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全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20:03:52 159 人看过

2006年10月31日抚顺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1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2006年12月1日公布,2007年1月1日施行。

第一条

为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人员适用本条例: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二)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本条例所称职工劳动权益,是指职工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建立、存续、解除、终止过程中,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利益。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市、县(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

各级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条

职工劳动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职工享有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尊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

第六条

职工应当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履行劳动合同,遵守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工作任务。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职工形成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应当在用工之日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一式两份,用人单位和职工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

第八条

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劳动合同期限届满,职工要求续订劳动合同,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同意:

(一)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

(二)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达到六级以上伤残的;

(三)荣获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的;

(四)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九条

用人单位在订立、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不得向职工收取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不得扣留居民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不得因职工不缴纳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而拒绝订立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期支付职工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

用人单位支付职工工资不得低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或者集体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或者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严重影响,需要暂时延期支付职工工资的,应当事先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并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

用人单位需要延长职工工作时间的,应当与工会或者职工协商。未经协商的,工会或者职工有权拒绝,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扣发职工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的当月起,为职工建立或者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用人单位应当每年不少于一次向职工公示本单位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

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为职工办理补充保险。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职工,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护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不得降低保护标准和相应待遇。

第十四条

职工享有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有计划地实施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用人单位未对职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培训的,不得以职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职工参加职业培训达不到要求或者拒不参加职业培训的除外。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职工安置方案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用人单位,应当缴清社会保险费,偿还拖欠职工的工资和其他债务。

第十六条

禁止用人单位及其管理人员非法强迫职工劳动,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殴打、侮辱、体罚、非法搜查身体及其他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无故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恢复该职工的工作,并补发其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给职工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向职工收取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或者扣留居民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向职工加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职工工资的;

