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他合同的概念
1、涉他合同,一种格式合同,也称除了当事人之外另外还为第三人订立的合同。以订约人是否仅为自己设定权利义务为标准,可分为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
2、根据是为第三人订立的合同享有权利还是义务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双务合同中的义务由订约人承担,但是权利归第三人享有,比如A到花店买花却对花店老板说把花邮寄送给自己的女朋友。
第二种情况是,合同的订约人与相对人约定,其所承担的义务由第三人履行。如A委托快递公司送
快递给B,但是快递费用由收件人现场支付。
涉他合同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了权利或约定了义务的合同,包括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和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涉他合同的基本效力
1、第三人利益合同:
(1)由于给付合同相对独立于原因合同,第三人基于第三人约款直接取得合同权利。第三人有直接向债权人请求给付的权利,第三人亦有义务按合同约定及时接受给付。
(2)债权人根据补偿关系有权请求债务人其向第三人给付,但不能要求债务人向自己履行给付,因为根据第三人约款,债权人已将此利益处分给第三人。
(3)当债务人不履行给付或给付有瑕疵或加害给付给第三人利益造成损害时,第三人仅有权通过债权人向债务人要求损害赔偿,而无权直接向债务人主张。因为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是给付关系,仅具有履行利益,而不是实际拥有的完全债权。第三人的这种损害赔偿请求权被称为“双重请求权”。
2、第三人给付合同:
(1)第三人约款生效后,第三人直接承担向债权人的给付义务。债权人亦有对第三人请求直接给付权利。
(2)债务人根据补偿关系有权为保障或实现债权人利益,请求第三人向债权人给付或赔偿。
(3)当第三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债权人须通过债务人向第三人主张权利,而不能直接向第三人主张。
(4)第三人可依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情形拥有抗辩权,与债权人直接请求权相对应。
-
涉外货物买卖合同的概念
224人看过
-
涉外诉讼什么概念
382人看过
-
涉外合同的概念定义及特点
284人看过
-
装修合同是个什么概念
321人看过
-
什么是独占技术合同的概念?
357人看过
-
涉外合同的概念及注意的问题
205人看过
根据合同的履行是否涉及第三人,可以分为束己合同和涉他合同。束己合同是当事人为自己约定并承受权利义务的合同。狭义的涉他合同又可以分为两种:涉他契约为其内容涉及第三人的合同。涉他契约之涉他,仅指债务人有义务使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及第三人有权利... 更多>
-
涉外合同订立概念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3涉外合同的订立指具有涉外因素的缔约当事人相互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而成立了合同。合同的订立由订和立两个阶段组成。订强调缔约的行为和过程为是缔约各方接触、治商过程,而立强调缔约的结果,指的是双方合意的达成,即各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得以确定。
-
涉外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5涉外合同是指合同行为或合同关系中介入外国因素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合同。涉外合同的特征有: 第一,合同具有涉外因素,即合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中,至少有一项与外国有关系; 第二,合同内容广泛,即合同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内容广泛; 第三,合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当事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合同必须以法律规定的方式签订、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合同的内容合法等; 第四,可能要适用外国法、国际条约或国际惯
-
涉嫌合同贷诈骗罪是哪些概念啊,哪些概念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25你在发问题前应该将可能泄露的信息做隐藏或模糊处理,身份证号可以确定你是谁的,建议你删了这条问题吧。贷款诈骗罪是刑事案件,如果你开始只是民事案件是没法变成刑事案件的,看你欠款也不多,跟朋友借借,而且你94年,年纪也不大,父母可以替你还吗?建议尽快还吧,为了一千多欠款不值
-
涉外合同的概念是什么涉外因素包括哪些内容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9一、涉外合同的概念是什么涉外合同是指合同行为或合同关系中介入了外国因素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内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涉外因素包括:1、合同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2、合同标的是位于外国的物、财产
-
合同欺诈的概念是什么,合同欺诈行为涉及到什么犯罪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06一、合同欺诈的概念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认识上,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二、合同欺诈的方式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