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诽谤内容的网络截图
2、与诽谤内容相应的反驳证据
3、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投诉反映
4、由公安机关向网站管理机构提请调查
5、公安机关核实匿名诽谤人的网络注册信息或者使用技术手段确定该人的所在地
一、网络诽谤犯罪如何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中国,诽谤行为可能构成违反民法,诽谤行为人被追究民事责任;也可能违反刑法,构成犯罪,诽谤行为人要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诽谤行为既可能构成侵权(民事的),也可能构成犯罪(刑事的)。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最低管制一个月。
二、遭遇网络诽谤如何维权?
1、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在此期间,报案人可向受案单位咨询办理情况。
2、新规中“被转发500次或点击5000次”是以实际点击为准,相关统计情况属于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报案人并不需要了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将依法通知报案人相应情况。
3、报案人所需准备的材料是视具体案情而定的,不同案情所需报案材料将有差异。因此,建议公民报案时先与受案单位联系,确定所需材料后备齐相关资料前往报案。
-
如何收集口头诽谤的证据?
155人看过
-
诽谤罪如何搜集证据,需要收集哪些证据
131人看过
-
请教遭受诽谤者,如何收集证明对方诽谤的证据?
430人看过
-
被别人故意诽谤应如何收集证据
246人看过
-
诽谤罪都收集什么证据,该如何搜集这些证据
121人看过
-
网络造谣如何定罪,网络诽谤如何取证
172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如何收集证据起诉他人诽谤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07相应的书证、录音、视频或者是截图,都可以作为证据,证明存在诽谤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诽谤罪与一般的造谣违法行为是不同的,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才可构成诽谤: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
-
网络诽谤罪如何维权,网络诽谤罪如何维权?需要哪些证据?如何维权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301、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在此期间,报案人可向受案单位咨询办理情况。 2、新规中“被转发500次或点击5000次”是以实际点击为准,相关统计情况属于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报案人并不需要了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将依法通知报案人相应情况。 3、报案人所需准备的材料是视具体案情而定的,不同案情所需报案材料将有差异。因此,建议公民
-
微信诽谤如何搜集证据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7《刑事诉讼法》112条规定,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自诉案件,是"公诉案件"的对称。在我国,各级法院审理案件以起诉作为审判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就没有法院的审理。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
-
网络诽谤如何认定,网络诽谤罪如何认定,网络诽谤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01在网络诽谤中,诽谤成立的要素之一,就是看诽谤者所选择的传达信息的方式是否属正常的、能够阻止第三人的接触的途径。我们可以假设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出信息者所选择的途径是电子邮件,收件地址仅为某一人所知,是纯粹的私人邮箱;第二种情况也选择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但收件地址却可以为数个人,这可能是某个组织的人所共同拥有邮件址;第三种情况是制作成网页,可以供人们浏览等等。根据一般的法律判断,上述第二种
-
网络诽谤怎样认定,如何认定网络诽谤罪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27在网络诽谤中,诽谤成立的要素之一,就是看诽谤者所选择的传达信息的方式是否属正常的、能够阻止第三人的接触的途径。我们可以假设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出信息者所选择的途径是电子邮件,收件地址仅为某一人所知,是纯粹的私人邮箱;第二种情况也选择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但收件地址却可以为数个人,这可能是某个组织的人所共同拥有邮件址;第三种情况是制作成网页,可以供人们浏览等等。根据一般的法律判断,上述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