(二)支付职工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降低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保护标准和待遇,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劳动范围作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被侵害人数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及其管理人员违反本条例,侵犯职工人身权利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本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给职工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2日 09: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不可抗力相关文章
  • 黑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全文(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细则)
    女职工是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回应女职工迫切呼声,通过立法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意义重大。2021年8月20日,《黑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的出台,填补了我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空白,对更好保护女职工的平等就业、职业安全和生命健康,激发女职工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推动龙江振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坚持问题导向提升保护标准我省现有215万女职工,占全省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从座谈和调查问卷中得知,大部分女职工热切盼望用人单位将乳腺癌、宫颈癌检查列入妇科疾病检查项目,并由其承担筛查费用。参照外省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女职工进行体检和妇科检查,并且每二年组织女职工进
    2023-06-04
    57人看过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全文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已经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沿用。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前款所称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不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第三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第四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
    2023-05-01
    429人看过
  • 劳动保障:职工工伤待遇的权益与维护
    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工伤保险条例解释:第五十二条【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争议的处理】第五十二条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解释】本条是关于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争议的处理规定。1.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在性质上属于劳动争议。所谓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的主体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劳动争议所指的对象是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提出异议。职工
    2023-07-10
    474人看过
  • 女性职工在经期如何保障劳动权益?
    享受下列劳动保护:1.禁止食品冷冻庫内及冷水等低温作业。2.禁止《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3.禁止《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第二级(含二级)以上的作业。4.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或妇幼保健机构确诊后,月经期间可适当给予1至2天的休假。女职工在100人以上的单位,应逐步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健全相应的制度并设专人管理,对卫生室管理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女职工每班在100人以下的单位,应设置简易的温水箱及冲洗器。对流动、分散工作单位的女职工应发放单人自用冲洗器。女职工在月经期间享受哪些特殊劳动保护?女职工在月经期享受哪些特殊劳动保护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一)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冷水作业;(二)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低温作业;(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四)高处
    2023-07-19
    306人看过
  • 武汉市职工生育保险条例(全文三十四条)
    武汉市职工条例第一条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的生育保险,适用本办法。第三条生育保险基金原则上实行全市统筹。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黄陂、新洲区的生育保险基金暂由本区统筹,逐步过渡到全市统筹。第四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市生育保险工作,其下设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具体承办江岸、江汉、石乔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生育保险事务。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黄陂、新洲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区行政区域内的生育保险工作,其下设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本区的生育保险事务。财政、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地税等部
    2023-05-10
    387人看过
  • 福建省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条例(修正)
    发布部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发布文号:福建省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条例(修正)福建省人大常委会(1994年7月15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19日公布施行根据1997年10月25日发布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修订的决定》进行修正)第一条为保障本省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法律、法规和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员、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以下简称职工)。第三条职工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及其近亲属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投诉,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行政部门和工会接到职工投诉,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应在3个月内调查处理;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应立即移送,并通知投诉人。第四条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不得与法
    2023-04-22
    339人看过
  • 《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出台
    备受社会关注的《哈尔滨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查批准。哈市478.41万妇女在就业、婚姻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将有法可依。用人单位应给女职工发放卫生费按照《条例》,用人单位应保障女职工职业卫生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并按规定给女职工发放卫生费用。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安排女职工进行妇科疾病检查,并承担费用。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预防人口出生缺陷,免费为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提供婚前医学检查服务。不得以性别生育等设招聘门槛《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人员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设置性别要求,不得以性别、婚姻、生育等为由提高妇女的招录标准。用人单位可与女职工订立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或将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内容纳入集体合同。工业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生产工作用房时,应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和国家有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设计、配备保护女职
    2023-06-06
    92人看过
  • "劳动法试用期条款:劳动者权益保障"
    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法律规定而言,试用期被辞退的补偿是如果双方是协商解除合同的,不需要补偿,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试用期由于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辞退的,是没有经济补偿的。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多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的长度是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相应确定的,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到一年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0天;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
    2023-07-11
    221人看过
  •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五大亮点使劳动者获益
    劳动法专家普遍认为,此次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第一,是通过法规规范了劳动监察部门工作的明确职责。其意义在于各个单位可以根据法规的规定看劳动监察部门的执法是否合理合法。同时,增加了对于职业中介机构、培训机构、劳动技能鉴定机构的监管。第二,是通过法规规定了企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行政责任。这样督促了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劳动法规。其中在工资权益、社会保险缴纳、保护弱势群体、保障工会权利、规范加班形成了五个亮点,使劳动者的权益得以有了更加明确的保障。亮点一:设立“重典”维护劳动者工资权益针对现阶段拖欠职工工资比较严重的情况,此《条例》就规定了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最高可罚双倍支付。左祥琦指出,因为基于拖欠工资现象比较严重的考虑,所以国家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使企业杜绝拖欠工资的情况。但是,法律专家提出,需要注意的是在属于行政行为的《条例》中,规定企业向职工进行赔偿的行为和
    2023-06-10
    395人看过
  •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全文是什么?
    一、就业年龄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16周岁。严禁使用童工,对违反规定招用了童工的单位或个人,由劳动部门责令其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所用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二、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1)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间及社会活动期间也应当有权利取得工资。(3)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日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应超过44小时。如果用人单位由于生产需要而延长工作时间,应与劳动者协商,每天最长不超过3小时。(4)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7)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8)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三、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
    2024-01-23
    470人看过
  • 工资发放:劳动仲裁保障劳动者权益
    1、与老板协商解决2、到当地劳动局内设机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或向劳动监察机构进行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劳动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当双方确定劳动关系后,是需要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提出申请,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的工资作为经济赔偿金,当出现争议也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离职后多久不发工资可以劳动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
    2023-07-17
    54人看过
  • 《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的范围有哪些?
    (1)劳动权利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2)录用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禁止招收未满十六周岁的女工;(3)报酬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在分配住房和享受福利待遇方面男女平等;(4)晋职晋级在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歧视妇女;(5)劳动安排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6)四期保护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7)物质资助国家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为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妇女获得物质资助创造条件。
    2023-06-06
    267人看过
  • 工伤与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职工的权益保障
    职工工伤与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以医疗依赖、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生活自理障碍等来进行判定的。根据鉴定结果可以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赔偿,工伤赔偿是职工因遭遇工伤事故或者患上职业病而获得的赔偿,包括治疗工伤的医疗费、康复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能力鉴定费等费用。最新职工工伤鉴定标准a)一级1)极重度智能损伤;2)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3)颈4以上截瘫,肌力2级;4)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5)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8)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9)双下肢及一上肢严重瘢痕畸形,活动功能丧失;10)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11)肺功能重度损伤和呼吸困难级,需终生依赖机械通气;12)双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术,13)小肠切除9
    2023-07-11
    487人看过
  • 劳动能力与工伤评定:职工权益保障的基准
    职工工伤与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以医疗依赖、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生活自理障碍等来进行判定的。根据鉴定结果可以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赔偿,工伤赔偿是职工因遭遇工伤事故或者患上职业病而获得的赔偿,包括治疗工伤的医疗费、康复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能力鉴定费等费用。最新职工工伤鉴定标准a)一级1)极重度智能损伤;2)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3)颈4以上截瘫,肌力2级;4)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5)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8)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9)双下肢及一上肢严重瘢痕畸形,活动功能丧失;10)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11)肺功能重度损伤和呼吸困难级,需终生依赖机械通气;12)双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术,13)小肠切除9
    2023-07-11
    95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不可抗力
    相关咨询
    • 女职工劳动权益的保障规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01
      宪法第48条规定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社会上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在对劳动者和工作人员进行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应当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不得歧视妇女。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旷工处理。因此也就
    • 农民工权益保障条例第51条原文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9-19
      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农民工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 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全文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0
      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规范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预防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对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进行劳
    • 包头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第九条原文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29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完善制度,保障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财产、人身和婚姻家庭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 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第8条全文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9-29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权益和敬老、养老、孝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