钱不还的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因此,在起诉之前,建议你先尝试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如果协商、调解无果,再考虑起诉。同时,为了提高胜诉的概率,建议你在起诉之前收集好相关证据,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章 中介合同 第九百六十三条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中介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中介人的劳务合理确定。因中介人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该合同的当事人平均负担中介人的报酬。\n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中介活动的费用,由中介人负担。
-
欠款起诉胜诉,该如何做出还款决定?
316人看过
-
赊账起诉需要什么
96人看过
-
起诉索要欠款的流程
69人看过
-
赊账欠款合同怎么写
140人看过
-
赊账没有欠条能起诉吗
187人看过
-
欠款诉讼时效超出后该怎么起诉
404人看过
-
-
赊账起诉需要什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171、债权人作为原告起诉,要写起诉状,写明被告姓名等身份信息,还要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欠款的证据。 2、《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
-
农民赊账怎么起诉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7你赊给农民的农膜肯定有相关的票据等等证明,你需要保管好这些证据,起诉所有欠款村民,并将村书记列为第二被告。 之所以让你起诉村民是因为可以在诉讼同时由村民提供证据证明钱已经给了村书记,并且体现出村民的不当给付,随后将村书记列为第二被告就水到渠成并且相关的证据也能及时、明确、直观和有效的体现出来。对你的诉讼有利。
-
-
异地欠款怎么起诉, 要去哪里起诉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06规定是民事诉讼,需要原告到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或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提出诉讼。需要原告到法院递交诉状,提供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