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请强制执行后怎么弄回执?
1、申请强制执行后,若是申请被法院受理,那么法院会给当事人一个回执单。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对方当事人必须尽快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未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接到申请书后,会给当事人一个回执,再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强制让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2、法院强制执行的程序如下:
(1)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快、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法院受理;
(3)申请复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
(5)采取强制措施,执行法院可以通过以下强制执行的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等措施。
二、失信被执行人会被拘留吗?
1、失信被执行人有可能会被拘留。
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没钱还一般不会被拘留。
被执行人没有钱和其他财产,法院会执行义务所得报酬,也就是工资,保留期生活所需。被执行人如果隐瞒财产拒不执行可能会被拘留。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三、一般欠债不还执行期多久?
1、一般欠债不还执行期为6个月、或者是3个月。
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须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报请本院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2、对执行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听证。
对执行异议的审查需进行听证的,合议庭应当在决定听证后10日内组织异议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进行听证。承办人应当在听证结束后5日内提出审查处理意见。
-
强制执行终结后,怎么再次申请强制执行
72人看过
-
强制执行后可以申请回转吗
197人看过
-
强制执行后执行的钱怎么给申请人
55人看过
-
申请强制执行撤回审请怎么写申请书
353人看过
-
申请强制执行的回执仍未收到怎么办?
395人看过
-
申请保全后怎么强制执行
327人看过
-
强制执行申请书强制执行申请被驳回怎么办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22强制执行申请被驳回可以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在执行案件中,如果案外人发现自己的财产被他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损害其利益了,有二种救济方法:一是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执行异议,二是当执行异议不被支持或没有全部获得支持的,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
-
申请强制执行后撤回能否再申请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6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生效后,但是负有给付义务的一方没有按照生效的法律文书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间内申请执行。 附民事诉讼法条文: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被执行人申请强制执行后可不可以撤回申请浙江在线咨询 2022-12-14申请强制执行撤回后可以再申请,申请人撤销强制执行申请后,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法院终结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在判决生效后两年内,还可以再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如果超过两年申请执行的期限,不能再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
-
-
2022年撤回强制执行申请后还能申请恢复执行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4申请人撤销强制执行申请后,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法院终结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在判决生效后两年内,还可以再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如果超过两年申请执行的期限,不能再申请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百二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