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1条之规定,原告有处分自己诉权的权利,除非有违法行为需要处理,对于原告在宣判前提出的申请撤诉,法院应当准许。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3、第一百六十条人民法院认定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对已经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一并作出刑事附带民事判决。
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公诉案件,对已经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进行调解;不宜调解或者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告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一、撤诉申请书格式
1、首页上方注明文书名称。
2、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是公民,应写明其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住址等基本身份事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其全称、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3、案由:应写明申请人撤诉申请所指向的原诉讼的案由、时间。正文写明撤诉请求与理由。制作时应首先阐明申请人是撤诉的原因,当事人撤诉原因有很多,如:双方经协商达成和解,对方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上诉人愿意服从原裁判等。然后提出撤诉的请求。
尾部
1、致送人民法院名称。
2、申请人签名,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加盖单位公章。
3、申请日期。民事撤诉申请书写作时,应注意:申请人撤诉的理由应写清楚,因为撤诉申请只有经过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才发生终结诉讼的法律效力,所以撤诉理由应写清楚,而且合法。
-
中国确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事实依据
239人看过
-
何谓附带民事诉讼应如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110人看过
-
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是否可以撤诉?
145人看过
-
民事案件撤诉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以么?
341人看过
-
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监督
474人看过
-
附带民事诉讼证据不足撤诉最高院的规定是什么?
373人看过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主体是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具有独立的民事请求权。附带... 更多>
-
附带民事诉讼撤诉申请怎么写,附带民事诉讼撤诉是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021.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 2.其一,实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收集证明被告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据,这有利于减轻被害人在民事赔偿部分本应承担的举证责任,从而降低被害人获得赔偿的难度。 3.其二,规定司法机关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过程中必须一并解决其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有利于及时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害。因为如果不实行附带民事诉
-
法律依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需要什么材料澳门在线咨询 2021-11-09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1、被害人因被告人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三、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原告人撤诉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是怎么规定的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15根据民诉法的有关规定,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可自主处分其诉讼权利,因此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在审判前可申请撤诉。但在公诉机关对刑事案件作出撤诉决定后,附带民事诉讼应如何处理。附带民事诉讼是由刑事诉讼派生的,是在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追究行为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因此,附带民事诉讼必须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它必须以刑事诉讼程序为依托,如果刑事诉讼不成立,附带民事诉讼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刑事审判实务
-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怎么写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24刑事附带民事诉状的写法: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起诉书的标题应当写明; 2、说明原被告双方的基本信息; 三、明确具体诉讼请求; 4、原因清晰,逻辑性强,需要结合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审理具有依附性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05-06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居于主导地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处于依附地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案需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刑事诉讼不存在,附带民事诉讼就无从谈起。另外,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起诉时效、上诉期限、管辖法院等方面都要受到刑事诉讼的制约,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具有复合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依附性,决定了其法律适用具有复合性的特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