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罪的构成要素包括犯罪对象为国家税收征管秩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采用刑法列举的逃税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犯罪、一般情况下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故意表现在主观方面、知道应该纳税故意逃避纳税。偷税罪在许多情况下具有典型的单位犯罪特征。
逃税罪的构成要素如下:1。犯罪对象为国家税收征管秩序。2、犯罪的客观方面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采用刑法列举的逃税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犯罪,这是逃税罪与其他犯罪的显著区别。3、一般情况下,此类犯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可以构成(纳税人作为此类犯罪的共犯除外)。此外,由于税收征管对象的特殊性,偷税罪在许多情况下具有典型的单位犯罪特征。4、故意表现在主观方面。也就是说,知道应该纳税,故意逃避纳税。因过失少缴或者不缴税的,不构成犯罪。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逃税罪的犯罪主体是谁?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故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逃避国家税收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逃税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或组织。
单位犯逃税罪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个人犯逃税罪时,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单处罚金。
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犯逃税罪时,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刑罚。而个人犯逃税罪时,则主要看情节的轻重,是否构成犯罪。
逃税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会对国家税收征管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或组织。单位犯逃税罪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个人犯逃税罪时,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
-
什么是逃税罪,怎样构成逃税罪
277人看过
-
逃税罪是如何构成的怎么构成逃税罪
65人看过
-
逃税犯罪构成一般都会是什么
74人看过
-
构成逃税罪法院的量刑标准
477人看过
-
股权转让构成逃税罪吗,逃税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318人看过
-
逃税罪构成要件什么触犯逃税罪会判几年
76人看过
-
逃避追缴欠税罪犯罪构成是什么,逃避追缴欠税罪的量刑标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08逃避追缴欠税罪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偷税罪、抗税罪一样,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如果侵犯的不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则不构成本罪。二、客观要件逃避追缴欠税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税收法规,欠缴应纳税款,并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逃避追缴欠税罪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1、必须有欠税的事实。欠税事实是该罪赖以成立的前提要件,如果行为人不欠税,就谈不
-
逃税是否构成金融犯罪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031、逃税不属于金融犯罪案件,逃税属于危害税收征管罪,都是属于经济犯罪的内容。 2、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什么情形下公民申请逃税犯罪,构成逃税罪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01符合下列条件构成逃税罪:(1)对象逃税罪的对象是指对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秩序的逃税行为。(2)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是:纳税人采取欺骗或者隐瞒的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大量纳税,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要件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4)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虚假纳税申报
-
轻伤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轻伤害逃逸不构成犯罪怎么处罚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5轻伤逃逸不构成刑事犯罪,只要承担民事责任和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处罚,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并扣12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99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1、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2、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
肇事逃逸按照什么标准是否构成犯罪?甘肃在线咨询 2023-09-14构成肇事逃逸有以下条件: 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 2、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3、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刑法》第133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