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抚养费产生纠纷的处理方式:首先双方可以协商处理,能够协议一致的,按协商结果给付抚养费;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将抚养费纠纷交给法院,由法院进行判决。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确定抚养费数额,不直接抚养方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一、孩子抚养费怎么能
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而离婚时双方协商一致的,一方可以不支付抚养费。但出现特殊情况时,抚养方可以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二、离婚后女方给孩子的抚养费可以多少
离婚后女方给孩子抚养费的数额可以让双方自行协商,不能就抚养费数额协商一致的,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实际生活需要、父母双方的经济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的确定的。女方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有特殊情况需要开销的,可以适当提高上述比例。
三、请问,夫妻离婚小孩抚养费标准是
离婚后小孩的抚养费的多少和负担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判决。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4.父母双方也可以协议由一方直接抚养子女并由直接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养费。但是,直接抚养方的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除外。
抚养费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父母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以用其财物折抵抚养费。
-
抚养费纠纷处理策略:应对对方不协商的情况
223人看过
-
抚养费应当怎样协商
190人看过
-
诉讼抚养费纠纷产生的费用
322人看过
-
学生网贷纠纷应当怎么处理呢
156人看过
-
产生债权债务纠纷应当怎样起诉
354人看过
-
对方缺席判决并且不支付抚养费应当怎样处理呀
420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抚养费纠纷判决子女的抚养费应该怎样处理?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8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结果有哪些 从司法实践来看,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可能有四种情形: (一)被告人构成犯罪并应赔偿经济损失。 (二)被告人构成犯罪但不赔偿经济损失。 (三)被告人不构成犯罪但应赔偿经济损失。 (四)被告人不构成犯罪又不赔偿经济损失。
-
抚养费的纠纷怎么应对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131、委托人在离婚时一定要加强离婚与离婚协议的风险防范,在离婚时,一定要聘请专业的律师帮助自己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不得冲动和盲目,更不能不顾子女以后成长而放弃要求对方承担抚养费用。无论当事人通过协议离婚还是法院诉讼的方式离婚,都要对子女的抚养问题负责。 婚姻关系的终结并不等于父母对子女抚养义务的终结,双方在离婚之后仍应有义务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与精神关爱。如果抚养费约定不合理,离婚后一方
-
双方对于离婚没有纠纷应当怎样办理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21、双方对于离婚等事项没有纠纷的,可以签订离婚协议书,然后去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申请离婚登记之后需要等待三十天离婚冷静期过后才可以领取离婚证。 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超生二胎有怎样的处罚, 对于违法生育的社会抚养费, 应该怎样处理?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8超生二胎有怎样的处罚,对于社会抚养费(也就是罚款)的征收标准,是以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基数参考的,并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确定征收数额。违法生育子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下列规定对生育者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符合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条件未取得生育证生育的,按照上年度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征收。征收社会抚养费后补办生育证。 (二)违法
-
应当怎样处理水事纠纷上海在线咨询 2024-08-25水事纠纷是指因水资源配置,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水法》规定,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水事纠纷,在未解决前,当事人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