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是否被宪法所规范?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17:22:54 88 人看过

《宪法》明确规定了继承权,《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宪法对私有财产权有哪些规定

《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比如规定: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公民、法人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受法律保护;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取得的受法律保护;公民对自己的发现享有发现权;并对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作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14: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继承权相关文章
  • 法定继承能否被遗嘱继承所取代?
    遗嘱继承不能代位继承。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不适用于遗嘱继承。只有在法定继承中才能发生代位继承,在遗嘱继承中不发生代位继承。如果遗嘱继承人为被继承人的子女并且先于遗嘱人死亡,则该遗嘱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不能代位继承该遗嘱继承人依遗嘱应继承的遗产。但遗嘱中指定该继承人继承的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处理,在法定继承中该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代位继承。房屋遗嘱继承可以公证吗?房屋遗嘱继承不可以公证。遗嘱人已经去世的,不能再办理遗嘱公证。遗嘱公证是指在公证员的见证下由遗嘱人订立遗嘱的形式。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关办理。遗嘱公证,需要立遗嘱一方到场,公证员须对遗嘱内容以及是否自愿等情况真实性进行核实。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录像。这种情况无法办理遗嘱公证,不过如果遗嘱属于自书遗嘱,应当属于有效。公证后的遗嘱只是在效力层级上最高,但并非遗嘱都需公证才能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被继承人的子
    2023-07-11
    328人看过
  • 继承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什么权利
    继承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继承权的标的是遗产,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权是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可行使的权利的效力,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而行使。继承权是指什么权利?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
    2023-07-26
    248人看过
  • 宪法规范和宪法规则的保障机制
    宪法规范与宪法规则如下:1、宪法规范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组成部分。宪法规则是指宪法规范的概念,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2、宪法就像一个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则,其他法律应该根据总则来制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由工人阶级领导。宪法规范—司考真题答案解析(2013-1-22)A.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C.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D.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相互结合为一体,是我国宪法规范的鲜明特色【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宪法规范、宪法渊源。选项A说法正确。我国宪法效力等级最高。选项B说法错误。宪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而我国没有宪法判例。选项C说法正确。宪法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023-07-05
    475人看过
  • 所有公民需遵守爱国宪法规范
    宪法应该规定公民的爱国义务。在现代法治社会里,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政治、法律联系是由宪法规定的。宪法的首要法律功能就是国家与公民个人之间的法律契约。基于宪法,国家以及国家机关负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义务。与此同时,公民也必须要向自己国籍所在的国家履行必要的法律义务。也就是说,公民也要履行宪法上所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在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允许只享有基本权利而可以不履行基本义务的公民个体的存在。现在买不买房与爱国毫无关系据21世纪财经12月17日报道,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近日表示,“现在买房,就是爱国。作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大原因的两大发动机之一,房地产发动机不能停,房地产崩盘老百姓更买不起房子。”这种观点,和10月份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房价大跌,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似出同门,我暂且称之为“救市就是救百姓”的2.0升级版本。一个是官员,一个是经济学家。杭州市市委书记的言论,舆
    2023-07-13
    258人看过
  • 宪法是否包含所有法律?
    不是。国家所有法律有: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理论法等。可见宪法是众多法律之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的制定都要以此为基础。故宪法的变动必然引起普通法随之做出相应的修改。宪法的宪法含义宪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部门,一个种类。它和其他法律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并用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但是,在法律地位上,宪法不同于其他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023-07-05
    262人看过
  • 继承权何时被非法定继承人所享有
    以下情形非法定继承人有继承权:1、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2、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3、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非法定继承人继承要交税吗?我国现在只是出台了相关早草案,还未开征遗产税,但是其他的税费还是有的。房屋的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其房产归其遗嘱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所有。因此,只有被继承人的房屋具有合法产权才能被继承。当继承发生时,如果有多个继承人,则应按遗嘱及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析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被继承人税款、债务清偿的原则】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
    2023-07-02
    100人看过
  • 范某戊是否丧失继承权
    某某、徐某某婚后生育二女三子,即范某丁、范某甲、范某丙、范某乙、范某戊。范某某、徐某某于2007年4月8日将其所有的旧房连同土地使用权以108万元出售他人。2009年范某某去世后五子女就范某某享有的54万进行了分配。2012年徐某某去世后,五子女因徐某某享有的54万遗产如何分配发生争议,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后,范某甲、范某丙上述称范某戊为争夺遗产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依法应丧失继承权。对此,二审法院如何处理?一、裁判要旨被继承人以故意杀人(中止)罪被判刑,但其在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伤害,未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事后也得到了被继承人的谅解,可以不因此丧失继承权。案号一审:枣阳市人民法院(2013)鄂枣阳北民初字第00028号二审: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鄂襄阳中民一终字第00093号案情上诉人(原审被告):范某甲上诉人(原审被告):范某丙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范某乙被上诉人(原审原告
    2023-02-21
    301人看过
  • 债权是否可以被继承,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债权可以被继承。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被继承人的债权,在遗产继承时只要是属于公民的合法收入就可以作为遗产,分配给继承人。债权人的继承人继承债权后可以向债务人主张债权,债务人不履行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2024-05-06
    458人看过
  • 被继承遗嘱分配了所有财产法定继承人是否还能继承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从该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在这几种遗产继承方式中,遗赠扶养协议最为优先适用,其次为遗嘱继承和遗赠,最后才是法定继承。在三种继承方式中,如果多种继承方式并存,在彼此之间没有冲突的情况下,遗产分别按照各自的方式进行继承,一旦两两之间甚至三者之间发生冲突,那么在冲突的遗产范围内,需要按照上述适用顺序进行继承。也就是说,对公民的财产继承,如果财产所有权人生前立有遗嘱,只要该遗嘱是合法有效的,就必须按遗嘱继承,而不再按照法定继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2024-04-19
    65人看过
  • 宪法对土地所有权是怎样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规定,中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分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两种形式。土地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和处分土地,并从土地上获得利益的权利。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2]。土地所有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和处分土地,并从土地上获得利益的权利。一般来说,土地所有权属于财产所有权的范畴。但是土地所有权相对于一般财产所有权而言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主体的特定性2、交易的禁止性3、权属的稳定性4、权能的分离性。宪法对土地所有权是怎样规定的?(1)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2)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4)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
    2023-05-05
    186人看过
  • 养老金继承权是否可以被继承?
    养老金是可以继承的。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余额是可以依法继承的。养老金的继承方式如果有合法有效的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分割。如果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继承分割。养老保险是可以作为公民的遗产进行继承的。但需要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养老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的,将由受益人取得养老保险金。如果合同中没有指定受益人的,保险金可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其继承人取得。继承养老保险金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投保人在交费期间身亡的。投保人个人交纳全部保险费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另一种是投保人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身亡的。领取养老金不足10年身亡者,其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中个人交费额的余额,可以一次性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无继承人或无指定受益人者,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支付其丧葬费用。因此子女有权利继承领取其父母的养老金。这里的养老金是作为父母的遗产由其子女继承的。养老金继承可以吗1、如果个人的寿命
    2023-07-11
    206人看过
  • 宪法规范概述是怎样的?
    一、宪法规范概述是怎样的?宪法规范是宪法最基本的要素和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如果说宪法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主要处于观念形态,因而并不直接表现为宪政实践的话,那么宪法规范则是将宪法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与宪政实践直接联系起来的桥梁。这不仅因为宪法规范是人们有关宪法的理性认识与客观现实生活需求相结合的产物,而且还因为宪法规范只有切实调整国家和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从而形成稳定的宪政秩序才有真正的意义。二、我国宪法规范的特性是怎样的?(一)根本性宪法规范的根本性是指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尽管宪法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宪法在具体规范这些方面的内容时,主要涉及的是最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都加以规定。(二)最高权威性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是指宪法规范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范。在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母法、基础法,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制定的依据,
    2023-04-13
    182人看过
  • 中国宪法是否承认私有财产权?
    中国的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民法典如何保护私有财产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七条的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民法典规定的私有财产包括以下内容:1、合法收入。合法收入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劳动或其他方法所取得的收入。如工资、奖金、稿费、利息、入股分红、接受赠送等。2、房屋。主要指公民用于生活居住的房屋。3、储藏。储蓄是指公民存入银行或信用社的货币。对公民的储
    2023-07-03
    450人看过
  • 婚前财产是否属于妻子继承范围?——解析继承权规定
    有继承权。婚前财产虽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但财产所有权人死亡之后,继承开始。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的权利,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可以继承遗产。此处的遗产也仅仅是指被继承人个人合法的遗产。而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应先进行分割,再发生继承。因此一方婚前个人的财产,妻子有继承的权利。丈夫婚前财产可以赠与妻子吗丈夫婚前财产可以赠与给妻子。财产的所有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个人合法的财产赠与给他人,但仅限于自己的合法的财产。赠与时,不得侵害赠与财产的其他共同所有权人。因此只要丈夫属于自愿的,可以将自己的婚前的财产赠与给妻子。为了保护受赠与的一方的利益,可尽快办理财产转移的手续或过户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
    2023-07-02
    308人看过
换一批
#遗产继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继承权
    词条

