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的民法制度对于无效合同的确认,没有规定明确的时限。
在针对无效合同确认的时限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权利人非因客观原因不行使主张合同无效权利,即必须是权利可以行使而未行使。
2、利害相对人对权利不行使已合理形成相当的信赖。
3、如果允许权利人再行使主张合同无效权利,会造成诚实信用原则的违反而使当事人间利益严重失衡。
一、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好久
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法定时效期间内应当行使一定的请求权,如果超出该时效期间不行使,则侵权人或者债务人便享有抗辩的权利。诉讼时效只是针对债权请求权而言的,即权利人基于债的关系,请求相对人作出某种特定行为的权利。
二、如何判断债务人是否故意不行使权利
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是指债务人应当行使、能够行使但是不行使其权利。所谓应当行使是指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已到期,若不及时行使,则权利可能消灭或丧失;
能够行使是指债务人客观上有能力行使;不行使是指债务人客观上消极不作为,而不论其对该不作为是否有过错。
(1)我们认为,怠于行使应当仅限于债务人能够通过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权利却一直未主张;
若是以其他方式诸如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债权等,就不能算是债务人向其次债务人主张过权利。
采取此种方式的目的就在于确定一种客观标准,便于法院明确地认定债务人是否向次债务人主张过权利,避免债权人代位权目的落空。
(2)但是如果债务人对次债务人提起诉讼而又撤诉,致使次债务人未能履行债务,实质上仍然是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尤其对是否撤诉;
撤诉后是否再次起诉具有选择空间时,可见债务人并未积极行使债权,不得以已提起诉讼作为“挡箭牌”,阻却对怠于行使债权的认定。
如果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维护自己的权益。
-
合同无效该如何确认无效合同确认中要注意什么
449人看过
-
确认婚姻无效行政诉讼有无时效限制
124人看过
-
无效合同的确认期限为多长时间?
106人看过
-
怎样认定行政合同的无效期
297人看过
-
土地承包合同如何确认无效
112人看过
-
签定的合同如何去确认无效
83人看过
行政合同是现代行政法上较为新型且重要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行政合同它引进了公民参与国家行政的新途径,通过行政合同,普通公民可以以积极的权利方式而不仅仅是负担义务直接参与实施行政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行政合同的广泛使用,将会减低行政机关对个人进行... 更多>
-
审批表中如何确认行政合同的无效期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02确认行政合同无效的期限在我国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效合同的无效确认权,可以由当事人自己行使,可以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行使,也可以由行政机关等其他主体行使。《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2022年确认行政合同无效的被告如何确定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1确认行政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应当证明存在以下情形: 1、行政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行政合同是当事人虚假的意思表示; 3、行政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等。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
-
合同无效如何确认, 哪些情况下可以确认合同无效, 如何确认合同无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14一、如何确认合同无效有以下五种情况可以确认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订立合同,双方当事人应以平等主体身份,协商约定,其合同中约定的每一条款,都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一方以欺诈的方式,在对方当事人不明其具体情况下和受一方当事人胁迫,在无奈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其合法权益肯定会因此而受到损害,这种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是无效的。2、恶意串通
-
被告如何确认行政合同中的无效成立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2确认行政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应当证明存在以下情形如下: 1、行政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行政合同是当事人虚假的意思表示; 3、行政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等。 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
-
合同无效如何确认无效合同确认时要注意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20要注意: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