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我国的传染病主要分为甲乙丙三类,具体又细分为39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等。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等等。
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行为犯还是结果犯?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指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也就是说,该罪不仅处罚结果犯,也处罚危险犯;不仅处罚故意的危险犯。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四)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甲类传染病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确定。
-
预防传染病:传染病防治罪的刑事惩罚
146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什么?
67人看过
-
中国刑法中的传染病防治失职罪是否属于传染病?
396人看过
-
传染病防治法法律责任
84人看过
-
传染病防治法的重要性
323人看过
-
传染病防治原则
305人看过
传染病防治是指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举报违法的行为。接到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调查... 更多>
-
法定传染病有多少种安徽在线咨询 2024-04-18目前一共有40种法定传染病。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B类传染病,包括SARS、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等。丙类传染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外,还包括流感、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传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
-
传染病防治法最新海南在线咨询 2023-01-191、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2、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3、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
-
针对传染病我国法律依据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12-131、《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2、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的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
-
传染病防治法中什么是病媒甘肃在线咨询 2023-01-25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蚤类等。 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负责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
-
传染病防治法都有怎样的内容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21传染病防治法的内容是: 1.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2.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