    继承人实现继承权的方式: 按照遗嘱优于法定继承的顺序,确认继承人范围。然后,按照遗嘱的指定确认遗嘱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按照法定继承顺位确认遗产份额(另有约定的除外)。... 更多>

    #继承权
    相关咨询
    • 宪法规定继承权的问题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4-04
      (1)被继承人生前没有立下遗嘱或遗赠; (2)被继承人生前没有与第三人订立遗赠扶养协议; (3)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丧失继承权; (4)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5)遗嘱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所涉及的财产进行法定继承。
    • 宪法规定女儿是否可以继承遗产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24
      女儿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子女都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不管是嫁出去的女儿还是未出嫁的女儿,都是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的,而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这里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 宪法保障继承权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28
      《宪法》明确规定了继承权,《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宪法规范与宪法规则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06
      原则适用的范围较广,内容是笼统的,可以适用于某一个领域,如民法的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而规则是具体明确的,如定金罚则就是一个具体的制度,也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适用。 当规则和原则出现冲突的时候,规则优先。 原则不能随意适用,只有在穷尽法律规则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法律原则。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
    • 宪法明确规定了继承权的内容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4-06
      首次写入2004年宪法修正案! 体现了我国私有财产入宪的重大意义。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修正案表明我国在宪法中首次确认私有财产权的地位,确立私有财产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